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OSPF命令
本章節下載: 04-OSPF命令 (1.03 MB)
目 錄
1.1.1 abr-summary (OSPF area view)
1.1.3 asbr-summary (OSPF view)
1.1.5 bandwidth-reference (OSPF view)
1.1.6 capability default-exclusion
1.1.7 database-filter peer (OSPF view)
1.1.9 default-cost (OSPF area view)
1.1.10 default-route-advertise (OSPF view)
1.1.11 description (OSPF/OSPF area view)
1.1.15 display ospf abr-summary
1.1.16 display ospf asbr-summary
1.1.18 display ospf event-log hello
1.1.19 display ospf fast-reroute lfa-candidate
1.1.20 display ospf graceful-restart
1.1.22 display ospf interface hello
1.1.25 display ospf non-stop-routing status
1.1.27 display ospf peer statistics
1.1.28 display ospf request-queue
1.1.29 display ospf retrans-queue
1.1.32 display ospf statistics
1.1.33 display ospf troubleshooting
1.1.37 enable link-local-signaling
1.1.38 enable out-of-band-resynchronization
1.1.40 fast-reroute (OSPF view)
1.1.41 filter (OSPF area view)
1.1.42 filter-policy export (OSPF view)
1.1.43 filter-policy import (OSPF view)
1.1.44 graceful-restart (OSPF view)
1.1.45 graceful-restart helper enable
1.1.46 graceful-restart helper strict-lsa-checking
1.1.47 graceful-restart interval (OSPF view)
1.1.49 import-route (OSPF view)
1.1.50 ispf enable (OSPF view)
1.1.53 lsa-generation-interval
1.1.56 network (OSPF area view)
1.1.59 opaque-capability enable
1.1.62 ospf authentication-mode
1.1.64 ospf cost (Interface view)
1.1.67 ospf fast-reroute lfa-backup
1.1.73 ospf prefix-suppression
1.1.74 ospf primary-path-detect bfd
1.1.80 ospf troubleshooting max-number
1.1.85 prefix-priority (OSPF view)
1.1.88 reset ospf event-log hello
1.1.90 reset ospf redistribution
1.1.92 reset ospf troubleshooting
1.1.95 silent-interface (OSPF view)
1.1.97 snmp-agent trap enable ospf
1.1.98 spf-schedule-interval (OSPF view)
abr-summary命令用來配置ABR路由聚合。
undo abr-summary命令用來取消ABR對指定網段的路由聚合。
【命令】
abr-summary ip-address { mask-length | mask } [ advertise | not-advertise ] [ cost cost-value ]
undo abr-summary ip-address { mask-length | mask }
【缺省情況】
ABR不對路由進行聚合。
【視圖】
OSPF區域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參數】
ip-address:聚合路由的目的IP地址。
mask-length:聚合路由的網絡掩碼長度,取值範圍為0~32。
mask:聚合路由的網絡掩碼,點分十進製形式。
advertise | not-advertise:是否發布這條聚合路由。缺省時發布聚合路由。
cost cost-value:聚合路由的開銷值,取值範圍為1~16777215,缺省值為所有被聚合的路由中最大的開銷值。
【使用指導】
本命令隻適用於區域邊界路由器(ABR),用來對某一個區域內的路由信息進行聚合。對於屬於該聚合網段範圍的路由,ABR向其它區域隻發送一條聚合後的路由。一個區域可配置多條聚合網段,這樣OSPF可對多個網段進行聚合。
當配置了undo abr-summary命令後,原來被聚合的路由又重新被發布。
【舉例】
# 將OSPF區域1中兩個網段36.42.10.0/24和36.42.110.0/24的路由聚合成一條聚合路由36.42.0.0/16向其它區域發布。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ospf 100
[Sysname-ospf-100] area 1
[Sysname-ospf-100-area-0.0.0.1] network 36.42.10.0 0.0.0.255
[Sysname-ospf-100-area-0.0.0.1] network 36.42.110.0 0.0.0.255
[Sysname-ospf-100-area-0.0.0.1] abr-summary 36.42.0.0 255.255.0.0
area命令用來創建OSPF區域,並進入OSPF區域視圖。
undo area命令用來刪除指定的OSPF區域。
【命令】
area area-id
undo area area-id
【缺省情況】
不存在OSPF區域。
【視圖】
OSPF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參數】
area-id:區域的標識,可以是十進製整數(取值範圍為0~4294967295,係統會將其轉換成IP地址格式)或者是IP地址格式。
【舉例】
# 創建OSPF區域0並進入OSPF區域視圖。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ospf 100
[Sysname-ospf-100] area 0
[Sysname-ospf-100-area-0.0.0.0]
asbr-summary命令用來配置ASBR路由聚合。
undo asbr-summary命令用來取消ASBR對指定網段的路由聚合。
【命令】
asbr-summary ip-address { mask-length | mask } [ cost cost-value | not-advertise | nssa-only | tag tag ] *
undo asbr-summary ip-address { mask-length | mask }
【缺省情況】
ASBR不對路由進行聚合。
【視圖】
OSPF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參數】
ip-address:聚合路由的目的IP地址。
mask-length:聚合路由的網絡掩碼長度,取值範圍為0~32。
mask:聚合路由的網絡掩碼,點分十進製格式。
cost cost-value:聚合路由的開銷值,取值範圍為1~16777214。如果未指定本參數,cost-value取所有被聚合的路由中最大的開銷值作為聚合路由的開銷值;如果是Type-7 LSA轉化成的Type-5 LSA描述的路由匹配聚合、且是Type2外部路由,則cost-value取所有被聚合的路由中最大的開銷值加1作為聚合路由的開銷值。
not-advertise:不通告聚合路由。如果未指定本參數,將通告聚合路由。
nssa-only:設置Type-7 LSA的P比特位為不置位,即在對端路由器上不能轉為Type-5 LSA。缺省時,Type-7 LSA的P比特位被置位,即在對端路由器上可以轉為Type-5 LSA(如果本地路由器是ABR,則會檢查骨幹區域是否存在FULL狀態的鄰居,當FULL狀態的鄰居存在時,產生的Type-7 LSA中P比特位不置位)。
tag tag:聚合路由的標識,可以通過路由策略控製聚合路由的發布,取值範圍為0~4294967295,缺省值為1。
【使用指導】
如果本地路由器是ASBR,對引入的聚合地址範圍內的Type-5 LSA描述的路由進行聚合;當配置了NSSA區域時,對引入的聚合地址範圍內的Type-7 LSA描述的路由進行聚合。
如果本地路由器同時是ASBR和ABR,並且是NSSA區域的轉換路由器,將對由Type-7 LSA轉化成的Type-5 LSA進行聚合處理;如果不是NSSA區域的轉換路由器,則不進行聚合處理。
配置asbr-summary命令後,對處於聚合地址範圍內的外部路由,本地路由器隻向鄰居路由器發布一條聚合後的路由;配置undo asbr-summary命令後,原來被聚合的外部路由將重新被發布。
【舉例】
# 配置OSPF對引入的路由進行聚合,聚合路由的標識為2,開銷值為100。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ip route-static 10.2.1.0 24 null 0
[Sysname] ip route-static 10.2.2.0 24 null 0
[Sysname] ospf 100
[Sysname-ospf-100] import-route static
[Sysname-ospf-100] asbr-summary 10.2.0.0 255.255.0.0 tag 2 cost 100
authentication-mode命令用來配置OSPF區域所使用的驗證模式。
undo authentication-mode命令用來取消OSPF區域所使用的驗證模式。
【命令】
MD5/HMAC-MD5驗證模式:
authentication-mode { hmac-md5 | md5 } key-id { cipher | plain } string
undo authentication-mode [ { hmac-md5 | md5 } key-id ]
簡單驗證模式:
authentication-mode simple { cipher | plain } string
undo authentication-mode
【缺省情況】
未配置區域驗證模式。
【視圖】
OSPF區域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參數】
hmac-md5:HMAC-MD5驗證模式。
md5:MD5驗證模式。
simple:簡單驗證模式。
key-id:驗證字標識符,取值範圍為0~255。
cipher:以密文方式設置密鑰。
plain:以明文方式設置密鑰,該密鑰將以密文形式存儲。
string:密鑰字符串,區分大小寫。簡單驗證模式下,明文密鑰為1~8個字符的字符串;密文密鑰為33~41個字符的字符串。MD5/HMAC-MD5驗證模式下,明文密鑰為1~16個字符的字符串;密文密鑰為33~53個字符的字符串。
【使用指導】
一個區域中所有路由器的驗證模式和驗證密碼必須一致。
OSPF可指定區域下使用MD5/HMAC-MD5驗證或簡單驗證兩種方式,但不能同時指定;使用MD5/HMAC-MD5驗證方式時,可配置多條MD5/HMAC-MD5驗證命令,但key-id是唯一的,同一key-id隻能配置一個驗證字。
修改OSPF區域的MD5/HMAC-MD5驗證字的步驟如下:
· 首先在該區域配置新的MD5/HMAC-MD5驗證字;此時若鄰居設備尚未配置新的MD5/HMAC-MD5驗證字,便會觸發MD5/HMAC-MD5驗證平滑遷移過程。在這個過程中,OSPF會發送分別攜帶各個MD5/HMAC-MD5驗證字的多份報文,使得已配置新驗證字的鄰居設備和尚未配置新驗證字的鄰居設備都能通過驗證,保持鄰居關係。
· 然後在各個鄰居設備上也都配置相同的新MD5/HMAC-MD5驗證字;當本設備上收到所有鄰居的攜帶新驗證字的報文後,便會退出MD5/HMAC-MD5驗證平滑遷移過程。
· 最後在本設備和所有鄰居上都刪除舊的MD5/HMAC-MD5驗證字;建議區域下不要保留多個MD5/HMAC-MD5驗證字,每次MD5/HMAC-MD5驗證字修改完畢後,應當及時刪除舊的驗證字,這樣可以防止與持有舊驗證字的係統繼續通信、減少被攻擊的可能,還可以減少驗證遷移過程對係統、帶寬的消耗。
【舉例】
# 配置OSPF區域0使用MD5明文驗證模式,驗證字標識符為15,驗證密鑰為abc。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ospf 100
[Sysname-ospf-100] area 0
[Sysname-ospf-100-area-0.0.0.0] authentication-mode md5 15 plain abc
【相關命令】
· ospf authentication-mode
bandwidth-reference命令用來配置計算鏈路開銷時所依據的帶寬參考值。
undo bandwidth-reference命令用來恢複缺省情況。
【命令】
bandwidth-reference value
undo bandwidth-reference
【缺省情況】
計算鏈路開銷時所依據的帶寬參考值為100Mbps。
【視圖】
OSPF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參數】
value:計算鏈路開銷時所依據的帶寬參考值,取值範圍為1~4294967,單位為Mbps。
【使用指導】
如果沒有配置鏈路的開銷值,OSPF根據鏈路帶寬來計算開銷值,接口開銷=帶寬參考值÷接口期望帶寬(接口期望帶寬通過命令bandwidth進行配置,具體情況請參見接口分冊命令參考中的介紹)。當計算出來的開銷值大於65535時,開銷取最大值65535;當計算出來的開銷值小於1時,開銷取最小值1。
【舉例】
# 配置鏈路的帶寬參考值為1000Mbps。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ospf 100
[Sysname-ospf-100] bandwidth-reference 1000
· ospf cost
capability default-exclusion命令用來配置允許將區域下的接口從標準拓撲中分離。
undo capability default-exclusion命令用來恢複缺省情況。
【命令】
capability default-exclusion
undo capability default-exclusion
【缺省情況】
OSPF區域下的接口自動加入標準拓撲base。
【視圖】
OSPF區域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使用指導】
缺省情況下,OSPF區域下的接口會自動加入標準拓撲。本命令允許區域下的接口從標準拓撲中分離出來。
需要在本設備和鄰居設備上同時配置本命令,否則會影響鄰居關係的建立。
【舉例】
# 允許OSPF區域1下的接口從標準拓撲中分離。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ospf 100
[Sysname-ospf-100] area 1
[Sysname-ospf-100-area-0.0.0.1] capability default-exclusion
database-filter peer命令用來對發送給指定鄰居的LSA進行過濾。
undo database-filter peer命令用來恢複缺省情況。
【命令】
database-filter peer ip-address { all | { ase [ acl ipv4-acl-number ] | nssa [ acl ipv4-acl-number ] | summary [ acl ipv4-acl-number ] } * }
undo database-filter peer ip-address
【缺省情況】
不對發送給指定鄰居的LSA進行過濾。
【視圖】
OSPF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參數】
ip-address:接口的網絡類型為P2MP的鄰居的IP地址。
all:對發送給接口的網絡類型為P2MP的鄰居的所有LSA進行過濾(除了Grace LSA)。
ase:對發送給接口的網絡類型為P2MP的鄰居的Type-5 LSA進行過濾。
nssa:對發送給接口的網絡類型為P2MP的鄰居的Type-7 LSA進行過濾。
summary:對發送給接口的網絡類型為P2MP的鄰居的Type-3 LSA進行過濾。
acl ipv4-acl-number:指定的基本或高級IPv4 ACL編號,取值範圍為2000~3999。
【使用指導】
當兩台路由器之間存在多條P2MP鏈路時,路由器上會存在多個接口的網絡類型為P2MP的OSPF鄰居。不願讓某個指定鄰居收到的LSA,通過該功能可在本地將其過濾掉。
當配置的是高級ACL(3000~3999)時,其使用規則如下:
· 使用命令rule [ rule-id ] { deny | permit } ip source sour-addr sour-wildcard來過濾攜帶指定鏈路狀態ID的LSA。
· 使用命令rule [ rule-id ] { deny | permit } ip source sour-addr sour-wildcard destination dest-addr dest-wildcard來過濾攜帶指定鏈路狀態ID和掩碼的LSA。
其中,source用來過濾LSA的鏈路狀態ID,destination用來過濾LSA的掩碼,配置的掩碼應該是連續的(當配置的掩碼不連續時該過濾掩碼的規則不生效)。
如果在配置該命令前鄰居路由器就已經收到了將要進行過濾的LSA,那麼配置該命令後,這些LSA仍存在於鄰居路由器的LSDB中。
【舉例】
# 配置對發送給接口的網絡類型為P2MP的鄰居的所有LSA進行過濾。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ospf 1
[Sysname-ospf-1] database-filter peer 121.20.20.121 all
# 配置編號為3000的高級ACL對發送給鄰居121.20.20.121的Type-3 LSA進行過濾。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acl advanced 3000
[Sysname-acl-ipv4-adv-3000] rule 10 deny ip source 121.20.0.0 0 destination 255.255.0.0 0
[Sysname-acl-ipv4-adv-3000] rule 100 permit ip
[Sysname-acl-ipv4-adv-3000] quit
[Sysname] ospf 1
[Sysname-ospf-1] database-filter peer 121.20.20.121 summary acl 3000
【相關命令】
· ospf database-filter
default命令用來配置引入外部路由時的缺省參數,包括OSPF引入外部路由的開銷、類型和標記。
undo default命令用來取消引入外部路由時的缺省參數的配置。
【命令】
default { cost cost-value | tag tag | type type } *
undo default { cost | tag | type } *
【缺省情況】
OSPF引入的外部路由的度量值為1,引入的外部路由的標記為1,引入的外部路由類型為2。
【視圖】
OSPF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參數】
cost cost-value:OSPF引入的外部路由的缺省度量值,cost-value的取值範圍為0~16777214。
tag tag:外部路由的標記,tag的取值範圍為0~4294967295。
type type:外部路由類型,type的取值範圍為1~2。
【舉例】
# 配置外部路由開銷、標記和類型的缺省值分別為10、100和2。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ospf 100
[Sysname-ospf-100] default cost 10 tag 100 type 2
【相關命令】
· import-route
default-cost命令用來配置發送到Stub區域或NSSA區域的缺省路由的開銷。
undo default-cost命令用來恢複缺省情況。
【命令】
default-cost cost-value
undo default-cost
【缺省情況】
發送到Stub區域或NSSA區域的缺省路由的開銷為1。
【視圖】
OSPF區域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參數】
cost-value:發送到Stub區域或NSSA區域的缺省路由的開銷值,取值範圍為0~16777214。
【使用指導】
該命令隻有在Stub區域的ABR或NSSA區域的ABR/ASBR上配置才能生效。
【舉例】
# 將區域1設置成Stub區域,配置發送到該Stub區域的缺省路由的開銷為20。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ospf 100
[Sysname-ospf-100] area 1
[Sysname-ospf-100-area-0.0.0.1] stub
[Sysname-ospf-100-area-0.0.0.1] default-cost 20
【相關命令】
· nssa
· stub
default-route-advertise命令用來將缺省路由引入到OSPF路由區域。
undo default-route-advertise命令用來恢複缺省情況。
【命令】
default-route-advertise [ [ always | permit-calculate-other ] | cost cost-value | route-policy route-policy-name | type type ] *
default-route-advertise [ summary cost cost-value ]
undo default-route-advertise
【缺省情況】
未引入缺省路由。
【視圖】
OSPF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參數】
always:如果當前路由器的路由表中沒有缺省路由,使用此參數可產生一個描述缺省路由的Type-5 LSA發布出去。如果沒有指定該關鍵字,僅當本地路由器的路由表中存在缺省路由時,才可以產生一個描述缺省路由的Type-5 LSA發布出去。
permit-calculate-other:當路由器產生並發布了一個描述缺省路由的Type-5 LSA時,指定此參數的路由器仍然會計算來自於其他路由器的缺省路由,未指定此參數的路由器不再計算來自其他路由器的缺省路由。當路由器沒有產生一個描述缺省路由的Type-5 LSA時,無論是否指定此參數,路由器都會計算來自其他路由器的缺省路由。
cost cost-value:該缺省路由的度量值,取值範圍為0~16777214,如果沒有指定,缺省路由的度量值將取default cost命令配置的值。
route-policy route-policy-name:路由策略名,為1~63個字符的字符串,區分大小寫。隻有當前路由器的路由表中存在缺省路由,並且有路由匹配route-policy-name指定的路由策略,才可以產生一個描述缺省路由的Type-5 LSA發布出去,指定的路由策略會影響Type-5 LSA中的值。如果同時指定always參數,不論當前路由器的路由表中是否有缺省路由,隻要有路由匹配指定的路由策略,就將產生一個描述缺省路由的Type-5 LSA發布出去,指定的路由策略會影響Type-5 LSA中的值。
type type:該Type-5 LSA的類型,取值範圍為1~2,如果沒有指定,Type-5 LSA的缺省類型將取default type命令配置的值。
summary:發布指定缺省路由的Type-3 LSA。在選用該參數時,必須首先使能VPN,否則路由不能發布。
【使用指導】
使用import-route命令不能引入缺省路由,如果要引入缺省路由,必須使用該命令。當本地路由器的路由表中沒有缺省路由時,要產生一個描述缺省路由的Type-5 LSA應使用always關鍵字。
default-route-advertise summary cost命令僅在VPN中應用,以Type-3 LSA引入缺省路由,PE路由器會將引入的缺省路由發布給CE路由器。
【舉例】
