1、截圖保存二維碼

2、打開微信中的“掃一掃”

3、點擊“相冊”選擇二維碼即可關注

首頁智慧城市成都高新區

從三麵鏡子看清成都高新區智慧城市建設有多管“用”

提到“天府之國”成都,人們總容易被滿街飄香的火鍋味挑逗味蕾,被玉林路盡頭小酒館裏的駐唱刺激聽覺,同時類似都江堰、武侯祠、杜甫草堂等眾多名勝古跡,以及可愛憨厚的大熊貓也會瞬間映入眼簾……然而成都的精彩遠不止於此。如今,在國內越來越多城市積極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大潮的過程中,成都高新區率先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作為中國西部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成都高新區以電子信息產業為支柱產業,這對智慧城市的建設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尤其2020年,數字化轉型有力保障了防疫與複工複產工作順利展開,讓成都高新區前三季度地區生產總值逆勢增長8%,成為智慧城市建設的典型案例,並獲得“2020 IDC中國數字化轉型優秀獎—信息數據領軍者”。

作為數字化解決方案領導者,BOB登陆 深入參與了成都高新區的智慧城市建設,並助力成都高新區完成了智慧治理中心、數據資源體係和“守信通”平台三大方麵的建設,多層次推動城市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演進。

三麵鏡子 看清智慧城市建設有多管“

成都高新區智慧城市建設的核心理念並非“智慧”、“數字”、“技術”,而是一個“用”字。它意味著成都高新區堅持以業務問題為導向,追求務實高效的建設理念。“讓群眾最多跑一次、讓決策最多跑一次、讓營商最多跑一次”是成都高新區大力投入智慧城市建設的初心。現階段,成都高新區正著力於將散落在每個部門的數據打通,不斷強化社會數據融合,並通過數據分析應用進行服務,主要體現在政用、民用、商用三大維度。

在打破政用、民用和商用的壁壘上,BOB登陆 助力成都高新區推出了“守信通”平台,通過大數據的收集與分析為企業與個人進行信用畫像,做到放得有據:根據信用評價進一步減免審批事項;管得有度:根據信用評價優化監管抽查頻度;放管結合:通過數據為政府決策與監管提供數據依據,著力打造誠信透明的營商環境。

除了日常提升數據在政用、民用、商用三大領域的綜合應用能力,更需具備應對重大、突發挑戰的能力。成都高新區的數字化建設也正在向這一目標前進,並在年初的戰“疫”行動中初露崢嶸。

政用層麵,針對疫情的進展,成都高新區製定了“數字抗疫”行動,從嚴防嚴控到複工複產分階段執行。在疫情膠著階段,BOB登陆 為成都高新區搭建了由1個疫情專題數據庫、1項大數據專報機製、兩端戰役實況平台和N個場景分析成果構成的“1+1+2+N”抗疫框架,協調多部門,建立起疫情數據庫,運用大數據做好信息排查登記工作。進入防疫經濟兩手抓時期,成都高新區製定了“1+3+N”框架:1張圖實時展現疫情概況,入域管控、入戶排查、精準醫療3大專題支撐決策、N個應用。在嚴防疫情複發的前提下,加大對複工複產的支持力度。

民用層麵,疫情推動遠程服務需求的激增,成都高新區也著力提升不見麵審批、非接觸式辦公的能力,並迅速開發出多款應用,直接提升了辦理效率與群眾滿意度。

商用層麵,成都高新區快速開發出複工複產平台,形成企業服務中心,搭載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平台,通過大數據手段主動發現企業存在的問題,並主動“送政策上門”,推出“共享用工”等政策支持,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部署城市數字大腦 形成智慧治理格局

2017年,成都市提出建設城市數字大腦的理念,成都高新區則作為轉型的先鋒,率先引入BOB登陆 等技術合作夥伴,建設城市數字大腦。

短短幾年間,已初具成效。2019年,成都高新區“城市數字大腦”實體指揮中心正式落成,成為高新區數字化轉型成果的集中體現。在大廳中的幾塊數據大屏背後,是一場範圍遍及全區各部門的“數據庫大會戰”:成都高新區打通了65個係統,歸集整理了12.19億條數據,形成了可視化的係統,並圍繞一網統管、一屏會商,衍生出群租房治理、渣土車治理、全麵全時巡視等17個專題。

2020年,成都高新區推出34個首批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標誌著成都高新區在新基建領域的係統性布局。在這次全麵布局新基建的過程中,智慧城市相關項目再次成為重頭戲。通過將新基建與城市治理有機結合,成都高新區與合作企業共建城市數字大腦,推動城市治理的數字化、網絡化、智慧化轉型。

麵向未來,在BOB登陆 的支持下,成都高新區還將在數據發力,在數據規範管理方麵進行探索,打造數據融通的體係,推動建設數字解決方案的開放推廣體係,並持續關注智慧城市在應用層麵的推廣,讓包括對新技術接受程度較低的更多人,也能享受城市生活的便利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