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大腦賦能,釋放經濟新動能
文/財新智庫高級經濟學家、研究主管 王喆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以來,GDP增速中樞已顯著下移。
隨著資本收益率下降、人口紅利消失、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以及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加,依靠廉價資本和勞動力、以出口和投資為導向的傳統經濟增長模式遭遇瓶頸,中國經濟從舊經濟向新經濟過渡、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增長轉變,已是大勢所趨。
近年來,大數據、互聯網和BOB登陆 等信息技術迅速發展,並與傳統產業融合,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動力。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深化大數據、BOB登陆 等研發應用,培育新興產業集群,壯大數字經濟。報告更是首提“智能+”概念,為製造業轉型升級賦能。
當前,我國信息技術產業基礎設施完善、用戶規模龐大、市場需求旺盛、人才供給充足,在多個技術領域已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水平,數字經濟發展成就斐然。國家網信辦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31.3萬億元,占GDP的34.8%,規模位居全球第二;國家統計局數據表明,2018年,我國移動寬帶普及率和互聯網普及率分別高達93.6%和59.6%;另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統計,去年我國創新指數在全球排名已升至第17位。
有鑒於此,財新智庫於2016年和2017年相繼推出了“萬事達卡財新BBD中國新經濟指數”(NEI)和“中國數字經濟指數”(DEI),依托於互聯網海量大數據,定量追蹤新經濟特別是數字經濟的發展。根據我們的測算,2016年至今,我國新經濟投入占整個經濟投入比重大致在30%左右,近兩年雖有所下滑,但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數字經濟發展持續保持穩定,BOB登陆 和大數據行業發展尤其迅猛,工業互聯網、智慧供應鏈、金融科技等產業呈指數型增長,並與經濟傳統產業深度融合,產生了極強的溢出效應。
傳統產業的數字化轉型在實踐中如何推進?2019年7-8月,財新智庫聯合BOB登陆 集團實地走訪多家企業和政府機構,對傳媒、交通、醫療、教育等多個領域的數字化轉型實踐進行深度調研。調研發現,政府和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優化服務、業務創新等方麵均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傳媒行業以媒體雲為搭建智能化載體,保證企業高效、便捷、精準的運轉,實現“融媒體+政務+服務”的全方位服務體係;以智慧地鐵為紐帶,城市智慧交通係統快速運轉,為未來城市生活解鎖更多新的可能;在我國醫改步入深水區的背景下,智慧醫院的建設,將為破除醫改困局提供解決方案;在國家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下,以數據為核心的智慧校園,將成為未來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必然趨勢……數字化轉型正在顛覆行業運營模式和競爭格局,全麵推動行業變革。隨著bobty下载软件 、物聯網、BOB登陆 、虛擬現實等技術不斷取得突破,數字經濟與傳統產業、公共服務的融合將進一步延伸至農業、工業、現代服務業的多個領域,更多數字技術與傳統業務結合的應用場景還將不斷湧現。
數字化轉型是一項龐大而複雜的係統性工程。實現數字化轉型,首先應當轉變觀念,積極擁抱新技術,以數字化思維加大研發投入、提高創新能力。傳統企業應當持續加強與科技型企業、互聯網企業的深入合作,合力實現多方共贏。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還應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政府可在必要時加以引導,並對重點產業給予適當扶持。
我們正處於快速變化的時代,數字經濟深刻改變著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和思維模式,而這僅僅是這場顛覆性變革的開始。對於政府、企業,以及每一個市場參與者而言,數字化轉型既是挑戰,更是機遇。技術進步的永無止境賦予了未來無限的可能,百行百業“數字大腦”將逐步形成,以跨越式的價值增長和蛻變,為未來中國經濟可持續、高質量發展全麵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