# 不管本地路由器的路由表中是否存在缺省路由,將產生的缺省路由引入到OSPF路由區域(本地路由器沒有缺省路由)。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ospf 100
[Sysname-ospf-100] default-route-advertise always
【相關命令】
· default
· import-route
description命令用來配置OSPF進程/OSPF區域的描述信息。
undo description命令用來恢複缺省情況。
【命令】
description text
undo description
【缺省情況】
未配置OSPF進程和區域的描述信息。
【視圖】
OSPF視圖
OSPF區域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參數】
text:在OSPF視圖下,該參數用來描述OSPF進程;在OSPF區域視圖下,該參數用來描述OSPF區域,為1~80個字符的字符串,區分大小寫。
【使用指導】
本命令僅僅用於標識某OSPF進程/OSPF區域,並無特別的意義和用途。
【舉例】
# 配置OSPF進程100的描述信息為“abc”。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ospf 100
[Sysname-ospf-100] description abc
# 配置OSPF區域0的描述信息為“bone area”。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ospf 100
[Sysname-ospf-100] area 0
[Sysname-ospf-100-area-0.0.0.0] description bone area
discard-route命令用來配置NULL0路由以及NULL0路由的優先級。
undo discard-route命令用來將NULL0路由的優先級恢複為255。
【命令】
discard-route { external { preference | suppression } | internal { preference | suppression } } *
undo discard-route [ external | internal ] *
【缺省情況】
產生引入聚合NULL0路由和區域間聚合NULL0路由,且NULL0路由優先級為255。
【視圖】
OSPF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參數】
external:引入聚合NULL0路由。
preference:引入聚合NULL0路由的優先級,取值範圍為1~255。
suppression:抑製產生引入聚合NULL0路由。
internal:區域間聚合NULL0路由。
preference:區域間聚合NULL0路由的優先級,取值範圍為1~255。
suppression:抑製產生區域間聚合NULL0路由。
【舉例】
# 配置引入聚合路由的NULL0路由的優先級為100,區域間聚合NULL0路由的優先級為200。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ospf 100
[Sysname-ospf-100] discard-route external 100 internal 200
display ospf命令用來顯示OSPF的進程信息。
【命令】
display ospf [ process-id ] [ verbose ]
【視圖】
任意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network-operator
【參數】
process-id:OSPF進程號,取值範圍為1~65535。如果未指定本參數,將顯示所有OSPF的進程信息。
verbose:顯示OSPF進程的詳細信息。如果未指定本參數,將顯示OSPF進程的概要信息。
【舉例】
# 顯示OSPF的詳細信息。
<Sysname> display ospf verbose
OSPF Process 1 with Router ID 192.168.1.2
OSPF Protocol Information
RouterID: 192.168.1.2 Router type: NSSA
Route tag: 0
Multi-VPN-Instance is not enabled
Ext-community type: domain ID 0x105, route type 0x8000, router ID 0x8001
Domain ID: 0.0.0.0:23
Opaque capable
Originating router-LSAs with maximum metric
Condition: On startup for 600 seconds, State: Inactive
Advertise stub links with maximum metric in router-LSAs
Advertise summary-LSAs with metric 16711680
Advertise external-LSAs with metric 16711680
ISPF is enabled
SPF-schedule-interval: 5 50 200
LSA generation interval: 5
LSA arrival interval: 1000
Transmit pacing: Interval: 20 Count: 3
Default ASE parameters: Metric: 1 Tag: 1 Type: 2
Route preference: 10
ASE route preference: 150
SPF computation count: 22
RFC 1583 compatible
Graceful restart interval: 120
SNMP trap rate limit interval: 2 Count: 300
This process is currently bound to MIB
Area count: 1 NSSA area count: 1
Normal areas with up interfaces: 0
NSSA areas with up interfaces: 1
Up interfaces: 1
ExChange/Loading neighbors: 0
Full neighbors:3
Area0 full neighbors: 1
Calculation trigger type: Full
Current calculation type: SPF calculation
Current calculation phase: Calculation area topology
Process reset state: N/A
Current reset type: N/A
Next reset type: N/A
Reset prepare message replied: -/-/-/-
Reset process message replied: -/-/-/-
Reset phase of module:
M-N/A, P-N/A, L-N/A, C-N/A, R-N/A
Area: 0.0.0.1 (MPLS TE not enabled)
Authtype: None Area flag: NSSA
7/5 translator state: Disabled
7/5 translate stability timer interval: 0
SPF scheduled count: 5
ExChange/Loading neighbors: 0
Up interfaces: 1
Interface: 192.168.1.2 (Vlan-interface10)
Cost: 1 State: DR Type: Broadcast MTU: 1500
Priority: 1
Designated router: 192.168.1.2
Backup designated router: 192.168.1.1
Timers: Hello 10 , Dead 40 , Poll 40 , Retransmit 5 , Transmit Delay 1
FRR backup: Enabled
Enabled by network configuration
Packet size: 1000
表1-1 display ospf verbose命令顯示信息描述表
字段 |
描述 |
OSPF Process 1 with Router ID 192.168.1.2 |
OSPF進程號以及OSPF Router ID |
RouterID |
本路由器的Router ID |
Router type |
路由器類型,取值為: ABR:表示區域邊界路由器 ASBR:表示自治係統邊界路由器 NSSA:表示支持NSSA區域 為空:表示非上麵三種情況 |
Route tag |
與外部路由相關聯的標記 |
Multi-VPN-Instance is not enabled |
當前進程不支持多VPN實例 |
Ext-community type |
OSPF擴展團體屬性類型編碼。其中: Domain ID:表示domain ID屬性編碼 Route Type:表示route type屬性編碼 Router ID:表示router ID屬性編碼 |
Domain ID |
OSPF域標識符(主標識符) |
Opaque capable |
使能OSPF的Opaque LSA發布接收能力 |
Originating router-LSAs with maximum metric |
Router LSA中除Stublink外使用最大開銷值發布 |
Condition |
Stub路由器的狀態: Always:表示始終生效 On startup for XXX seconds:表示重啟後生效時間 |
State |
Stub路由器是否生效: Active表示生效 Inactive表示不生效 |
Advertise stub links with maximum metric in router-LSAs |
Router LSA使用最大開銷值發布 |
Advertise summary-LSAs with metric |
Summary LSA發布使用的開銷值 |
Advertise external-LSAs with metric |
外部LSA發布使用的開銷值 |
ISPF is enabled |
使能增量SPF計算功能 |
SPF-schedule-interval |
進行SPF計算的時間間隔 |
LSA generation interval |
LSA生成時間間隔 |
LSA arrival interval |
LSA重複到達的最小時間間隔 |
Transmit pacing |
接口發送LSU報文的速率,其中: Interval表示接口發送LSU報文的時間間隔 Count表示接口一次發送LSU報文的最大個數 |
Default ASE parameters |
引入外部路由的缺省參數值,其中: Metric:表示度量值 Tag:表示路由標記 Type:表示路由類型 |
Route preference |
OSPF協議對自治係統內部路由的優先級 |
ASE route preference |
OSPF協議對自治係統外部路由的優先級 |
SPF computation count |
OSPF進程的路由計算總數 |
RFC1583 compatible |
兼容RFC 1583路由選擇優先規則 |
Graceful restart interval |
GR重啟間隔時間 |
SNMP trap rate limit interval |
TRAP發送間隔 |
Count |
TRAP發送個數 |
This process is currently bound to MIB |
當前進程綁定MIB |
Area count |
當前進程中的區域數 |
NSSA area count |
當前進程中的NSSA區域數 |
Normal areas with up interfaces |
有Up接口的外部能力區域個數 |
NSSA areas with up interfaces |
有Up接口的NSSA區域個數 |
Up interfaces |
處於Up狀態的接口計數 |
ExChange/Loading neighbors |
處於ExChange/Loading狀態的鄰居數 |
Full neighbors |
處於Full狀態的鄰居數 |
Area0 full neighbors |
骨幹區域中處於Full狀態的鄰居數 |
Calculation trigger type |
觸發路由計算的類型,具體如下: Full:觸發全部路由計算 Area topology change:區域拓撲改變觸發路由計算 Intra router change:增量的區域內路由器路由變化 ASBR change:增量的ASBR路由變化 7to5 translator:7轉5角色變化 Full IP prefix:觸發全部IP前綴計算 Full intra AS:觸發全部AS內部前綴計算 Inc intra AS:觸發增量AS內部前綴計算 Full inter AS:觸發全部AS外部前綴計算 Inc inter AS:觸發增量AS外部前綴計算 N/A:未觸發計算 |
Current calculation type |
當前路由計算的類型,具體如下: SPF calculation:進行區域SPF計算 Intra router calculation:區域內路由器路由計算 ASBR calculation:區域間ASBR路由計算 Inc intra router:增量區域內路由器路由計算 Inc ASBR calculation:增量區域間ASBR路由計算 7to5 translator:7轉5角色路由計算 Full intra AS:進行全部AS內部前綴計算 Inc intra AS:進行增量AS內部前綴計算 Full inter AS:進行全部AS外部前綴計算 Inc inter AS:進行增量AS外部前綴計算 Forward address:轉發地址計算 N/A:未觸發計算 |
Current calculation phase |
當前路由計算調度運行到的階段,具體如下: Calculation area topology:計算區域拓撲 Calculation router:計算路由器路由 Calculation intra AS:計算AS內部路由 7to5 translator:計算7轉5角色路由 Forward address:計算轉發地址 Calculation inter AS:計算AS外部路由 Calculation end:計算收尾階段 N/A:未觸發計算 |
Process reset state |
進程重啟狀態,具體如下: N/A:進程未重啟 Under reset:進程重啟過程中 Under RIB smooth:進程正在同步RIB路由 |
Current reset type |
當前進程重啟類型,具體如下: N/A:進程未重啟 Normal:普通重啟 GR quit:GR異常退出進行普通重啟 Delete:刪除OSPF進程 |
Next reset type |
即將調度進程重啟類型,具體如下: N/A:進程未重啟 Normal:普通重啟 GR quit:GR異常退出進行普通重啟 Delete:刪除OSPF進程 |
Reset prepare message replied |
響應準備重啟消息的模塊,具體如下: P:表示鄰居維護模塊 L:表示LSDB同步模塊 C:表示路由計算模塊 R:表示路由引入模塊 |
Reset process message replied |
響應進程重啟消息的模塊,具體如下: P:表示鄰居維護模塊 L:表示LSDB同步模塊 C:表示路由計算模塊 R:表示路由引入模塊 |
Reset phase of module |
各模塊所處重啟階段。其中M代表主控製模塊,其階段有: N/A:未重啟 Delete area:刪除區域 Delete process:刪除進程 P代表鄰居維護模塊,其階段有: N/A:未重啟 Delete neighbor:刪除鄰居 Delete interface:刪除接口 Delete vlink:刪除虛連接 L代表LSDB同步模塊,其階段有: N/A:未重啟 Stop timer:停止計時器 Delete ASE:刪除所有ASE LSA Delete ASE maps:刪除ASE LSA的map Clear process data:清除進程數據 Delete area LSA:刪除區域相關LSA及其map Delete area interface:刪除區域下接口 Delete process:刪除進程相關資源 Restart:重啟進程相關資源 C代表路由計算模塊,其階段有: N/A:未重啟 Delete topology:刪除區域拓撲 Delete router:刪除路由器路由 Delete intra AS:刪除AS內部路由 Delete inter AS:刪除AS外部路由 Delete forward address:刪除轉發地址列表 Delete advertise:刪除發布源列表 R代表路由引入模塊,其階段有: N/A:未重啟 Delete ABR summary:刪除ABR聚合路由 Delete ASBR summary:刪除ASBR聚合路由 Delete import:刪除引入路由 |
Area |
列舉當前進程中各區域的信息。顯示當前區域ID,IP地址格式 |
MPLS TE not enabled |
是否開啟OSPF區域的MPLS TE能力 MPLS TE not enabled:表示關閉 MPLS TE enabled:表示開啟 |
Authtype |
區域驗證模式,取值為: None:表示無驗證 Simple:表示簡單驗證模式 MD5:表示MD5驗證模式 |
Area flag |
區域類型: Normal:普通區域 Stub:Stub區域 StubNoSummary:完全Stub區域 NSSA:NSSA區域 NSSANoSummary:完全NSSA區域 |
7/5 translator state |
Type-7 LSA轉換為Type-5 LSA的轉換者狀態,取值為: Enabled:表示通過命令指定Type-7 LSA轉換為Type-5 LSA的轉換者 Elected:表示通過選舉指定Type-7 LSA轉換為Type-5 LSA的轉換者 Disabled:表示不是Type-7 LSA轉換為Type-5 LSA的轉換者 |
7/5 translate stability timer interval |
Type-7 LSA轉換為Type-5 LSA轉換穩定定時器超時時間間隔 |
SPF scheduled Count |
OSPF區域的路由計算總數 |
Interface |
區域內的接口信息 |
Cost |
接口的開銷值 |
State |
接口狀態 |
Type |
接口的網絡類型 |
MTU |
接口的MTU值 |
Priority |
路由器優先級 |
Designated router |
接口所屬網段的DR |
Backup designated router |
接口所屬網段的BDR |
Timers |
OSPF定時器的值,其中: Hello:表示接口發送Hello報文的時間間隔 Dead:表示鄰居的失效時間 Poll:表示接口發送輪詢Hello報文的時間間隔 Retransmit:表示定接口重傳LSA時間間隔 |
Transmit Delay |
接口對LSA的傳輸延遲時間 |
FRR backup |
是否使能接口參與LFA(Loop Free Alternate)計算: Enabled:使能 Disabled:關閉 |
Enabled by network configuration |
接口由網絡配置使能到該區域 |
Enabled by interface configuration (including secondary IP addresses) |
在接口上使能OSPF。including secondary IP addresses表示在接口使能OSPF後,OSPF將把這個接口的主地址以及從地址的直連路由宣告出去 |
Simple authentication enabled |
采用Simple驗證模式 |
MD5 authentication enabled |
采用MD5/HMAC-MD5驗證模式 |
The last key is xx |
最新的MD5/HMAC-MD5驗證密鑰為xx |
The rollover is in progress, xx neighbor(s) left |
正在進行MD5/HMAC-MD5驗證平滑遷移,尚未完成MD5/HMAC-MD5驗證平滑遷移的鄰居個數為xx |
Packet size |
接口下配置的發送OSPF報文的最大長度 |
display ospf abr-asbr命令用來顯示到OSPF的區域邊界路由器和自治係統邊界路由器的路由信息。
【命令】
display ospf [ process-id ] abr-asbr [ verbose ]
【視圖】
任意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network-operator
【參數】
process-id:OSPF進程號,取值範圍為1~65535。如果未指定本參數,將顯示所有OSPF進程下到區域邊界路由器和自治係統邊界路由器的路由信息。
verbose:顯示詳細信息。如果未指定本參數,將顯示概要信息。
【使用指導】
如果在Stub區域的路由器上執行此命令,不顯示有關ASBR的信息。
【舉例】
# 顯示到OSPF的區域邊界路由器和自治係統邊界路由器的路由概要信息。
<Sysname> display ospf abr-asbr
OSPF Process 1 with Router ID 192.168.1.112
Routing Table to ABR and ASBR
Topology base (MTID 0)
Type Destination Area Cost Nexthop RtType
Inter 3.3.3.3 0.0.0.0 3124 10.1.1.2 ASBR
Intra 2.2.2.2 0.0.0.0 1562 10.1.1.2 ABR
# 顯示到OSPF的區域邊界路由器和自治係統邊界路由器的路由詳細信息。
<Sysname> display ospf abr-asbr verbose
OSPF Process 10 with Router ID 101.1.1.11
Routing Table to ABR and ASBR
Topology base (MTID 0)
Destination: 1.1.1.1 RtType : ASBR
Area : 0.0.0.1 Type : Intra
Nexthop : 150.0.1.12 BkNexthop : 0.0.0.0
Interface : Vlan10 BkInterface: N/A
Cost : 1000
表1-2 display ospf abr-asbr命令顯示信息描述表
字段 |
描述 |
Type |
到ABR或ASBR的路由類型,取值為: Intra表示區域內路由 Inter表示區域間路由 |
Topology |
拓撲名稱,base表示標準拓撲 |
MTID |
拓撲ID,0表示標準拓撲 |
Destination |
ABR或ASBR的路由器ID |
Area |
下一跳地址所在的區域ID |
Cost |
從本路由器到達ABR或ASBR的開銷 |
Nexthop |
下一跳地址 |
BkNexthop |
備份下一跳地址 |
RtType |
路由器類型,包括ABR和ASBR |
Interface |
路由出接口 |
BkInterface |
路由備份出接口 |
display ospf abr-summary命令用來顯示OSPF的ABR聚合信息。
【命令】
display ospf [ process-id ] [ area area-id ] abr-summary [ ip-address { mask-length | mask } ] [ verbose ]
【視圖】
任意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network-operator
【參數】
process-id:OSPF進程號,取值範圍為1~65535。如果未指定本參數,將顯示所有OSPF進程的ABR聚合信息。
area area-id:顯示指定區域的ABR聚合相關信息。area-id表示區域的標識,可以是十進製整數(取值範圍為0~4294967295,係統會將其轉換成IP地址格式)或者是IP地址格式。如果未指定本參數,將顯示所有區域的信息。
ip-address:指定的聚合路由的目的IP地址。
mask-length:網絡掩碼長度,取值範圍為0~32。
mask:網絡掩碼,點分十進製格式。
verbose:顯示ABR聚合的詳細信息。如果未指定本參數,將顯示ABR聚合的概要信息。
【使用指導】
如果未指定IP地址和掩碼,將顯示所有的ABR聚合信息。
【舉例】
# 顯示OSPF的ABR聚合信息。
<Sysname> display ospf abr-summary
OSPF Process 1 with Router ID 2.2.2.2
ABR Summary Addresses
Topology base (MTID 0)
Area: 0.0.0.1
Total summary address count: 1
Net Mask Status Count Cost
100.0.0.0 255.0.0.0 Advertise 1 (Not Configured)
表1-3 display ospf abr-summary命令顯示信息描述表
字段 |
描述 |
Topology |
拓撲名稱,base表示標準拓撲 |
MTID |
拓撲ID,0表示標準拓撲 |
Area |
聚合路由所在的區域 |
Total summary address count |
聚合路由的路由數 |
Net |
聚合路由的網絡地址 |
Mask |
聚合路由的網絡掩碼 |
Status |
聚合路由的狀態: Advertise:已發布 Not-Advertise:未發布 |
Count |
被聚合的路由數 |
Cost |
聚合路由的開銷 |
# 顯示OSPF的ABR聚合詳細信息。
<Sysname> display ospf abr-summary verbose
OSPF Process 1 with Router ID 2.2.2.2
ABR Summary Addresses
Topology base (MTID 0)
Area: 0.0.0.1
Total summary address count: 1
Net : 100.0.0.0
Mask : 255.0.0.0
Status : Advertise
Cost : (Not Configured)
Routes count: 1
Destination NetMask Metric
100.1.1.0 255.255.255.0 1000
表1-4 display ospf abr-summary verbose命令顯示信息描述表
字段 |
描述 |
Topology |
拓撲名稱,base表示標準拓撲 |
MTID |
拓撲ID,0表示標準拓撲 |
Destination |
被聚合路由的網絡地址 |
NetMask |
被聚合路由的網絡掩碼 |
Metric |
路由的開銷值 |
display ospf asbr-summary命令用來顯示OSPF的ASBR聚合信息。
【命令】
display ospf [ process-id ] asbr-summary [ ip-address { mask-length | mask } ]
【視圖】
任意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network-operator
【參數】
process-id:OSPF進程號,取值範圍為1~65535。如果未指定本參數,將顯示所有OSPF進程的ASBR聚合信息。
ip-address:指定的聚合路由的目的IP地址。
mask-length:網絡掩碼長度,取值範圍為0~32。
mask:網絡掩碼,點分十進製格式。
【使用指導】
如果未指定IP地址和掩碼,將顯示所有的ASBR聚合信息。
【舉例】
# 顯示OSPF進程1的ASBR聚合信息。
<Sysname> display ospf 1 asbr-summary
OSPF Process 1 with Router ID 2.2.2.2
Summary Addresses
Topology base (MTID 0)
Total summary address count: 1
Summary Address
Net : 30.1.0.0
Mask : 255.255.0.0
Tag : 20
Status : Advertise
Cost : 10 (Configured)
Route count : 2
Destination Net mask Proto Process Type Metric
30.1.2.0 255.255.255.0 OSPF 2 2 1
30.1.1.0 255.255.255.0 OSPF 2 2 1
表1-5 display ospf asbr-summary命令顯示信息描述表
字段 |
描述 |
Topology |
拓撲名稱,base表示標準拓撲 |
MTID |
拓撲ID,0表示標準拓撲 |
Total summary address count |
聚合路由的路由數 |
Net |
聚合路由的網絡地址 |
Mask |
聚合路由的網絡掩碼 |
Tag |
聚合路由的標記字段 |
Status |
聚合路由的發布狀態 |
Cost |
聚合路由的開銷 |
Route count |
被聚合的路由數 |
Destination |
被聚合路由的網絡地址 |
Net mask |
被聚合路由的網絡掩碼 |
Proto |
引入路由的協議類型 |
Process |
引入路由的協議進程號 |
Type |
外部路由類型 |
Metric |
路由的開銷值 |
display ospf event-log命令用來顯示OSPF的日誌信息。
【命令】
display ospf [ process-id ] event-log { lsa-flush | peer | spf }
【視圖】
任意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network-operator
【參數】
process-id:OSPF進程號,取值範圍為1~65535。如果未指定本參數,將顯示所有進程的日誌信息。
lsa-flush:LSA老化的日誌信息。
peer:鄰居的日誌信息。
spf:路由計算的日誌信息。
【使用指導】
路由計算的日誌信息是指更新到IP路由表的路由計數信息。
鄰居的日誌信息包括OSPF鄰居狀態倒退到DOWN,以及收到BadLSReq、SeqNumberMismatch和1-Way事件導致鄰居狀態倒退的信息。
【舉例】
# 顯示OSPF的LSA 老化日誌信息。
<Sysname> display ospf event-log lsa-flush
OSPF Process 1 with Router ID 1.1.1.1
LSA Flush Log
Date: 2013-09-22 Time: 14:47:33 Received MaxAge LSA from 10.1.1.1
Type: 1 LS ID: 2.2.2.2 AdvRtr: 2.2.2.2 Seq#: 80000001
Date: 2013-09-22 Time: 14:47:33 Flushed MaxAge LSA by the self
Type: 1 LS ID: 1.1.1.1 AdvRtr: 1.1.1.1 Seq#: 80000001
Date: 2013-09-22 Time: 14:47:33 Received MaxAge LSA from 10.1.2.2
Type: 1 LS ID: 2.2.2.2 AdvRtr: 2.2.2.2 Seq#: 80000001
Date: 2013-09-22 Time: 14:47:33 Flushed MaxAge LSA by the self
Type: 1 LS ID: 1.1.1.1 AdvRtr: 1.1.1.1 Seq#: 80000001
表1-6 display ospf event-log lsa-flush命令顯示信息描述表
字段 |
描述 |
Date &Time |
收到MaxAge LSA的時間 |
Received MaxAge LSA from X.X.X.X |
從源地址收到MaxAge LSA |
Flushed MaxAge LSA by the self |
由自己發起老化,洪泛MaxAge LSA |
Type |
LSA類型 |
LS ID |
LSA鏈路狀態ID |
AdvRtr |
LSA發布路由器 |
Seq# |
LSA序列號 |
# 顯示OSPF路由計算的日誌信息。
<Sysname> display ospf event-log spf
OSPF Process 1 with Router ID 1.1.1.2
SPF Log
Topology base (MTID 0)
Date Time Duration Intra Inter External Reason
2012-06-27 15:28:26 0.95 1 1 10000 Intra-area LSA
2012-06-27 15:28:23 0.2 0 0 0 Area 0 full neighbor
2012-06-27 15:28:19 0 0 0 0 Intra-area LSA
2012-06-27 15:28:19 0 0 0 0 external LSA
2012-06-27 15:28:19 0.3 0 0 0 Intra-area LSA
2012-06-27 15:28:12 0 1 0 0 Intra-area LSA
2012-06-27 15:28:11 0 0 0 0 Routing policy
2012-06-27 15:28:11 0 0 0 0 Intra-area LSA
表1-7 display ospf event-log spf命令顯示信息描述表
字段 |
描述 |
Topology |
拓撲名稱,base表示標準拓撲 |
MTID |
拓撲ID,0表示標準拓撲 |
Date/Time |
路由計算開始的時間 |
Duration |
路由計算持續時間,單位為秒 |
Intra |
區域內路由變化的個數 |
Inter |
區域間路由變化的個數 |
External |
外部路由變化的個數 |
Reason |
路由計算的原因: Intra-area LSA:區域內LSA變化 Inter-area LSA:區域間LSA變化 External LSA:外部LSA變化 Configuration:配置變化 Area 0 full neighbor:區域0FULL鄰居個數變化 Area 0 up interface:區域0UP接口個數變化 LSDB overflow state:overflow狀態變化 AS number:AS號變化 ABR summarization:ABR聚合變化 GR end:GR結束 Routing policy:路由策略變化 Others:除上述原因之外的其他原因 |
# 顯示OSPF鄰居的日誌信息。
<Sysname> display ospf 1 event-log peer
OSPF Process 1 with Router ID 1.1.1.1
Neighbors Log
Date Time Local Address Remote Address Router ID Reason
2012-12-31 12:35:45 197.168.1.1 197.168.1.2 2.2.2.2 IntPhyChange
2012-12-31 12:35:19 197.168.1.1 197.168.1.2 2.2.2.2 ConfNssaArea
2012-12-31 12:34:59 197.168.1.1 197.168.1.2 2.2.2.2 SilentInt
表1-8 display ospf event-log peer命令顯示信息描述表
字段 |
描述 |
Date &Time |
鄰居狀態變化的時間 |
Local Address |
建立鄰居關係的本端地址 |
Remote Address |
建立鄰居關係的對端地址 |
Router ID |
鄰居的Router ID |
Reason |
鄰居狀態變化的原因: ResetConnect:內存不足斷連接 IntChange:接口參數改變 VlinkChange:虛連接參數改變 ResetOspf:重啟OSPF進程 UndoOspf:刪除OSPF進程 UndoArea:刪除OSPF區域 UndoNetwork:接口去使能 SilentInt:配置抑製接口 IntLogChange:接口邏輯屬性變化 IntPhyChange:接口物理屬性變化 IntVliChange:接口虛連接屬性變化 VlinkDown:虛連接Down DeadExpired:Dead Timer超時 ConfStubArea:配置Stub區域參數 ConfNssaArea:配置NSSA區域參數 AuthChange:認證類型變化 OpaqueChange:Opaque能力改變 Retrans:重傳過多 LLSChange:LLS能力變化 OOBChange:OOB能力變化 GRChange:GR能力變化 BFDDown:BFD Down BadLSReq:收到BadLSReq事件 SeqMismatch:收到SeqNumberMismatch事件 1-Way:收到1-Way事件 LocalNoLSA:本地不存在請求的LSA SameLSAReq:本地的請求列表中含有已收到的LSA OldLSAReq:收到的LSA的老化時間比本地請求列表中LSA的老化時間大 DdTimerOut:定時器超時,收到DD報文 EAChange:External Attribute位發生變化 RecvNoDupPkt:在Loading、Full狀態收到非重複的DD報文 EbitChange:E位發生變化 MSbitChange:主從位發生變化 IbitChange:I位發生變化 MSeqNumError:主路由器收到的從路由器的序列號與期望值不一致 SSeqNumError:從路由器收到的主路由器的序列號與期望值不一致 RecvOpqIntf:未使能Opaque LSA發布接收能力,但收到的DD報文中含有Type9 LSA RecvOpqArea:未使能Opaque LSA發布接收能力,但收到的DD報文中含有Type10 LSA RecvOpqAs:未使能Opaque LSA發布接收能力,但收到的DD報文中含有Type11 LSA RecvNSSA:在非NSSA區域,收到的DD報文含有Type7 LSA InvalidLSA:收到DD報文含有無效的LSA RecvASE:在虛連接環境或Stub區域中,收到的DD報文含有Type5 LSA |
【相關命令】
· reset ospf event-log
display ospf event-log hello命令用來顯示OSPF接收或發送Hello報文的日誌信息。
僅Release 6342及以上版本支持本命令。
【命令】
display ospf [ process-id ] event-log hello { received [ abnormal | dropped ] | sent [ abnormal | failed ] } [ neighbor-id ]
【視圖】
任意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network-operator
【參數】
process-id:OSPF進程號,取值範圍為1~65535。如果未指定本參數,將顯示所有進程的日誌信息。
received:顯示接收到的Hello報文的日誌信息。
sent:顯示發送Hello報文的日誌信息。
abnormal:顯示接收或發送異常Hello報文的日誌信息。異常Hello報文指的是發送或接收到的Hello報文的時間間隔大於或等於1.5倍Hello定時器的報文。
dropped:顯示丟棄接收到的Hello報文的日誌信息。
failed:顯示發送失敗的Hello報文的日誌信息。
neighbor-id:顯示指定鄰居接收或發送Hello報文的日誌信息。如果未指定本參數,將顯示所有OSPF鄰居接收或發送Hello報文的日誌信息。
【舉例】
# 顯示發送Hello報文的日誌信息。
<Sysname> display ospf event-log hello sent
OSPF Process 1 with Router ID 5.5.5.5
Hello Log
Interface: Vlan10
Neighbor address: 10.1.1.2, NbrID: 1.0.0.2
First 4 hello packets sent:
2019-09-05 20:10:10:121, failed, errno: 132
2019-09-05 20:10:20:121, succeeded
2019-09-05 20:10:30:121, succeeded
2019-09-05 20:10:40:121, succeeded
Last 4 hello packets sent before Full->Down at 2019-09-06 14:52:10:121
2019-09-06 14:51:40:021, succeeded
2019-09-06 14:51:50:021, succeeded
2019-09-06 14:52:00:021, failed, errno: 132
2019-09-06 14:52:10:010, failed, errno: 132
Interface: Vlan10
Neighbor address: 10.1.1.2, NbrID: 1.0.0.2
First 4 hello packets sent:
2019-09-05 20:10:10:121, failed, errno: 132
2019-09-05 20:10:20:121, succeeded
2019-09-05 20:10:30:121, succeeded
2019-09-05 20:10:40:121, succeeded
Last 4 hello packets sent before Full->Init at 2019-09-06 11:16:20:171
2019-09-06 11:15:20:121, succeeded
2019-09-06 11:15:30:121, succeeded
2019-09-06 11:15:40:121, succeeded
2019-09-06 11:15:50:121, succeeded
表1-9 display ospf event-log hello sent命令顯示信息描述表
字段 |
描述 |
Interface |
發送Hello報文的接口 |
Neighbor address |
鄰居的IP地址 |
NbrID |
鄰居的路由器ID |
First 4 hello packets sent |
最開始發送的4個Hello報文的時間,以及報文是否發送成功的信息 succeeded:發送成功 failed:發送失敗 errno:錯誤碼,表明了報文發送失敗的原因 |
Last 4 hello packets sent before Full->Down at 2018-01-06 14:52:10:121 |
鄰居狀態改變的時間,以及狀態改變前發送的4個Hello報文的時間和報文是否發送成功的信息 succeeded:發送成功 failed:發送失敗 errno:錯誤碼,表明了報文發送失敗的原因 |
# 顯示發送失敗的Hello報文的日誌信息。
<Sysname> display ospf event-log hello sent failed
OSPF Process 1 with Router ID 5.5.5.5
Hello Log
Date: 2019-09-06 Time: 14:51:20:121 Interface: Vlan10
Destination address: 224.0.0.5, sent failed, errno: 132
Date: 2019-09-06 Time: 11:20:20:116 Interface: Vlan11
Destination address: 10.1.1.2, sent failed, errno: 132
表1-10 display ospf event-log hello sent failed命令顯示信息描述表
字段 |
描述 |
Date |
Hello報文發送失敗的日期,格式為YYYY-MM-DD,其中YYYY為年,MM為月,DD為日 |
Time |
Hello報文發送失敗的時間,格式為hh:mm:ss:xxx,其中hh為小時,mm為分鍾,ss為秒,xxx為毫秒 |
Interface |
發送Hello報文的接口 |
Destination address |
Hello報文的目的IP地址 |
sent failed |
發送失敗 |
errno |
發送失敗的錯誤碼 |
# 查看發送異常Hello報文的日誌信息。
<Sysname> display ospf event-log hello sent abnormal
OSPF Process 1 with Router ID 5.5.5.5
Hello Log
Date: 2019-09-06 Time: 11:21:12:121 Interface: Vlan11
Destination address: 224.0.0.5, last one sent: 2019-09-06 11:20:51:916
Date: 2019-09-06 Time: 11:56:21:312 Interface: Vlan11
Destination address: 10.1.1.2, last one sent: 2019-09-06 11:56:02:691
表1-11 display ospf event-log hello sent abnormal命令顯示信息描述表
字段 |
描述 |
Date |
發送異常Hello報文的日期,格式為YYYY-MM-DD,其中YYYY為年,MM為月,DD為日 |
Time |
發送異常Hello報文的時間,格式為hh:mm:ss:xxx,其中hh為小時,mm為分鍾,ss為秒,xxx為毫秒 |
Interface |
發送異常Hello報文的接口 |
Destination address |
異常Hello報文的目的IP地址 |
last one sent |
發送異常Hello報文前,最後一次發送Hello報文的時間 |
# 顯示接收Hello報文的日誌信息。
<Sysname> display ospf event-log hello received
OSPF Process 1 with Router ID 5.5.5.5
Hello Log
Interface: Vlan10
Neighbor address: 10.1.1.2, NbrID: 1.0.0.2
First 4 hello packets received:
2019-09-05 20:11:10:121
2019-09-05 20:11:20:121
2019-09-05 20:11:30:121
2019-09-05 20:11:40:121
Last 4 hello packets received before Exchange->Down at 2019-09-06 14:52:10:121
2019-09-06 14:51:10:121
2019-09-06 14:51:20:121
2019-09-06 14:51:30:121
2019-09-06 14:51:40:121
Interface: Vlan10
Neighbor address: 10.1.1.1, NbrID: 1.0.0.1
First 4 hello packets received:
2019-09-06 19:11:15:121
2019-09-06 19:11:25:121
2019-09-06 19:11:35:121
2019-09-06 19:11:45:121
Last 4 hello packets received before Full->Init at 2019-09-06 21:16:20:171
2019-09-06 21:15:45:121
2019-09-06 21:15:55:121
2019-09-06 21:16:05:121
2019-09-06 21:16:15:121
表1-12 display ospf event-log hello received命令顯示信息描述表
字段 |
描述 |
Interface |
發送Hello報文的接口 |
Neighbor address |
鄰居的IP地址 |
NbrID |
鄰居的路由器ID |
First 4 hello packets received |
最開始接收的4個Hello報文的時間 |
Last 4 hello packets received before Full->Init at 2019-09-06 21:16:20:171 |
鄰居狀態改變的時間,以及狀態改變前接收的4個Hello報文的時間信息。其中,日期格式為YYYY-MM-DD,其中YYYY為年,MM為月,DD為日;時間格式為hh:mm:ss:xxx,其中hh為小時,mm為分鍾,ss為秒,xxx為毫秒 |
# 顯示丟棄接收到的Hello報文的日誌信息。
<Sysname> display ospf event-log hello received dropped
OSPF Process 1 with Router ID 5.5.5.5
Hello Log
Date: 2019-09-06 Time: 14:51:22:791 Interface: Vlan10
Source address: 10.1.1.1, NbrID: 1.0.0.1, area: 0.0.0.1
Drop reason: Hello-time mismatch
Date: 2019-09-06 Time: 14:51:20:121 Interface: Vlan10
Source address: 10.1.1.2, NbrID: 1.0.0.2, area: 0.0.0.1
Drop reason: NP-bit mismatch
表1-13 display ospf event-log hello received dropped命令顯示信息描述表
字段 |
描述 |
Date |
丟棄接收到的Hello報文的日期,格式為YYYY-MM-DD,其中YYYY為年,MM為月,DD為日 |
Time |
丟棄接收到的Hello報文的時間,格式為hh:mm:ss:xxx,其中hh為小時,mm為分鍾,ss為秒,xxx為毫秒 |
Interface |
接收Hello報文的接口 |
Source address |
接收到的Hello報文中的源IP地址 |
NbrID |
鄰居路由器的Router ID |
area |
鄰居接口所在區域 |
Drop reason |
丟棄Hello報文的原因: Area under reset:區域正在重啟 Router ID conflict:Hello報文router ID與本設備衝突 Area mismatch:Hello報文區域與本設備不一致 Unknown virtual router:Hello報文來自未知的vlink-peer Authentication failure:Hello報文認證檢查失敗 Peer address check:Hello報文的鄰居地址檢查失敗 Not DR or BDR:Hello報文目的地址與接口DR/BDR狀態不一致 Unknown unicast peer:Hello報文來自未知的單播鄰居 Option mismatch:Hello報文Option字段不匹配 Netmask mismatch:Hello報文的網絡掩碼不匹配 Address mismatch:Hello報文的地址段不匹配 Hello-time mismatch:Hello報文的Hello定時器不匹配 Dead-time mismatch:Hello報文的Dead定時器不匹配 Peer changed:Hello報文的地址或router ID發生變化 |
# 顯示接收到異常的Hello報文的日誌信息。
<Sysname> display ospf event-log hello received abnormal
OSPF Process 1 with Router ID 5.5.5.5
Hello Log
Date: 2019-09-06 Time: 10:12:22:121 Interface: Vlan10
Source address: 10.1.1.2, NbrID: 1.0.0.2, area: 0.0.0.1
Last one received: 2019-09-06 10:12:04:212
Date: 2019-09-06 Time: 14:51:20:121 Interface: Vlan10
Source address: 10.1.1.2, NbrID: 1.0.0.2, area: 0.0.0.1
Last one received: 2019-09-06 14:51:05:113
表1-14 display ospf event-log hello receiverd abnormal命令顯示信息描述表
字段 |
描述 |
Date&Tme |
收到異常Hello報文的日期,格式為YYYY-MM-DD,其中YYYY為年,MM為月,DD為日 |
Time |
收到異常Hello報文的時間,格式為hh:mm:ss:xxx,其中hh為小時,mm為分鍾,ss為秒,xxx為毫秒 |
Interface |
收到異常Hello報文的接口 |
Source address |
收到異常Hello報文的源IP地址 |
NbrID |
鄰居路由器的Router ID |
area |
鄰居接口所在區域 |
Last one received |
接收到異常的Hello報文前,最後一次收到Hello報文的時間 |
【相關命令】
· reset ospf event-log hello
display ospf fast-reroute lfa-candidate命令用來顯示區域中FRR備份下一跳候選列表。
【命令】
display ospf [ process-id ] [ area area-id ] fast-reroute lfa-candidate
【視圖】
任意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network-operator
【參數】
process-id:OSPF進程號,取值範圍為1~65535。如果未指定本參數,將顯示所有進程的備份下一跳候選列表。
area area-id:顯示指定區域FRR備份下一跳候選列表。area-id表示區域的標識,可以是十進製整數(取值範圍為0~4294967295,係統會將其轉換成IP地址格式)或者是IP地址格式。如果未指定本參數,將顯示所有區域的信息。
【舉例】
# 顯示OSPF的FRR備份下一跳候選列表。
<Sysname> display ospf 1 area 0 fast-reroute lfa-candidate
OSPF Process 1 with Router ID 2.2.2.2
LFA Candidate List
Topology base (MTID 0)
Area: 0.0.0.0
Candidate nexthop count: 2
NextHop IntIP Interface
10.0.1.1 10.0.1.2 Vlan10
10.0.11.1 10.0.11.2 Vlan20
表1-15 display ospf fast-reroute lfa-candidate命令顯示信息描述表
字段 |
描述 |
Topology |
拓撲名稱,base表示標準拓撲 |
MTID |
拓撲ID,0表示標準拓撲 |
Area |
顯示該區域的備份下一跳信息 |
Candidate nexthop count |
備份下一跳個數 |
NextHop |
備份下一跳地址 |
IntIP |
出接口IP地址 |
Interface |
出接口 |
display ospf graceful-restart命令用來查看OSPF進程的GR狀態信息。
【命令】
display ospf [ process-id ] graceful-restart [ verbose ]
【視圖】
任意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network-operator
【參數】
process-id:OSPF進程號,取值範圍為1~65535。如果未指定本參數,將顯示所有OSPF進程的GR狀態信息。
verbose:顯示GR詳細狀態信息。如果未指定本參數,將顯示OSPF進程的GR狀態概要信息。
【舉例】
# 顯示OSPF進程的GR詳細狀態信息。
<Sysname> display ospf graceful-restart verbose
OSPF Process 1 with Router ID 1.1.1.1
Graceful Restart information
Graceful Restart capability : Enable(IETF)
Graceful Restart support : Planned and unplanned,Partial
Helper capability : Enable(IETF)
Helper support : Planned and unplanned(IETF),Strict LSA check
Current GR state : Normal
Graceful Restart period : 40 seconds
Number of neighbors under Helper: 0
Number of restarting neighbors : 0
Last exit reason:
Restarter : None
Helper : None
Area: 0.0.0.0
Authtype: None Area flag: Normal
Area up Interface count: 2
Interface: 40.4.0.1 (Vlan-interface40)
Restarter state: Normal State: P-2-P Type: PTP
Last exit reason:
Restarter : None
Helper : None
Neighbor count of this interface: 1
Number of neighbors under Helper:0
Neighbor IP address GR state Last Helper exit reason
3.3.3.3 40.4.0.3 Normal None
Virtual-link Neighbor-ID -> 4.4.4.4, Neighbor-State: Full
Restarter state: Normal
Interface: 20.2.0.1 (Vlink)
Transit Area:0.0.0.1
Last exit reason:
Restarter : None
Helper : None
Neighbor IP address GR state Last Helper exit reason
4.4.4.4 20.2.0.4 Normal Reset neighbor
表1-16 display ospf graceful-restart命令顯示信息描述表
字段 |
描述 |
OSPF Process 1 with Router ID 1.1.1.1 Graceful Restart information |
OSPF進程是1,Router ID是1.1.1.1的GR狀態信息 |
Graceful Restart capability |
進程GR能力配置: Enable(IETF):使能IETF GR能力 Enable(Nonstandard):使能非IETF GR能力 Disable:關閉了GR能力 |
Graceful Restart support |
進程GR支持模式(GR使能時才顯示): Planned and unplanned:支持計劃和非計劃GR Planned only:隻支持計劃性GR Partial:支持接口級GR Global:不支持接口級GR,支持全局GR |
Helper capability |
進程Helper能力配置: Enable(IETF):支持作為標準GR Helper的能力 Enable(Nonstandard):支持作為非標準GR Helper的能力 Enable(IETF and nonstandard):同時支持作為標準和非標準GR Helper的能力 Disable:不支持作為GR Helper的能力 |
Helper support |
顯示支持Helper的策略(Helper使能時才顯示): Strict LSA check:Helper端支持嚴格的LSA檢查 Planned and unplanned:支持作為計劃和非計劃重啟的Helper Planned only:隻支持作為計劃GR的Helper |
Current GR state |
當前OSPF進程的GR狀態: Normal:普通狀態 Under GR:進程正在GR Under Helper:進程正在作為GR Helper |
Graceful-restart period |
GR周期 |
Number of neighbors under helper |
處於Helper狀態的鄰居數量 |
Number of restarting neighbors |
Helper端顯示的處於重啟路由器的數量 |
Last exit reason |
上次退出原因,其中: Restarter:表示退出Restarter的原因 Helper:表示退出Helper的原因 |
Area |
開始列舉當前進程中各區域的信息。顯示當前區域ID,IP地址格式 |
Authtype |
區域驗證模式,取值為: None:表示無驗證 Simple:表示簡單驗證模式 MD5:表示MD5驗證模式 |
Area flag |
區域類型: Normal:普通區域 Stub:Stub區域 StubNoSummary:完全Stub區域 NSSA:NSSA區域 NSSANoSummary:完全NSSA區域 |
Area up Interface count |
區域下UP的接口計數 |
Interface |
區域內的接口信息 |
Restarter state |
作為Restarter的狀態 |
State |
接口狀態 |
Type |
接口的網絡類型 |
Neighbor count of this interface |
接口下的鄰居 |
Neighbor |
鄰居Router ID |
IP address |
鄰居IP地址 |
GR state |
鄰居的GR狀態: Normal:普通狀態 Under GR:進程正在GR Under Helper:進程正在作為GR Helper |
Last Helper exit reason |
上一次作為該鄰居Helper退出的原因 |
Virtual-link Neighbor-ID |
Vlink的鄰居Router ID |
Neighbor-State |
Vlink和鄰居的狀態,包括Down、Init、2-Way、ExStart、Exchange、Loading和Full |
Interface |
Vlink接口所屬的出接口 |
display ospf interface命令用來顯示OSPF的接口信息。
【命令】
display ospf [ process-id ] interface [ interface-type interface-number | verbose ]
【視圖】
任意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network-operator
【參數】
process-id:OSPF進程號,取值範圍為1~65535。如果未指定本參數,將顯示所有OSPF進程的接口信息。
interface-type interface-number:接口類型和編號。顯示指定接口的OSPF詳細信息。
verbose:顯示所有接口的OSPF詳細信息。
【使用指導】
如果未指定接口或參數verbose,將顯示所有接口的OSPF概要信息。
【舉例】
# 顯示所有接口的OSPF概要信息。
<Sysname> display ospf interface
OSPF Process 1 with Router ID 192.168.1.1
Interfaces
Area: 0.0.0.0
IP Address Type State Cost Pri DR BDR
192.168.1.1 PTP P-2-P 1562 1 0.0.0.0 0.0.0.0
Area: 0.0.0.1
IP Address Type State Cost Pri DR BDR
172.16.0.1 Broadcast DR 1 1 172.16.0.1 0.0.0.0
表1-17 display ospf interface命令顯示信息描述表
字段 |
描述 |
Area |
接口所屬的區域ID |
IP Address |
接口IP地址(不管是否使能了流量工程) |
Type |
接口的網絡類型,取值為: PTP表示網絡類型為點對點 PTMP表示網絡類型為點對多點 Broadcast表示網絡類型為廣播 NBMA表示網絡類型為NBMA |
State |
根據OSPF接口狀態機確定的當前接口狀態,取值為: Down表示在接口上沒有發送和接收任何路由協議的報文 Loopback表示路由器到網絡的接口處於環回狀態,不能用於正常的數據傳輸 Waiting表示接口開始發送和接收Hello報文,並試圖去識別網絡上的DR和BDR P-2-P表示接口將每隔HelloInterval的時間間隔發送Hello報文,並嚐試和接口鏈路另一端相連的路由器建立鄰接關係 DR表示路由器是所連網絡的指定路由器 BDR表示路由器是所連網絡的備份指定路由器 DROther表示路由器既不是所連網絡的指定路由器,也不是所連網絡的備份指定路由器 |
Cost |
接口開銷 |
Pri |
路由器優先級 |
DR |
接口所屬網段的DR |
BDR |
接口所屬網段的BDR |
# 顯示OSPF指定接口Vlan-interface10的詳細信息。
<Sysname> display ospf interface vlan-interface 10
OSPF Process 1 with Router ID 192.168.1.1
Interfaces
Area: 0.0.0.0
Interface: 172.16.0.1 (Vlan-interface10)
Cost: 1 State: DR Type: Broadcast MTU: 1500
Priority: 1
Designated router: 172.16.0.1
Backup designated router: 0.0.0.0
Timers: Hello 10, Dead 40, Poll 40, Retransmit 5, Transmit Delay 1
FRR backup: Enabled
Primary path detection mode: BFD ctrl
Enabled by interface configuration (including secondary IP addresses)
BFD: echo
MD5 authentication enabled.
The last key is 3.
The rollover is in progress, 2 neighbor(s) left.
LDP state: No-LDP
LDP sync state: Achieved
Packet size: 1000
表1-18 display ospf interface verbose命令顯示信息描述表
字段 |
描述 |
Interface |
接口IP地址等信息 |
MTU |
最大傳輸單元 |
Timers |
OSPF定時器的值,其中: Hello:表示接口發送Hello報文的時間間隔 Dead:表示鄰居的失效時間 Poll:表示接口發送輪詢Hello報文的時間間隔 Retransmit:表示接口重傳LSA時間間隔 |
Transmit Delay |
接口對LSA的傳輸延遲時間 |
FRR backup |
是否使能接口參與LFA(Loop Free Alternate)計算: Enabled:使能 Disabled:關閉 |
Primary path detection mode |
主鏈路檢測方式: BFD ctrl:BFD控製報文檢測方式 BFD echo:BFD echo報文檢測方式 |
Enabled by interface configuration (including secondary IP addresses) |
接口使能OSPF,包括接口從IP地址 |
BFD |
接口使能OSPF的BFD功能: ctrl:通過BFD控製報文方式實現BFD功能 echo:通過BFD echo報文方式實現BFD功能 |
Simple authentication enabled |
采用Simple驗證模式 |
MD5 authentication enabled |
采用MD5/HMAC-MD5驗證模式 |
The last key is xx |
最新的MD5/HMAC-MD5驗證字標識符為xx |
The rollover is in progress, xx neighbor(s) left. |
正在進行MD5/HMAC-MD5驗證平滑遷移,尚未完成MD5/HMAC-MD5驗證平滑遷移的鄰居個數為xx |
LDP state |
LDP狀態: Init:表示處於初始化狀態,LDP還沒有上報狀態 No-LDP:表示未配置LDP Not ready:表示未建立LDP會話 Ready:表示已建立LDP會話 |
LDP sync state |
LDP IGP同步狀態: Init:表示初始化 Achieved:表示已同步 Max cost:表示保持最大開銷值 |
Packet size |
接口下配置的發送OSPF報文的最大長度 |
display ospf interface hello命令用來顯示接口發送Hello報文的信息。
僅Release 6342及以上版本支持本命令。
【命令】
display ospf [ process-id ] interface [ interface-type interface-number ] hello
【視圖】
任意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network-operator
【參數】
process-id:顯示指定OSPF進程發送Hello報文的信息,process-id表示OSPF進程號,取值範圍為1~65535。如果未指定本參數,將顯示所有OSPF進程發送Hello報文的信息。
interface-type interface-number:顯示指定OSPF接口發送Hello報文的信息,interface-type interface-number表示接口類型和編號。如果未指定本參數,將顯示所有OSPF接口發送Hello報文的信息。
【使用指導】
本命令僅顯示以組播形式發送Hello報文的信息。
【舉例】
# 顯示OSPF接口發送Hello報文的信息。
<Sysname> display ospf interface hello
OSPF Process 1 with Router ID 192.168.1.1
Interfaces
Area: 0.0.0.0
Interface: 172.16.0.1 (Vlan-interface10)
First 4 hello packets sent:
2019-09-05 11:05:10:121, succeeded
2019-09-05 11:05:20:121, succeeded
2019-09-05 11:05:30:121, succeeded
2019-09-05 11:05:40:121, succeeded
Last 4 hello packets sent:
2019-09-06 11:15:10:121, succeeded
2019-09-06 11:15:20:121, succeeded
2019-09-06 11:15:30:121, succeeded
2019-09-06 11:15:40:121, succeeded
表1-19 display ospf interface hello命令顯示信息描述表
字段 |
描述 |
Area |
接口所在區域 |
Interface |
接口IP地址 |
First 4 hello packets sent |
最先發送的4個Hello報文的時間,以及報文是否發送成功 succeeded:發送成功 failed:發送失敗 |
Last 4 hello packets sent |
執行本命令時,最近發送的4個Hello報文的時間,以及報文是否發送成功的信息 succeeded:發送成功 failed:發送失敗 |
display ospf lsdb命令用來顯示OSPF的鏈路狀態數據庫信息。
【命令】
display ospf [ process-id ] lsdb [ brief | originate-router advertising-router-id | self-originate ]
display ospf [ process-id ] lsdb { ase | opaque-as } [link-state-id ] [ originate-router advertising-router-id | self-originate ]
display ospf [ process-id ] lsdb { asbr | network | nssa | opaque-area | opaque-link | router | summary } [link-state-id ] [originate-router advertising-router-id | self-originate ]
【視圖】
任意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network-operator
【參數】
process-id:OSPF進程號,取值範圍為1~65535。如果未指定本參數,將顯示所有OSPF進程的鏈路狀態數據庫信息。
area area-id:顯示數據庫中指定區域的LSA信息。area-id表示區域的標識,可以是十進製整數(取值範圍為0~4294967295,係統會將其轉換成IP地址格式)或者是IP地址格式。如果未指定本參數,將顯示所有區域的信息。
brief:顯示數據庫的概要信息。
asbr:顯示數據庫中Type-4 LSA(ASBR Summary LSA)的信息。
ase:顯示數據庫中Type-5 LSA(AS External LSA)的信息。
network:顯示數據庫中Type-2 LSA(Network LSA)的信息。
nssa:顯示數據庫中Type-7 LSA(NSSA External LSA)的信息。
opaque-area:顯示數據庫中Type-10 LSA (Opaque-area LSA)的信息。
opaque-as:顯示數據庫中Type-11 LSA (Opaque-AS LSA)的信息。
opaque-link:顯示數據庫中Type-9 LSA(Opaque-link LSA)的信息。
router:顯示數據庫中Type-1 LSA(Router LSA)的信息。
summary:顯示數據庫中Type-3 LSA(Network Summary LSA)的信息。
link-state-id:鏈路狀態ID,IP地址格式。
originate-router advertising-router-id:發布LSA報文的路由器的Router ID。
self-originate:顯示本地路由器自己產生的LSA的數據庫信息。
【舉例】
# 顯示OSPF的鏈路狀態數據庫信息。
<Sysname> display ospf lsdb
OSPF Process 1 with Router ID 192.168.0.1
Link State Database
Area: 0.0.0.0
Type LinkState ID AdvRouter Age Len Sequence Metric
Router 192.168.0.2 192.168.0.2 474 36 80000004 0
Router 192.168.0.1 192.168.0.1 21 36 80000009 0
Network 192.168.0.1 192.168.0.1 321 32 80000003 0
Sum-Net 192.168.1.0 192.168.0.1 321 28 80000002 1
Sum-Net 192.168.2.0 192.168.0.2 474 28 80000002 1
Area: 0.0.0.1
Type LinkState ID AdvRouter Age Len Sequence Metric
Router 192.168.0.1 192.168.0.1 21 36 80000005 0
Sum-Net 192.168.2.0 192.168.0.1 321 28 80000002 2
Sum-Net 192.168.0.0 192.168.0.1 321 28 80000002 1
Type 9 Opaque (Link-Local Scope) Database
Flags: * -Vlink interface LSA
Type LinkState ID AdvRouter Age Len Sequence Interfaces
*Opq-Link 3.0.0.0 7.2.2.1 8 14 80000001 10.1.1.2
*Opq-Link 3.0.0.0 7.2.2.2 8 14 80000001 20.1.1.2
表1-20 display ospf lsdb命令顯示信息描述表
字段 |
描述 |
Area |
顯示該區域的LSDB信息 |
Type |
LSA類型 |
LinkState ID |
LSA鏈路狀態ID |
AdvRouter |
LSA發布路由器 |
Age |
LSA的老化時間 |
Len |
LSA的長度 |
Sequence |
LSA序列號 |
Metric |
度量值 |
*Opq-Link |
表示Vlink接口產生的Opaque LSA |
# 顯示進程號為1的OSPF進程的鏈路狀態數據庫中網絡LSA的信息。
<Sysname> display ospf 1 lsdb network
OSPF Process 1 with Router ID 192.168.1.1
Link State Database
Area: 0.0.0.0
Type : Network
LS ID : 192.168.0.2
Adv Rtr : 192.168.2.1
LS age : 922
Len : 32
Options : E
Seq# : 80000003
Checksum : 0x8d1b
Net mask : 255.255.255.0
Attached router 192.168.1.1
Attached router 192.168.2.1
Area: 0.0.0.1
Type : Network
LS ID : 192.168.1.2
Adv Rtr : 192.168.1.2
LS age : 782
Len : 32
Options : NP
Seq# : 80000003
Checksum : 0x2a77
Net mask : 255.255.255.0
Attached router 192.168.1.1
Attached router 192.168.1.2
表1-21 display ospf lsdb network命令顯示信息描述表
字段 |
描述 |
Type |
LSA類型 |
LS ID |
DR的IP地址 |
Adv Rtr |
發布路由器 |
LS age |
LSA的老化時間 |
Len |
LSA的長度 |
Options |
LSA選項,各選項含義如下: O:Opaque LSA發布接受能力 E:AS外部LSA的接受能力 EA:外部擴展屬性LSA的接受和轉發能力 DC:支持按需鏈路 N:是否支持NSSA外部LSA P:非純末稍區域中的ABR路由器將Type-7 LSA轉換為Type-5 LSA的能力 |
Seq# |
LSA序列號 |
Checksum |
LSA校驗和 |
Net mask |
網絡掩碼 |
Attached router |
與DR形成了完全鄰接關係的路由器的Router ID,也包括DR自身的Router ID |
display ospf nexthop命令用來顯示進程中的下一跳信息。
【命令】
display ospf [ process-id ] nexthop
【視圖】
任意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network-operator
【參數】
process-id:OSPF進程號,取值範圍為1~65535。如果未指定本參數,將顯示所有進程的下一跳信息。
【舉例】
# 顯示OSPF路由下一跳信息。
<Sysname> display ospf nexthop
OSPF Process 1 with Router ID 1.1.1.2
Neighbor Nexthop Information
NbrID Nexthop Interface RefCount Status
192.168.12.1 0.0.0.0 Vlan10 4 Valid
192.168.12.2 192.168.12.2 Vlan10 3 Valid
192.168.12.1 0.0.0.0 Loop100 1 Valid
表1-22 display ospf nexthop命令顯示信息描述表
字段 |
描述 |
NbrID |
鄰居路由器ID |
Nexthop |
下一跳地址 |
Interface |
出接口 |
RefCount |
該下一跳被引用次數 |
Status |
該下一跳狀態: Valid:生效 Invalid:未生效 |
display ospf non-stop-routing status命令用來顯示OSPF的NSR階段信息。
【命令】
display ospf [ process-id ] non-stop-routing status
【視圖】
任意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network-operator
【參數】
process-id:OSPF進程號,取值範圍為1~65535。如果未指定本參數,將顯示所有OSPF進程的NSR階段信息。
【舉例】
# 顯示OSPF的NSR階段信息。
<Sysname> display ospf non-stop-routing status
OSPF Process 1 with Router ID 192.168.33.12
Non Stop Routing information
Non Stop Routing capability : Enabled
Upgrade phase : Normal
表1-23 display ospf non-stop-routing status命令顯示信息描述表
字段 |
描述 |
Non Stop Routing capability |
是否使能NSR功能,其中: Enabled:使能NSR Disabled:不使能NSR |
Upgrade phase |
升級的各個階段: Prepare:升級準備階段 Restore Smooth:升級數據平滑階段 Preroute:路由計算預處理階段 Calculating:路由計算階段 Redisting:路由引入階段 Original and age:LSA生成和老化階段 Normal:普通狀態 |
display ospf peer命令用來顯示OSPF中各區域鄰居的信息。
【命令】
display ospf [ process-id ] peer [ hello |verbose ] [ interface-type interface-number ] [ neighbor-id ]
【視圖】
任意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network-operator
【參數】
process-id:OSPF進程號,取值範圍為1~65535。如果未指定本參數,將顯示所有OSPF進程的各區域鄰居的信息。
hello:顯示發送給鄰居路由器或從鄰居路由器收到Hello報文的信息。以組播形式發送Hello報文的場景中,僅顯示從鄰居路由器接收Hello報文的信息。
verbose:顯示OSPF各區域鄰居的詳細信息。如果未指定本參數,將顯示OSPF進程各區域鄰居的概要信息。
interface-type interface-number:接口類型和編號。如果未指定本參數,將顯示所有接口的OSPF鄰居的信息。
neighbor-id:鄰居路由器的Router ID。如果未指定本參數,將顯示所有鄰居路由器的OSPF鄰居的信息。
【舉例】
# 顯示OSPF鄰居詳細信息。
<Sysname> display ospf peer verbose
OSPF Process 1 with Router ID 1.1.1.1
Neighbors
Area 0.0.0.0 interface 1.1.1.1(Vlan-interface100)'s neighbors
Router ID: 1.1.1.2 Address: 1.1.1.2 GR state: Normal
State: Full Mode: Nbr is master Priority: 1
DR: 1.1.1.2 BDR: 1.1.1.1 MTU: 0
Options is 0x02 (-|-|-|-|-|-|E|-)
Dead timer due in 33 sec
Neighbor is up for 02:03:35
Authentication sequence: [ 0 ]
Neighbor state change count: 6
BFD status: Disabled
Last Neighbor Down Event:
Router ID: 22.22.22.22
Local Address: 11.11.11.11
Remote Address: 22.22.22.22
Time: Apr 9 03:18:19 2014
Reason: Ospf_ifachange
表1-24 display ospf peer verbose命令顯示信息描述表
字段 |
描述 |
Area areaID interface IPAddress(InterfaceName)'s neighbors |
顯示接口在指定區域鄰居信息,其中: areaID表示鄰居所屬的區域 IPAddress表示接口IP地址 InterfaceName表示接口名稱 |
Router ID |
鄰居路由器ID |
Address |
鄰居接口地址 |
GR state |
GR狀態,取值為: Normal:普通狀態 Restarter:正在作為GR Restarter Complete:GR完成 Helper:正在作為GR Helper |
State |
鄰居狀態,取值為: Down表示鄰居關係的初始狀態 Init表示在鄰居失效時間內收到來自鄰居路由器的Hello報文,但該Hello數據包內沒有包含自己的Router ID,雙向通信還沒有建立起來 Attempt該狀態僅對NBMA網絡上的鄰居有效,表示最近沒有從鄰居收到信息,但仍需作出進一步的嚐試,用以與鄰居聯係 2-Way表示雙向通信已經建立,在從鄰居路由器收到的Hello報文中看到了自己的Router ID Exstart表示路由器和鄰居建立主/從關係、確定初始DD報文的序列號,為交換DD報文做好準備 Exchange表示路由器向其鄰居發送描述自己LSDB的DD報文 Loading表示路由器向鄰居發送鏈路狀態請求報文,請求最新的LSA Full表示路由器與鄰居路由器之間建立起完全鄰接關係 |
Mode |
路由器在數據庫同步階段,路由器與鄰居協商的主從關係,取值為: Nbr is master表示鄰居路由器為主路由器 Nbr is slave表示鄰居路由器為從路由器 |
Priority |
鄰居路由器優先級 |
DR |
接口所屬網段的DR |
BDR |
接口所屬網段的BDR |
MTU |
接口MTU的值 |
Options |
鄰居的LSA選項,各選項含義如下: O:Opaque LSA發布接受能力 E:AS外部LSA的接受能力 EA:外部擴展屬性LSA的接受和轉發能力 DC:支持按需鏈路 N:是否支持NSSA外部LSA P:非純末稍區域中的ABR路由器將Type-7 LSA轉換為Type-5 LSA的能力 |
Dead timer due in 33 sec |
鄰居將在33秒後被認為不可達 |
Neighbor is up for 02:03:35 |
與鄰居建立的時長02:03:35 |
Authentication sequence |
驗證序列號 |
Neighbor state change count |
鄰居狀態發生改變的次數 |
BFD status |
BFD狀態,各狀態含義如下: Disabled:未使能BFD Enabled (Control mode):已使能BFD,並處於控製模式 Enabled (Echo mode):已使能BFD,並處於回應模式 |
Last Neighbor Down Event |
最後一次鄰居down事件 |
Local Address |
本端IP地址 |
Remote Address |
對端IP地址 |
Time |
鄰居down的時間 |
Reason |
鄰居down的原因 |
# 顯示OSPF鄰居概要信息。
<Sysname> display ospf peer
OSPF Process 1 with Router ID 1.1.1.1
Neighbor Brief Information
Area: 0.0.0.0
Router ID Address Pri Dead-Time State Interface
1.1.1.2 1.1.1.2 1 40 Full/DR Vlan10
表1-25 display ospf peer命令顯示信息描述表
字段 |
描述 |
Area |
鄰居所屬的區域 |
Router ID |
鄰居路由器ID |
Address |
鄰居接口IP地址 |
Pri |
鄰居路由器優先級 |
Dead-Time |
OSPF的鄰居失效時間 |
Interface |
與鄰居相連的接口 |
State |
鄰居狀態(Down、Init、Attempt、2-Way、Exstart、Exchange、Loading、Full) |
# 顯示發送給鄰居路由器以及從鄰居路由器收到Hello報文的詳細信息。
<Sysname> display ospf peer hello
OSPF Process 1 with Router ID 1.1.1.1
Neighbors
Area 0.0.0.0 interface 1.1.1.1(Vlan-interface10)'s neighbors
Router ID: 1.1.1.2 Address: 1.1.1.2
First 4 hello packets received:
2019-09-06 09:12:10:121
2019-09-06 09:12:20:121
2019-09-06 09:12:30:121
2019-09-06 09:12:40:121
Last 4 hello packets received:
2019-09-06 11:15:10:121
2019-09-06 11:15:20:121
2019-09-06 11:15:30:121
2019-09-06 11:15:40:121
First 4 hello packets sent:
2019-09-06 09:12:12:121, failed, errno:132
2019-09-06 09:12:22:121, succeeded
2019-09-06 09:12:32:121, succeeded
2019-09-06 09:12:42:121, succeeded
Last 4 hello packets sent:
2019-09-06 11:15:12:121, succeeded
2019-09-06 11:15:22:121, succeeded
2019-09-06 11:15:32:121, failed, errno:132
2019-09-06 11:15:42:121, failed, errno:132
表1-26 display ospf peer hello命令顯示信息描述表
字段 |
描述 |
Router ID |
鄰居路由器的Router ID |
Address |
鄰居接口的IP地址 |
First 4 hello packets received |
最先收到鄰居發送的4個Hello報文的時間 |
Last 4 hello packets received |
最近收到鄰居發送的4個Hello報文的時間 |
First 4 hello packets sent |
最先發送給鄰居的4個Hello報文的時間,以及報文是否發送成功的信息(以組播形式發送Hello報文的場景中,不顯示該字段): succeeded:發送成功 failed:發送失敗 errno:錯誤碼,表明了報文發送失敗的原因 |
Last 4 hello packets sent |
執行本命令時,最近發送給鄰居的4個Hello報文的時間,以及報文是否發送成功的信息(以組播形式發送Hello報文的場景中,不顯示該字段): succeeded:發送成功 failed:發送失敗 errno:錯誤碼,表明了報文發送失敗的原因 |
display ospf peer statistics命令用來顯示本地路由器所有OSPF鄰居的統計信息,即處於各種狀態的鄰居數目。
【命令】
display ospf [ process-id ] peer statistics
【視圖】
任意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network-operator
【參數】
process-id:OSPF進程號,取值範圍為1~65535。如果未指定本參數,將顯示所有OSPF進程的鄰居統計信息。
【舉例】
# 顯示所有OSPF鄰居的統計信息。
<Sysname> display ospf peer statistics
OSPF Process 1 with Router ID 192.168.1.112
Neighbor Statistics
Area ID Down Attempt Init 2-Way ExStart Exchange Loading Full Total
0.0.0.0 0 0 0 0 0 0 0 1 1
0.0.0.2 0 0 0 0 0 0 0 1 1
Total 0 0 0 0 0 0 0 2 2
表1-27 display ospf peer statistics命令顯示信息描述表
字段 |
描述 |
Area ID |
區域ID,顯示當前路由器位於該區域所有鄰居路由器的狀態統計信息 |
Down |
同一個區域內狀態為Down的鄰居路由器數目 |
Attempt |
同一個區域內狀態為Attempt的鄰居路由器數目 |
Init |
同一個區域內狀態為Init的鄰居路由器數目 |
2-Way |
同一個區域內狀態為2-Way的鄰居路由器數目 |
ExStart |
同一個區域內狀態為ExStart的鄰居路由器數目 |
Exchange |
同一個區域內狀態為Exchange的鄰居路由器數目 |
Loading |
同一個區域內狀態為Loading的鄰居路由器數目 |
Full |
同一個區域內狀態為Full的鄰居路由器數目 |
Total |
處於各種狀態(Down/Attempt/Init/2-Way/ExStart/Exchange/Loading/Full)鄰居路由器的總和 |
display ospf request-queue命令用來顯示OSPF的請求列表信息。
【命令】
display ospf [ process-id ] request-queue [ interface-type interface-number ] [ neighbor-id ]
【視圖】
任意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network-operator
【參數】
process-id:OSPF進程號,取值範圍為1~65535。如果未指定本參數,將顯示所有OSPF進程的請求列表信息。
interface-type interface-number:接口類型和編號。如果未指定本參數,將顯示所有接口的請求列表信息。
neighbor-id:鄰居路由器的Router ID。如果未指定本參數,將顯示所有鄰居路由器的請求列表信息。
【舉例】
# 顯示OSPF請求列表信息。
<Sysname> display ospf request-queue
OSPF Process 100 with Router ID 192.168.1.59
Link State Request List
The Router's Neighbor is Router ID 2.2.2.2 Address 10.1.1.2
Interface 10.1.1.1 Area 0.0.0.0
Request list:
Type LinkState ID AdvRouter Sequence Age
Router 2.2.2.2 1.1.1.1 80000004 1
Network 192.168.0.1 1.1.1.1 80000003 1
Sum-Net 192.168.1.0 1.1.1.1 80000002 2
表1-28 display ospf request-queue命令顯示信息描述表
字段 |
描述 |
The Router's Neighbor is Router ID |
鄰居路由器的Router ID |
Address |
鄰居接口IP地址 |
Interface |
本地接口IP地址 |
Area |
區域ID |
Request list |
請求列表信息 |
Type |
LSA類型 |
LinkState ID |
鏈路狀態ID |
AdvRouter |
發布路由器的Router ID |
Sequence |
LSA的序列號 |
Age |
LSA的老化時間 |
display ospf retrans-queue命令用來顯示OSPF的重傳列表信息。
【命令】
display ospf [ process-id ] retrans-queue [ interface-type interface-number ] [ neighbor-id ]
【視圖】
任意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network-operator
【參數】
process-id:OSPF進程號,取值範圍為1~65535。如果未指定本參數,將顯示所有OSPF進程的重傳列表信息。
interface-type interface-number:接口類型和編號。如果未指定本參數,將顯示所有接口的重傳列表信息。
neighbor-id:鄰居路由器的Router ID。如果未指定本參數,將顯示所有鄰居路由器的重傳列表信息。
【舉例】
# 顯示OSPF重傳列表信息。
<Sysname> display ospf retrans-queue
OSPF Process 100 with Router ID 192.168.1.59
Link State Retransmission List
The Router's Neighbor is Router ID 192.168.1.111 Address 111.1.1.1
Interface 111.1.1.2 Area 0.0.0.1
Retransmit list:
Type LinkState ID AdvRouter Sequence Age
Router 2.2.2.2 2.2.2.2 80000004 1
Network 12.18.0.1 2.2.2.2 80000003 1
Sum-Net 12.18.1.0 2.2.2.2 80000002 2
表1-29 display ospf retrans-queue命令顯示信息描述表
字段 |
描述 |
The Router's Neighbor is Router ID |
鄰居路由器ID |
Address |
鄰居接口IP地址 |
Interface |
本地接口IP地址 |
Area |
區域ID |
Retransmit list |
重傳列表信息 |
Type |
LSA類型 |
LinkState ID |
鏈路狀態ID |
AdvRouter |
發布路由器的Router ID |
Sequence |
LSA的序列號 |
Age |
LSA的老化時間 |
display ospf routing命令用來顯示OSPF路由表的信息。
【命令】
display ospf [ process-id ] routing [ ip-address { mask-length | mask } ] [ interface interface-type interface-number ] [ nexthop nexthop-address ] [ verbose ]
【視圖】
任意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network-operator
【參數】
process-id:OSPF進程號,取值範圍為1~65535。如果未指定本參數,將顯示所有OSPF進程的路由表信息。
ip-address:路由的目的IP地址。
mask-length:網絡掩碼長度,取值範圍為0~32。
mask:網絡掩碼,點分十進製格式。
interface interface-type interface-number:顯示指定出接口的路由信息。interface-type interface-number為接口類型和編號。如果未指定本參數,將顯示所有接口的路由表信息。
nexthop nexthop-address:顯示指定下一跳IP地址的路由信息。如果未指定本參數,將顯示所有的OSPF路由表信息。
verbose:顯示路由表詳細信息。如果未指定本參數,將顯示路由表的概要信息。
【舉例】
# 顯示OSPF路由表的信息。
<Sysname> display ospf routing
OSPF Process 1 with Router ID 192.168.1.112
Routing Table
Topology base (MTID 0)
Routing for network
Destination Cost Type NextHop AdvRouter Area
192.168.1.0/24 1562 Stub 192.168.1.2 192.168.1.2 0.0.0.0
172.16.0.0/16 1563 Inter 192.168.1.1 192.168.1.1 0.0.0.0
Total nets: 2
Intra area: 1 Inter area: 1 ASE: 0 NSSA: 0
表1-30 display ospf routing命令顯示信息描述表
字段 |
描述 |
Topology |
拓撲名稱,base表示標準拓撲 |
MTID |
拓撲ID,0表示標準拓撲 |
Destination |
目的網絡 |
Cost |
到達目的地址的開銷 |
Type |
路由類型(Intra、Transit、Stub、Inter、Type1和Type2) |
NextHop |
下一跳地址 |
AdvRouter |
發布路由器 |
Area |
區域ID |
Total nets |
區域內部、區域間、ASE和NSSA區域的路由總數 |
Intra area |
區域內部路由總數 |
Inter area |
區域間路由總數 |
ASE |
OSPF區域外路由總數 |
NSSA |
NSSA區域路由總數 |
# 顯示OSPF路由表的詳細信息。
<Sysname> display ospf routing verbose
OSPF Process 2 with Router ID 192.168.1.112
Routing Table
Topology base (MTID 0)
Routing for network
Destination: 192.168.1.0/24
Priority: Low Type: Stub
AdvRouter: 192.168.1.2 Area: 0.0.0.0
SubProtoID: 0x1 Preference: 10
NextHop: 192.168.1.2 BkNextHop: N/A
IfType: Broadcast BkIfType: N/A
Interface: Vlan100 BkInterface: N/A
NibID: 0x1300000c Status: Normal
Cost: 1562
Destination: 172.16.0.0/16
Priority: Low Type: Inter
AdvRouter: 192.168.1.1 Area: 0.0.0.0
SubProtoID: 0x1 Preference: 10
NextHop: 192.168.1.1 BkNextHop: N/A
IfType: Broadcast BkIfType: N/A
Interface: Vlan101 BkInterface: N/A
NibID: 0x1300000c Status: Normal
Cost: 1563
Total nets: 2
Intra area: 2 Inter area: 0 ASE: 0 NSSA: 0
表1-31 display ospf routing verbose命令顯示信息描述表
字段 |
描述 |
|
Topology |
拓撲名稱,base表示標準拓撲 |
|
MTID |
拓撲ID,0表示標準拓撲 |
|
Priority |
前綴優先級,取值為:Critical、High、Medium和Low |
|
Type |
路由類型(Intra-area、Transit、Stub、Inter-Area、 Type1 External和Type2 External) |
|
AdvRouter |
發布路由器 |
|
Area |
區域ID |
|
SubProtoID |
子協議ID |
|
Preference |
OSPF路由優先級 |
|
NextHop |
主下一跳IP地址 |
|
BkNextHop |
備份下一跳IP地址 |
|
IfType |
路由主下一跳網絡類型 |
|
BkIfType |
路由備份下一跳網絡類型 |
|
Interface |
路由出接口 |
|
BkInterface |
路由備份出接口 |
|
NibID |
路由下一跳信息的ID值 |
|
Status |
路由狀態,具體如下: Local:該條路由在本地,未發送給路由管理模塊 Invalid:路由下一跳無效 Stale:該路由下一跳較舊 Normal:正常可用狀態 Delete:處於刪除狀態 Host-Adv:該條路由為主機路由 Rely:該條路由為迭代路由 |
|
Cost |
到達目的地址的開銷 |
display ospf spf-tree命令用來顯示OSPF區域的最短路徑樹信息。
【命令】
display ospf [ process-id ] [ area area-id ] spf-tree [ verbose ]
【視圖】
任意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network-operator
【參數】
process-id:OSPF進程號,取值範圍為1~65535。如果未指定本參數,將顯示所有OSPF進程下區域的最短路徑樹信息。
area area-id:顯示指定OSPF區域的最短路徑樹信息。area-id表示區域的標識,可以是十進製整數(取值範圍為0~4294967295,係統會將其轉換成IP地址格式)或者是IP地址格式。如果未指定本參數,將顯示所有區域的最短路徑樹信息。
verbose:顯示OSPF區域的最短路徑樹的詳細信息。如果未指定本參數,將顯示OSPF區域的最短路徑樹的概要信息。
【舉例】
# 顯示進程1下區域0的最短路徑樹信息。
<Sysname> display ospf 1 area 0 spf-tree
OSPF Process 1 with Router ID 100.0.0.4
Flags: S-Node is on SPF tree R-Node is directly reachable
I-Node or Link is init D-Node or Link is to be deleted
P-Neighbor is parent A-Node is in candidate list
C-Neighbor is child T-Node is tunnel destination
H-Nexthop changed N-Link is a new path
V-Link is involved G-Link is in change list
Topology base (MTID 0)
Area: 0.0.0.0 Shortest Path Tree
SpfNode Type Flag SpfLink Type Cost Flag
>192.168.119.130 Network S R
-->114.114.114.111 NET2RT 0 C
-->100.0.0.4 NET2RT 0 P
>114.114.114.111 Router S
-->192.168.119.130 RT2NET 65535 P
>100.0.0.4 Router S
-->192.168.119.130 RT2NET 10 C
表1-32 display ospf spf-tree命令顯示信息描述表
字段 |
描述 |
Topology |
拓撲名稱,base表示標準拓撲 |
MTID |
拓撲ID,0表示標準拓撲 |
SpfNode |
SPF節點,若節點類型為路由器,則為路由器ID;若節點類型為網絡,則為該網絡DR接口IP地址。其中,Type為節點類型: Network:表示網絡節點 Router:表示路由器節點 Flag為節點標誌: I:節點處於初始化狀態 A:節點在候選列表上 S:節點在SPF樹上 R:該節點與根節點直連 D:該節點將被刪除 T:該節點為隧道的終點(暫不支持) |
SpfLink |
SPF鏈路,其值表示對端節點。其中,Cost為鏈路開銷,Type為鏈路類型: RT2RT:表示路由器到路由器鏈路 NET2RT:表示網絡到路由器鏈路 RT2NET:表示路由器到網絡鏈路 Flag為鏈路標誌: I:鏈路處於初始化狀態 P:目的節點是父節點 C:目的節點是子節點 D:鏈路將要被刪除 H:下一跳發生改變 V:目的節點刪除或者是新增節點時,鏈路的目的節點不在SPF樹上或處於刪除狀態 N:新增鏈路,並且源節點和目的節點都在SPF樹上 G:鏈路在區域變化列表中 |
# 顯示進程1下區域0的最短路徑樹詳細信息。
<Sysname> display ospf 1 area 0 spf-tree verbose
OSPF Process 1 with Router ID 100.0.0.4
Flags: S-Node is on SPF tree R-Node is directly reachable
I-Node or Link is init D-Node or Link is to be deleted
P-Neighbor is parent A-Node is in candidate list
C-Neighbor is child T-Node is tunnel destination
H-Nexthop changed N-Link is a new path
V-Link is involved G-Link is in change list
Topology base (MTID 0)
Area: 0.0.0.0 Shortest Path Tree
>LsId(192.168.119.130)
AdvId : 100.0.0.4 NodeType : Network
Mask : 255.255.255.0 SPFLinkCnt : 2
Distance : 10
VlinkData: 0.0.0.0 ParentLinkCnt: 1 NodeFlag: S R
NextHop : 1
192.168.119.130 Interface: Vlan100
BkNextHop: 1
0.0.0.0 Interface: Vlan100
-->LinkId(114.114.114.111)
AdvId : 100.0.0.4 LinkType : NET2RT
LsId : 192.168.119.130 LinkCost : 0 NextHopCnt: 1
LinkData: 0.0.0.0 LinkNewCost: 0 LinkFlag : C
-->LinkId(100.0.0.4)
AdvId : 100.0.0.4 LinkType : NET2RT
LsId : 192.168.119.130 LinkCost : 0 NextHopCnt: 1
LinkData: 0.0.0.0 LinkNewCost: 0 LinkFlag : P
表1-33 display ospf spf-tree verbose命令顯示信息描述表
字段 |
描述 |
Topology |
拓撲名稱,base表示標準拓撲 |
MTID |
拓撲ID,0表示標準拓撲 |
LsId |
鏈路狀態ID |
AdvId |
通告路由器ID |
NodeType |
節點類型,其中: Network:表示網絡節點 Router:表示路由器節點 |
Mask |
網絡掩碼,若為路由器節點掩碼為0 |
SPFLinkCnt |
SPF鏈路個數 |
Distance |
表示到根節點的開銷 |
VlinkData |
Vlink報文的目的地址 |
ParentLinkCnt |
父鏈路個數 |
NodeFlag |
節點標誌: I:節點處於初始化狀態 A:節點在候選列表上 S:節點在SPF樹上 R:該節點與根節點直連 D:該節點將被刪除 T:該節點為隧道的終點(暫不支持) |
NextHop |
下一跳信息 |
Interface |
出接口 |
BkNextHop |
備份下一跳信息 |
LinkId |
鏈路ID |
LinkType |
鏈路類型,其中: RT2RT:表示路由器到路由器鏈路 NET2RT:表示網絡到路由器鏈路 RT2NET:表示路由器到網絡鏈路 |
LinkCost |
當前鏈路開銷 |
NextHopCnt |
下一跳個數 |
LinkData |
鏈路數據 |
LinkNewCost |
新的鏈路開銷 |
LinkFlag |
鏈路標誌: I:鏈路處於初始化狀態 P:目的節點是父節點 C:目的節點是子節點 D:鏈路將要被刪除 H:下一跳發生改變 V:目的節點刪除或者是新增節點時,鏈路的目的節點不在SPF樹上或處於刪除狀態 N:新增鏈路,並且源節點和目的節點都在SPF樹上 G:鏈路在區域變化列表中 |
display ospf statistics命令用來顯示OSPF的統計信息。
【命令】
display ospf [ process-id ] statistics [ error | packet [ hello | interface-type interface-number ] ]
【視圖】
任意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network-operator
【參數】
process-id:OSPF進程號,取值範圍為1~65535。如果未指定本參數,將顯示所有OSPF進程的統計信息。
error:顯示錯誤統計信息。如果未指定本參數,將顯示OSPF進程的報文、LSA和路由的統計信息。
packet:顯示OSPF的報文統計信息。
hello:顯示接收和發送Hello報文的統計信息。如果未指定本參數,將顯示接收和發送OSPF協議所有報文的統計信息。
interface-type interface-number:接口類型和編號。顯示指定接口的統計信息。如果未指定本參數,將顯示所有接口的統計信息。
【舉例】
# 顯示OSPF進程的統計信息。
<Sysname> display ospf statistics
OSPF Process 1 with Router ID 2.2.2.2
Statistics
I/O statistics
Type Input Output
Hello 61 122
DB Description 2 3
Link-State Req 1 1
Link-State Update 3 3
Link-State Ack 3 2
LSAs originated by this router
Router : 4
Network : 0
Sum-Net : 0
Sum-Asbr: 0
External: 0
NSSA : 0
Opq-Link: 0
Opq-Area: 0
Opq-As : 0
LSAs originated: 4 LSAs received: 7
Routing table:
Intra area: 2 Inter area: 3 ASE/NSSA: 0
表1-34 display ospf statistics命令顯示信息描述表
字段 |
描述 |
I/O statistics |
收發的報文和LSA的詳細統計信息 |
Type |
OSPF報文類型 |
Input |
接收報文數 |
Output |
發送報文數 |
Hello |
OSPF Hello報文 |
DB Description |
OSPF數據庫描述報文 |
Link-State Req |
OSPF鏈路狀態請求報文 |
Link-State Update |
OSPF鏈路狀態更新報文 |
Link-State Ack |
OSPF鏈路狀態確認報文 |
LSAs originated by this router |
本路由器發布LSA的詳細統計信息 |
Router |
生成Type-1 LSA的數目 |
Network |
生成Type-2 LSA的數目 |
Sum-Net |
生成Type-3 LSA的數目 |
Sum-Asbr |
生成Type-4 LSA的數目 |
External |
生成Type-5 LSA的數目 |
NSSA |
生成Type-7 LSA的數目 |
Opq-Link |
生成Type-9 LSA的數目 |
Opq-Area |
生成Type-10 LSA的數目 |
Opq-As |
生成Type-11 LSA的數目 |
LSA originated |
生成的LSA的總數 |
LSA received |
接收的LSA的總數 |
Routing table |
路由表信息 |
Intra area |
區域內路由的數量 |
Inter area |
區域間路由的數量 |
ASE/NSSA |
自治係統外部/NSSA區域路由的數量 |
# 顯示OSPF進程的錯誤統計信息。
<Sysname> display ospf statistics error
OSPF Process 1 with Router ID 192.168.1.112
OSPF Packet Error Statistics
0 : Router ID confusion 0 : Bad packet
0 : Bad version 0 : Bad checksum
0 : Bad area ID 0 : Drop on unnumbered link
0 : Bad virtual link 0 : Bad authentication type
0 : Bad authentication key 0 : Packet too small
0 : Neighbor state low 0 : Transmit error
0 : Interface down 0 : Unknown neighbor
0 : HELLO: Netmask mismatch 0 : HELLO: Hello-time mismatch
0 : HELLO: Dead-time mismatch 0 : HELLO: Ebit option mismatch
0 : HELLO: Mbit option mismatch 0 : DD: MTU option mismatch
0 : DD: Unknown LSA type 0 : DD: Ebit option mismatch
0 : ACK: Bad ack 0 : ACK: Unknown LSA type
0 : REQ: Empty request 0 : REQ: Bad request
0 : UPD: LSA checksum bad 0 : UPD: Unknown LSA type
0 : UPD: Less recent LSA
表1-35 display ospf statistics error命令顯示信息描述表
字段 |
描述 |
Router ID confusion |
含有重複路由器ID的OSPF報文數 |
Bad packet |
非法的OSPF報文數 |
Bad version |
錯誤版本號的OSPF報文數 |
Bad checksum |
校驗和出錯的OSPF報文數 |
Bad area ID |
非法的區域ID的OSPF報文數 |
Drop on unnumbered link |
在地址借用鏈路上丟棄的OSPF報文數 |
Bad virtual link |
錯誤的虛鏈路的OSPF報文數 |
Bad authentication type |
含有非法驗證類型的OSPF報文數 |
Bad authentication key |
含有錯誤驗證碼的OSPF報文數 |
Packet too small |
報文長度太小的OSPF報文數 |
Neighbor state low |
在低鄰居狀態收到的OSPF報文數 |
Transmit error |
傳輸出錯的OSPF報文數 |
Interface down |
接口down的計數 |
Unknown neighbor |
未知的鄰居發來的OSPF報文數 |
HELLO: Netmask mismatch |
網絡掩碼不匹配的Hello報文數 |
HELLO: Hello-time mismatch |
Hello定時器不匹配的Hello報文數 |
HELLO: Dead-time mismatch |
Dead定時器不匹配的Hello報文數 |
HELLO: Ebit option mismatch |
Option字段E位不匹配的Hello報文數 |
HELLO: Mbit option mismatch |
Option字段M位不匹配的Hello報文數 |
DD: MTU option mismatch |
MTU不匹配的DD報文數 |
DD: Unknown LSA type |
DD報文中描述未知類型LSA數目 |
DD: Ebit option mismatch |
Option字段E位不匹配的DD報文數 |
ACK: Bad ack |
收到不匹配的ack數目 |
ACK: Unknown LSA type |
收到LSA類型未知的ack數目 |
REQ: Empty request |
不含有任何請求信息的LSR報文數 |
REQ: Bad request |
請求錯誤LSA的LSR報文數 |
UPD: LSA checksum bad |
LSU報文中LSA校驗和出錯的LSA數目 |
UPD: Unknown LSA type |
LSU報文中含有未知類型LSA數目 |
UPD: Less recent LSA |
LSU報文中含有不是最新的LSA數目 |
# 顯示OSPF進程和接口的報文統計信息。
<Sysname> display ospf statistics packet
OSPF Process 100 with Router ID 192.168.1.59
Packet Statistics
Waiting to send packet count: 0
Hello DD LSR LSU ACK Total
Input : 489 6 2 44 40 581
Output: 492 8 2 45 40 587
Area: 0.0.0.1
Interface: 20.1.1.1 (Vlan-interface100)
DD LSR LSU ACK Total
Input : 0 0 0 0 0
Output: 0 0 0 0 0
Interface: 100.1.1.1 (Vlan-interface100)
DD LSR LSU ACK Total
Input : 3 1 22 16 42
Output: 2 1 19 20 42
表1-36 display ospf statistics packet命令顯示信息描述表
字段 |
描述 |
Waiting to send packet count |
等待發送報文數 |
Hello |
Hello報文 |
DD |
數據庫描述報文 |
LSR |
鏈路狀態請求報文 |
LSU |
鏈路狀態更新報文 |
ACK |
鏈路狀態確認報文 |
Total |
報文總數 |
Input |
接收報文數 |
Output |
發送報文數 |
Area |
區域ID |
Interface |
接口地址和接口名 |
# 顯示OSPF 接收和發送Hello報文的統計信息。
<Sysname> display ospf statistics packet hello
OSPF Process 1 with Router ID 100.1.1.1
Hello Statistics
Total sent : 4
Total sent failed : 0
Sent after one and a half intervals : 0
Total received : 2
Total received dropped : 0
Received after one and a half intervals: 0
表1-37 display ospf peer hello命令顯示信息描述表
字段 |
描述 |
Total sent |
發送Hello報文的總數 |
Total sent failed |
發送Hello報文失敗的總數 |
Sent after one and a half intervals |
發送Hello報文的時間間隔超過1.5倍Hello定時器的報文總數 |
Total received |
接收Hello報文的總數 |
Total received dropped |
丟棄接收到的Hello報文總數 |
Received after one and a half intervals |
接收Hello報文的時間間隔超過1.5倍Hello定時器的報文總數 |
【相關命令】
· reset ospf statistics
display ospf troubleshooting命令用來顯示OSPF鄰居關係斷開的故障檢測信息。
僅Release 6342及以上版本支持本命令。
【命令】
display ospf troubleshooing
【視圖】
任意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network-operator
【舉例】
# 顯示OSPF鄰居關係斷開的故障檢測信息。
<Sysname> display ospf troubleshooting
OSPF troubleshooting Information
Total count: 3
Time Sequence Description
2019-09-02 19:31:28 101 The state of OSPF 1 peer 1.1.1.1 changed to DOWN because the interface went down or MTU changed. Please check the interface state and MTU settings (Interface: Vlan10, neighbor address: 10.1.1.1)
2019-09-02 15:33:28 100 The state of OSPF 1 peer 1.1.1.1 changed to Down because dead timer expired. Please check the connection to the neighbor (Interface: Vlan10, neighbor address: 10.1.1.1; ping result: 5 packets in total, 5 packets timed out; CPU usage: 25.37%; memory usage: 36.49%, memory state: normal).
2019-09-02 15:28:00 99 The state of OSPF 1 peer 1.1.1.1 changed to Down because the BFD session went down. Please check the BFD session information.
表1-38 display ospf troubleshooting命令顯示信息描述表
字段 |
描述 |
Total count |
OSPF troubleshooting信息記錄條數 |
Time |
OSPF鄰居斷開時間。顯示順序為從新到舊 |
Sequence |
OSPF鄰居關係故障檢測信息序號 |
Description |
OSPF鄰居斷開的故障檢測信息:OSPF進程號、鄰居ID、斷開原因以及操作建議 The state of OSPF 1 peer 1.1.1.1 changed to DOWN because OSPF interface parameters changed. Please check the interface parameters (Interface: Vlan10, peer address: 10.1.1.1).:OSPF接口參數改變導致鄰居關係斷開。請檢查接口參數 The state of OSPF 1 peer 1.1.1.1 changed to DOWN because the OSPF process was reset:重啟OSPF進程導致鄰居關係斷開 The state of OSPF 1 peer 1.1.1.1 changed to DOWN because the OSPF process was deleted:刪除OSPF進程導致鄰居關係斷開 The state of OSPF 1 peer 1.1.1.1 changed to DOWN because the OSPF area was deleted:刪除OSPF區域導致鄰居關係斷開 The state of OSPF 1 peer 1.1.1.1 changed to DOWN because OSPF was disabled (Interface: Vlan10, peer address: 10.1.1.1).:關閉指定網段接口上的OSPF功能導致鄰居關係斷開。 The state of OSPF 1 peer 1.1.1.1 changed to DOWN because OSPF packet receiving and sending are disabled (Interface: Vlan10, peer address: 10.1.1.1).:接口禁止收發OSPF報文導致鄰居關係斷開 The state of OSPF 1 peer 1.1.1.1 changed to DOWN because the interface address was deleted or OSPF was disabled on interface. Please check the interface settings (Interface: Vlan10, peer address: 10.1.1.1).:刪除接口地址或者在接口上關閉OSPF導致鄰居關係斷開。請檢查接口配置 The state of OSPF 1 peer 1.1.1.1 changed to DOWN because the interface went down or MTU changed. Please check the interface state and MTU settings (Interface: Vlan10, peer address: 10.1.1.1).:接口down或者接口MTU改變導致鄰居關係斷開。請檢查接口狀態以及MTU The state of OSPF 1 peer 1.1.1.1 changed to DOWN because the virtual link was deleted or the route it relies on was deleted. Please check the virtual link and the route it relies on (Interface: Vlan10, peer address: 10.1.1.1).:虛連接刪除或者其依賴的路由刪除導致鄰居關係斷開。請檢查虛連接配置以及其依賴的路由 The state of OSPF 1 peer 1.1.1.1 changed to DOWN because the virtual link interface went down or the virtual link settings were deleted. Please check the virtual link and the route it relies on (Interface: Vlan10, peer address: 10.1.1.1).:虛連接接口down或者刪除虛連接配置導致鄰居關係斷開。請檢查虛連接配置以及其依賴的路由 The state of OSPF 1 peer 1.1.1.1 changed to DOWN because the sham link was deleted or the route it relies on was deleted. Please check the sham link and the route it relies on (Interface: Vlan10, peer address: 10.1.1.1).:刪除偽連接或者其依賴的路由刪除導致鄰居關係斷開。請檢查偽連接配置以及其依賴的路由 The state of OSPF 1 peer 1.1.1.1 changed to DOWN because the dead timer expired. Please check the connection to the peer (Interface: Vlan10, peer address: 10.1.1.1; ping result: 5 packets in total, 5 packets timed out; CPU usage: 25.37%; memory usage: 36.49%, memory state: normal).:Dead定時器超時導致OSPF鄰居關係斷開。請檢查與鄰居的連接情況 The state of OSPF 1 peer 1.1.1.1 changed to DOWN because the dead timer expired. Please check the connection to the peer (Interface: Vlan10, peer address: 10.1.1.1; ping result: ping was not executed because of the disabled MTP; CPU usage: 25.37%; memory usage: 36.49%, memory state: normal),:Dead定時器超時導致OSPF鄰居關係斷開。請檢查與鄰居的連接情況 The state of OSPF 1 peer 1.1.1.1 changed to DOWN because the dead timer expired. Please check the connection to the peer (Interface: Vlan10, peer address: 10.1.1.1; ping result: waitting for the ping to execute; CPU usage: 25.37%; memory usage: 36.49%, memory state: normal).:Dead定時器超時導致OSPF鄰居關係斷開。請檢查與鄰居的連接情況 The state of OSPF 1 peer 1.1.1.1 changed to DOWN because the stub configuration changed in area 0.0.0.1.:Stub區域配置變化導致鄰居關係斷開 The state of OSPF 1 peer 1.1.1.1 changed to DOWN because the NSSA configuration changed in area 0.0.0.1.:NSSA區域配置變化導致鄰居關係斷開 The state of OSPF 1 peer 1.1.1.1 changed to DOWN because the Opaque LSA capability configuration changed.:Opaque LSA發布接收能力配置改變導致鄰居關係斷開 The state of OSPF 1 peer 1.1.1.1 changed to DOWN because the out-of-band resynchronization capability configuration changed.:OSPF帶外同步能力配置改變導致鄰居關係斷開 The state of OSPF 1 peer 1.1.1.1 changed to DOWN because the BFD session went down. Please check the BFD session information.:BFD會話Down導致OSPF鄰居關係斷開。請檢查BFD會話信息 The state of OSPF 1 peer 1.1.1.1 changed to INIT because a 1-way hello packet was received. Please check the OSPF peer state on the remote end. (Interface: Vlan10, peer address: 10.1.1.1):接收到1-way的Hello報文導致鄰居狀態變為Init。請檢查對端設備上的OSPF鄰居狀態 The state of OSPF 1 peer 1.1.1.1 changed to DOWN because database-filter configuration changed or database-filter ACL configuration changed. Please check the OSPF database-filter and its ACL configuration (Interface: Vlan10, peer address: 10.1.1.1).:對發送給指定鄰居的LSA進行過濾的配置發生變化或者該配置引用的ACL規則改變導致鄰居關係斷開。請檢查對發送給指定鄰居的LSA進行過濾的配置及其引用的ACL The state of OSPF 1 peer 1.1.1.1 changed to EXSTART because a BadLSReq event was triggered upon the request for a nonexistent LSA. Please check the local OSPF LSDB and the OSPF request queue on the remote end (Interface: Vlan10, peer address: 10.1.1.1, LSA type: 5, LSID: 91.1.1.0, AdvRouter: 5.5.5.5).:由於收到的LSR報文請求的是本地並不存在的LSA,觸發了BadLSReq事件導致鄰居狀態變為Exstart。請檢查本地OSPF LSDB以及對端設備的OSPF請求隊列 The state of OSPF 1 peer 1.1.1.1 changed to EXSTART because the LSA requested and then learned is the same as that in local. Please check the OSPF request queue and the specified LSA on both ends (Interface: Vlan10, peer address: 10.1.1.1; LSA type: 5, LSID: 91.1.1.0, AdvRouter: 5.5.5.5).:本端向對端請求更新一條LSA,對端回複的LSA與本端LSDB中已有的LSA相同,導致鄰居狀態變為Exstart。請檢查OSPF的請求列表信息,以及本地和對端設備的該LSA信息 The state of OSPF 1 peer 1.1.1.1 changed to EXSTART because the LSA requested and then learned is older than that in local. Please check the OSPF request queue and the specified LSA on both ends (Interface: Vlan10, peer address: 10.1.1.1; LSA type: 5, LSID: 91.1.1.0, AdvRouter: 5.5.5.5).:本端向對端請求更新一條LSA,對端回複的LSA比本端LSDB中已有的LSA舊,導致鄰居狀態變為Exstart。請檢查對端設備的OSPF鄰居狀態,以及本地和對端設備的該LSA信息 The state of OSPF 1 peer 1.1.1.1 changed to EXSTART because a SeqNumberMismatch event was triggered upon the receipt of a non-retransmitted DD packet from the Loading or Full peer during the DD retransmit interval. Please check the OSPF peer state and LSDB on the remote end (Interface: Vlan10, peer address: 10.1.1.1).:鄰居狀態到達Loading或Full,但在DD重傳時間間隔內收到了非請求重傳的DD報文,觸發了SeqNumberMismatch事件導致鄰居狀態變為Exstart。請檢查對端設備的OSPF鄰居狀態和LSDB The state of OSPF 1 peer 1.1.1.1 changed to EXSTART because a SeqNumberMismatch event was triggered by the change of the OSPF peer’s capability to external attribute. Please check the DD packets transmitted on both ends (Interface: Vlan10, peer address: 10.1.1.1).:接收到鄰居發送的DD報文中的EA位發生變化,觸發了SeqNumberMismatch事件導致鄰居狀態變為Exstart。請檢查兩端交互的DD包情況 The state of OSPF 1 peer 1.1.1.1 changed to EXSTART because a SeqNumberMismatch event was triggered by the OSPF peer’s multi-topology attribute change. Please check the multi-topology capability configuration on the remote end (Interface: Vlan10, peer address: 10.1.1.1).:鄰居支持多拓撲屬性發生變化,觸發了SeqNumberMismatch事件導致鄰居狀態變為Exstart。請檢對端設備的多拓撲配置 The state of OSPF 1 peer 1.1.1.1 changed to EXSTART because a SeqNumberMismatch event was triggered upon the receipt of a retransmitted DD packet from the Loading or Full peer after the DD retransmit interval expired. Please check the OSPF peer state and LSDB on the remote end (Interface: Vlan10, peer address: 10.1.1.1).:鄰居狀態到達Loading或Full,在DD重傳時間間隔超時後又收到了重傳的DD報文,觸發了SeqNumberMismatch事件導致鄰居狀態改為Exstart。請檢查對端設備的OSPF鄰居狀態和LSDB The state of OSPF 1 peer 1.1.1.1 changed to EXSTART because a SeqNumberMismatch event was triggered by the change of the OSPF peer’s capability to receive AS external LSA. Please check the area configuration (Interface: Vlan10, peer address: 10.1.1.1).:接收到鄰居發送的DD報文中的E位發生變化,觸發了SeqNumberMismatch事件導致鄰居狀態改為Exstart。請檢查區域配置 The state of OSPF 1 peer 1.1.1.1 changed to EXSTART because a SeqNumberMismatch event was triggered by the master-slave relationship change. Please check the DD packets transmitted on both ends (Interface: Vlan10, peer address: 10.1.1.1).:與鄰居交互的主從關係發生改變,觸發了SeqNumberMismatch事件導致鄰居關係降為Exstart。請檢查兩端交互的DD包情況 The state of OSPF 1 peer 1.1.1.1 changed to EXSTART because a SeqNumberMismatch event was triggered upon the receipt of an unexpected initial DD packet after DD transmission started. Please check the DD packets transmitted on both ends (Interface: Vlan10, peer address: 10.1.1.1).:開始通過DD報文交互DB摘要的時候,收到了初始DD包,觸發了SeqNumberMismatch事件導致鄰居關係降為Exstart。請檢查兩端交互的DD包情況 The state of OSPF 1 peer 1.1.1.1 changed to EXSTART because a SeqNumberMismatch event was triggered upon the receipt of a DD packet with a wrong sequence number from the slave. Please check the DD packets transmitted on both ends (Interface: Vlan10, peer address: 10.1.1.1).:Master收到Slave發送的序列號錯誤的DD報文,觸發了SeqNumberMismatch事件導致鄰居狀態變為Exstart。請檢查兩端交互的DD包情況 The state of OSPF 1 peer 1.1.1.1 changed to EXSTART because a SeqNumberMismatch event was triggered upon the receipt of a DD packet with a wrong sequence number from the master. Please check the DD packets transmitted on both ends (Interface: Vlan10, peer address: 10.1.1.1).:Slave接收到Master發送的序列號錯誤的DD報文中,觸發了SeqNumberMismatch事件導致鄰居狀態變為Exstart。請檢查兩端交互的DD包情況 The state of OSPF 1 peer 1.1.1.1 changed to EXSTART because a SeqNumberMismatch event was triggered upon the receipt of a DD packet containing local opaque LSA without enabling the opaque capability. Please check the specified LSA on the remote end and the opaque capability configuration on both ends (Interface: Vlan10, peer address: 10.1.1.1).:接收到的DD報文包含了Type-9 LSA,但本地未使能Opaque LSA發布接收能力,觸發了SeqNumberMismatch事件導致鄰居狀態變為Exstart。請在對端上檢查該LSA信息,並在兩端設備上檢查Opaque LSA發布接收能力的配置情況 The state of OSPF 1 peer 1.1.1.1 changed to EXSTART because a SeqNumberMismatch event was triggered upon the receipt of a DD packet containing area opaque LSA without enabling the opaque capability. Please check the specified LSA on the remote end and the opaque capability configuration on both ends (Interface: Vlan10, peer address: 10.1.1.1).:接收到的DD報文包含了Type-10 LSA,但本地未使能Opaque LSA發布接收能力,觸發了SeqNumberMismatch事件導致鄰居關係降為Exstart。請在對端上檢查該LSA信息,並在兩端設備上檢查Opaque LSA發布接收能力的配置情況 The state of OSPF 1 peer 1.1.1.1 changed to EXSTART because a SeqNumberMismatch event was triggered upon the receipt of a DD packet containing AS opaque LSA without enabling the opaque capability. Please check the specified LSA on the remote end and the opaque capability configuration on both ends (Interface: Vlan10, peer address: 10.1.1.1).:接收到的DD報文包含了Type-11 LSA,但本地未使能Opaque LSA發布接收能力,觸發了SeqNumberMismatch事件導致鄰居狀態變為Exstart。請在對端上檢查該LSA信息,並在兩端設備上檢查Opaque LSA發布接收能力的配置情況 The state of OSPF 1 peer 1.1.1.1 changed to EXSTART because a SeqNumberMismatch event was triggered upon the receipt of a DD packet containing NSSA external LSA in a non-NSSA area. Please check the specified LSA on the remote end and the area configuration on both ends (Interface: Vlan10, peer address: 10.1.1.1).:在非NSSA區域收到了含有Type-7 LSA的DD報文,觸發了SeqNumberMismatch事件導致鄰居狀態變為Exstart,請檢查對端該LSA信息以及兩端的區域配置信息 The state of OSPF 1 peer 1.1.1.1 changed to EXSTART because a SeqNumberMismatch event was triggered upon the receipt of a DD packet containing invalid LSA. Please check the specified LSA on the remote end (Interface: Vlan10, peer address: 10.1.1.1).:接收到的DD報文中含有無效LSA,觸發了SeqNumberMismatch事件導致鄰居狀態變為Exstart,請在對端上檢查該LSA信息 The state of OSPF 1 peer 1.1.1.1 changed to EXSTART because a SeqNumberMismatch event was triggered upon the receipt of a DD packet containing AS external LSA in the stub area or on the virtual link. Please check the specified LSA on the remote end and the area configuration on both ends (Interface: Vlan10, peer address: 10.1.1.1).:在Stub區域或虛連接上接收到了包含Type-5 LSA的DD報文,觸發了SeqNumberMismatch事件導致鄰居狀態變為Exstart,請在對端檢查該LSA信息並在兩端設備上檢查區域配置信息 |
【相關命令】
· reset ospf troubleshooing
display ospf vlink命令用來顯示OSPF的虛連接信息。
【命令】
display ospf [ process-id ] vlink
【視圖】
任意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network-operator
【參數】
process-id:OSPF進程號,取值範圍為1~65535。如果未指定本參數,將顯示所有OSPF進程的虛連接信息。
【舉例】
# 顯示OSPF的虛連接信息。
<Sysname> display ospf vlink
OSPF Process 1 with Router ID 3.3.3.3
Virtual Links
Virtual-link Neighbor-ID -> 2.2.2.2, Neighbor-State: Full
Interface: 10.1.2.1 (Vlan-interface100)
Cost: 1562 State: P-2-P Type: Virtual
Transit Area: 0.0.0.1
Timers: Hello 10 , Dead 40 , Retransmit 5 , Transmit Delay 1
MD5 authentication enabled.
The last key is 3.
The rollover is in progress, 2 neighbor(s) left.
表1-39 display ospf vlink命令顯示信息描述表
字段 |
描述 |
Virtual-link Neighbor-id |
通過虛連接相連的鄰居路由器的Router ID |
Neighbor-State |
鄰居狀態,包括Down、Init、2-Way、ExStart、Exchange、Loading和Full |
Interface |
此虛連接的本端接口的IP地址和名稱 |
Cost |
接口的路由開銷 |
State |
接口狀態 |
Type |
類型:虛連接 |
Transit Area |
傳輸區域ID(如果當前接口為虛連接,則顯示) |
Timers |
OSPF定時器,分別定義如下: Hello:表示接口發送Hello報文的時間間隔,單位為秒 Dead:表示鄰居的失效時間,單位為秒 Retransmit:表示接口重傳LSA時間間隔,單位為秒 |
Transmit Delay |
接口對LSA的傳輸延遲時間,單位為秒 |
Simple authentication enabled |
采用Simple驗證模式 |
MD5 authentication enabled |
采用MD5/HMAC-MD5驗證模式 |
The last key is xx |
最新的MD5/HMAC-MD5驗證字標識符為xx |
The rollover is in progress, xx neighbor(s) left |
正在進行MD5/HMAC-MD5驗證平滑遷移,尚未完成MD5驗證平滑遷移的鄰居個數為xx |
display router id命令用來顯示全局Router ID。
【命令】
display router id
【視圖】
任意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network-operator
【舉例】
# 顯示已配置的全局Router ID。
<Sysname> display router id
Configured router ID is 1.1.1.1
dscp命令用來配置OSPF發送協議報文的DSCP優先級。
undo dscp命令用來恢複缺省情況。
【命令】
dscp dscp-value
undo dscp
【缺省情況】
OSPF發送協議報文的DSCP優先級為48。
【視圖】
OSPF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參數】
dscp-value:DSCP優先級,取值範圍為0~63。
【舉例】
# 配置OSPF進程1發送協議報文的DSCP優先級為63。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ospf 1
[Sysname-ospf-1] dscp 63
enable link-local-signaling命令用來使能OSPF本地鏈路的信令能力。
undo enable link-local-signaling命令用來關閉OSPF本地鏈路的信令能力。
【命令】
enable link-local-signaling
undo enable link-local-signaling
【缺省情況】
OSPF本地鏈路的信令能力處於關閉狀態。
【視圖】
OSPF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舉例】
# 使能OSPF進程1的本地鏈路的信令能力。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ospf 1
[Sysname-ospf-1] enable link-local-signaling
enable out-of-band-resynchronization命令用來使能OSPF帶外同步能力。
undo enable out-of-band-resynchronization命令用來關閉OSPF帶外同步能力。
【命令】
enable out-of-band-resynchronization
undo enable out-of-band-resynchronization
【缺省情況】
OSPF帶外同步能力處於關閉狀態。
【視圖】
OSPF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使用指導】
在配置本命令之前,必須先使能OSPF本地鏈路的信令能力。
【舉例】
# 使能OSPF進程1的帶外同步能力。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ospf 1
[Sysname-ospf-1] enable link-local-signaling
[Sysname-ospf-1] enable out-of-band-resynchronization
【相關命令】
· enable link-local-signaling
event-log命令用來配置OSPF的日誌信息個數。
undo event-log命令用來取消OSPF的日誌信息個數的配置。
【命令】
event-log { hello { received [ abnormal | dropped ] | sent [ abnormal | failed ] } |lsa-flush | peer | spf } size count
undo event-log { hello { received [ abnormal | dropped ] | sent [ abnormal | failed ] } |lsa-flush | peer | spf } size
【缺省情況】
設備記錄OSPF各類日誌信息的最大個數均為100。
【視圖】
OSPF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參數】
hello:接收或發送Hello報文的日誌信息個數。
received:接收Hello報文的日誌信息個數。
sent:發送Hello報文的日誌信息個數。
abnormal:發送或接收異常Hello報文的日誌信息個數。異常Hello報文指的是發送或接收到的Hello報文的時間間隔大於或等於1.5倍Hello定時器的報文。
dropped:丟棄接收到的Hello報文的日誌信息個數。
failed:發送失敗的Hello報文的日誌信息個數。
lsa-flush:LSA老化日誌信息個數。
peer:鄰居日誌信息個數。
spf:SPF日誌信息個數。
size count:指定日誌信息個數,取值範圍為0~65535。
【舉例】
# 配置OSPF進程100的路由計算日誌信息個數為50。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ospf 100
[Sysname-ospf-100] event-log spf size 50
fast-reroute命令用來配置OSPF快速重路由功能。
undo fast-reroute命令用來關閉OSPF快速重路由功能。
【命令】
fast-reroute { lfa [ abr-only ] | route-policy route-policy-name }
undo fast-reroute
【缺省情況】
OSPF快速重路由功能處於關閉狀態。
【視圖】
OSPF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參數】
lfa:為所有路由通過LFA(Loop Free Alternate)算法選取備份下一跳信息。
abr-only:僅選取到ABR設備的路由作為備份下一跳。
route-policy route-policy-name:為通過策略的路由指定備份下一跳,route-policy-name為路由策略名,為1~63個字符的字符串,區分大小寫。
【使用指導】
OSPF快速重路由功能和前綴無關收斂功能同時配置時,OSPF快速重路由功能生效。
OSPF快速重路由功能(通過LFA算法選取備份下一跳信息)不能與vlink-peer命令同時使用。
【舉例】
# 使能OSPF進程1的快速重路由功能,為所有路由通過LFA算法選取備份下一跳信息。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ospf 1
[Sysname-ospf-1] fast-reroute lfa
filter命令用來配置對Type-3 LSA進行過濾。
undo filter命令用來取消對Type-3 LSA的過濾。
【命令】
filter { ipv4-acl-number | prefix-list prefix-list-name | route-policy route-policy-name } { export | import }
undo filter { export | import }
【缺省情況】
不對Type-3 LSA進行過濾。
【視圖】
OSPF區域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參數】
ipv4-acl-number:指定的基本或高級IPv4 ACL編號,對進出本區域的Type-3 LSA進行過濾,取值範圍為2000~3999。
prefix-list-name:指定的地址前綴列表,對進出本區域的Type-3 LSA進行過濾,為1~63個字符的字符串,區分大小寫。
route-policy-name:指定的路由策略,對進出本區域的Type-3 LSA進行過濾,為1~63個字符的字符串,區分大小寫。
export:對ABR向其它區域發布的Type-3 LSA進行過濾。
import:對ABR向本區域發布的Type-3 LSA進行過濾。
【使用指導】
此命令隻在ABR路由器上有效,對區域內部路由器無效。
【舉例】
# 根據地址前綴列表my-prefix-list和編號為2000的基本ACL分別對進出OSPF區域1的Type-3 LSA進行過濾。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ospf 100
[Sysname-ospf-100] area 1
[Sysname-ospf-100-area-0.0.0.1] filter prefix-list my-prefix-list import
[Sysname-ospf-100-area-0.0.0.1] filter 2000 export
filter-policy export命令用來配置OSPF對引入的路由信息進行過濾。
undo filter-policy export命令用來取消OSPF對引入的路由信息進行過濾。
【命令】
filter-policy { ipv4-acl-number | prefix-list prefix-list-name } export [ protocol [ process-id ] ]
undo filter-policy export [ protocol [ process-id ] ]
【缺省情況】
OSPF不對引入的路由信息進行過濾。
【視圖】
OSPF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參數】
ipv4-acl-number:用於過濾路由信息目的地址的基本或高級IPv4 ACL編號,取值範圍為2000~3999。
prefix-list-name:用於過濾路由信息目的地址的IP地址前綴列表的名稱,為1~63個字符的字符串,區分大小寫。
protocol:路由協議名稱,指定何種路由協議的路由信息將被過濾。如果沒有指定protocol參數,對引入的任何一個協議產生的路由都要進行過濾。
process-id:路由協議進程號,取值範圍為1~65535。隻有當protocol為ospf、rip時,支持該參數。
【使用指導】
當配置的是高級ACL(3000~3999)時,其使用規則如下:
· 使用命令rule [ rule-id ] { deny | permit } ip source sour-addr sour-wildcard來過濾指定目的地址的路由。
· 使用命令rule [ rule-id ] { deny | permit } ip source sour-addr sour-wildcard destination dest-addr dest-wildcard來過濾指定目的地址和掩碼的路由。
其中,source用來過濾路由目的地址,destination用來過濾路由掩碼,配置的掩碼應該是連續的(當配置的掩碼不連續時該過濾掩碼的條件不生效)。
【舉例】
# 配置OSPF進程100使用編號為2000的基本ACL對引入的路由進行過濾。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acl basic 2000
[Sysname-acl-ipv4-basic-2000] rule deny source 192.168.10.0 0.0.0.255
[Sysname-acl-ipv4-basic-2000] quit
[Sysname] ospf 100
[Sysname-ospf-100] filter-policy 2000 export
# 配置OSPF進程100使用編號為3000的高級ACL對引入的路由進行過濾,隻允許113.0.0.0/16通過。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acl advanced 3000
[Sysname-acl-ipv4-adv-3000] rule 10 permit ip source 113.0.0.0 0 destination 255.255.0.0 0
[Sysname-acl-ipv4-adv-3000] rule 100 deny ip
[Sysname-acl-ipv4-adv-3000] quit
[Sysname] ospf 100
[Sysname-ospf-100] filter-policy 3000 export
【相關命令】
· import-route
filter-policy import命令用來配置OSPF對通過接收到的LSA計算出來的路由信息進行過濾。
undo filter-policy import命令用來恢複缺省情況。
【命令】
filter-policy { ipv4-acl-number [ gateway prefix-list-name ] | gateway prefix-list-name | prefix-list prefix-list-name [ gateway prefix-list-name ] | route-policy route-policy-name } import
undo filter-policy import
【缺省情況】
OSPF不對通過接收到的LSA計算出來的路由信息進行過濾。
【視圖】
OSPF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參數】
ipv4-acl-number:用於過濾路由信息目的地址的基本或高級IPv4 ACL編號,取值範圍為2000~3999。
gateway prefix-list-name:指定的地址前綴列表,基於要加入到路由表的路由信息的下一跳進行過濾。prefix-list-name為1~63個字符的字符串,區分大小寫。
prefix-list prefix-list-name:指定的地址前綴列表,基於目的地址對接收的路由信息進行過濾。prefix-list-name為1~63個字符的字符串,區分大小寫。
route-policy route-policy-name:指定路由策略名,基於路由策略對接收的路由信息進行過濾。route-policy-name為1~63個字符的字符串,區分大小寫。
【使用指導】
當配置的是高級ACL(3000~3999)或者指定的路由策略中配置的是高級ACL時,其使用規則如下:
· 使用命令rule [ rule-id ] { deny | permit } ip source sour-addr sour-wildcard來過濾指定目的地址的路由。
· 使用命令rule [ rule-id ] { deny | permit } ip source sour-addr sour-wildcard destination dest-addr dest-wildcard來過濾指定目的地址和掩碼的路由。
其中,source用來過濾路由目的地址,destination用來過濾路由掩碼,配置的掩碼應該是連續的(當配置的掩碼不連續時該過濾掩碼的條件不生效)。
【舉例】
# 使用編號為2000的基本ACL對接收的路由信息進行過濾。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acl basic 2000
[Sysname-acl-ipv4-basic-2000] rule deny source 192.168.10.0 0.0.0.255
[Sysname-acl-ipv4-basic-2000] quit
[Sysname] ospf 100
[Sysname-ospf-100] filter-policy 2000 import
# 使用編號為3000的高級ACL對接收的路由進行過濾,隻允許113.0.0.0/16通過。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acl advanced 3000
[Sysname-acl-ipv4-adv-3000] rule 10 permit ip source 113.0.0.0 0 destination 255.255.0.0 0
[Sysname-acl-ipv4-adv-3000] rule 100 deny ip
[Sysname-acl-ipv4-adv-3000] quit
[Sysname] ospf 100
[Sysname-ospf-100] filter-policy 3000 import
graceful-restart命令用來使能OSPF協議的GR能力。
undo graceful-restart命令用來關閉OSPF協議的GR能力。
【命令】
graceful-restart [ ietf | nonstandard ] [ global | planned-only ] *
undo graceful-restart
【缺省情況】
OSPF協議的GR能力處於關閉狀態。
【視圖】
OSPF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參數】
ietf:IETF標準GR能力選項。
nonstandard:非IETF標準GR能力選項。
global:全局GR,必須保證所有的GR Helper都存在,整個GR才會完成,如果有一個GR Helper失效(比如,接口down),則整個GR失敗。如果未指定本參數,表示支持接口級GR,即隻要有一個GR Helper存在,則整個GR會完成。
planned-only:表示隻支持計劃重啟。如果未指定本參數,表示計劃重啟和非計劃重啟都支持。
【使用指導】
GR包括計劃重啟和非計劃重啟:
· 計劃重啟指的是手動通過命令reset ospf process執行重啟,或通過命令placement reoptimize觸發進程的主備倒換,在進行重啟或主備倒換前GR Restarter會先發送Grace-LSA。
· 非計劃重啟指的是由於設備故障等原因進行重啟或主備倒換,在進行重啟或主備倒換前GR Restarter不會事先發送Grace-LSA。
在使能OSPF協議的IETF標準GR能力前,需要先使能OSPF不透明鏈路狀態發布接收能力(opaque-capability enable)。
在使能OSPF協議的非IETF標準的GR能力前,需要先使能OSPF本地鏈路的信令能力(enable link-local-signaling)和OSPF帶外同步能力(enable out-of-band-resynchronization)。
如果在使能OSPF協議的GR能力時不指定可選參數nonstandard和ietf,則nonstandard為缺省配置。
OSPF GR特性與OSPF NSR特性互斥,即graceful-restart和non-stop-routing命令互斥,不能同時配置。
【舉例】
# 使能OSPF進程1的IETF標準GR能力。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ospf 1
[Sysname-ospf-1] opaque-capability enable
[Sysname-ospf-1] graceful-restart ietf
# 使能OSPF進程1的非IETF標準GR能力。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ospf 1
[Sysname-ospf-1] enable link-local-signaling
[Sysname-ospf-1] enable out-of-band-resynchronization
[Sysname-ospf-1] graceful-restart nonstandard
【相關命令】
· enable link-local-signaling
· enable out-of-band-resynchronization
· opaque-capability enable
graceful-restart helper enable命令用來使能OSPF的GR Helper能力。
undo graceful-restart helper enable命令用來關閉OSPF的GR Helper能力。
【命令】
graceful-restart helper enable [ planned-only ]
undo graceful-restart helper enable
【缺省情況】
OSPF的GR Helper能力處於開啟狀態。
【視圖】
OSPF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參數】
planned-only:表示隻支持計劃重啟。如果未指定本參數,表示計劃重啟和非計劃重啟(即異常重啟)都支持。
【使用指導】
參數planned-only隻有在IETF標準GR Helper的時候使用。
【舉例】
# 使能OSPF進程1的GR Helper能力。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ospf 1
[Sysname-ospf-1] graceful-restart helper enable
graceful-restart helper strict-lsa-checking命令用來使能GR Helper嚴格LSA檢查能力。
undo graceful-restart helper strict-lsa-checking命令用來關閉GR Helper嚴格LSA檢查能力。
【命令】
graceful-restart helper strict-lsa-checking
undo graceful-restart helper strict-lsa-checking
【缺省情況】
OSPF協議的GR Helper嚴格LSA檢查能力處於關閉狀態。
【視圖】
OSPF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使用指導】
當檢查到GR Helper設備的LSA發生變化時候,Helper設備退出GR Helper模式。
【舉例】
# 使能OSPF進程1的GR Helper嚴格LSA檢查能力。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ospf 1
[Sysname-ospf-1] graceful-restart helper strict-lsa-checking
graceful-restart interval命令用來配置OSPF協議的GR重啟間隔時間。
undo graceful-restart interval命令用來恢複缺省情況。
【命令】
graceful-restart interval interval
undo graceful-restart interval
【缺省情況】
OSPF協議的GR重啟間隔時間為120秒。
【視圖】
OSPF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參數】
interval:指定OSPF協議的GR重啟間隔時間(期望重啟時間),取值範圍為40~1800,單位為秒。
【使用指導】
OSPF協議的GR重啟間隔時間不能小於OSPF所有接口中鄰居失效時間的最大值,否則可能會造成OSPF協議的GR重啟失敗。
【舉例】
# 配置OSPF進程1的GR重啟間隔時間為100秒。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ospf 1
[Sysname-ospf-1] graceful-restart interval 100
【相關命令】
· ospf timer dead
host-advertise命令用來配置並發布一條主機路由。
undo host-advertise命令用來刪除一條主機路由。
【命令】
host-advertise ip-address cost-value
undo host-advertise ip-address
【缺省情況】
OSPF不發布主機路由。
【視圖】
OSPF區域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參數】
ip-address:主機IP地址。
cost-value:主機路由的開銷值,取值範圍為1~65535。
【舉例】
# 配置發布一條路由1.1.1.1,並設置其開銷為100。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ospf 100
[Sysname-ospf-100] area 0
[Sysname-ospf-100-area-0.0.0.0] host-advertise 1.1.1.1 100
import-route命令用來配置引入外部路由信息。
undo import-route命令用來取消引入外部路由信息。
【命令】
import-route { direct | static } [ cost cost-value] | nssa-only | route-policy route-policy-name | tag tag | type type ] *
import-route { ospf | rip } [ process-id | all-processes ] [ allow-direct | cost cost-value | nssa-only | route-policy route-policy-name | tag tag | type type ] *
undo import-route { direct | { ospf | rip } [ process-id | all-processes ] | static }
【缺省情況】
不引入外部路由信息。
【視圖】
OSPF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參數】
direct:引入直連路由。
ospf:引入OSPF協議的路由。
rip:引入RIP協議的路由。
static:引入靜態路由。
process-id:路由協議進程號,取值範圍為1~65535,缺省值為1。
all-processes:引入指定路由協議所有進程的路由。
allow-direct:在引入的路由中包含使能了該協議的接口網段路由。如果未指定本參數,在引入協議路由時不會包含使能了該協議的接口網段路由。當allow-direct與route-policy route-policy-name參數一起使用時,需要注意路由策略中配置的匹配規則不要與接口路由信息存在衝突,否則會導致allow-direct配置失效。例如,當配置allow-direct參數引入OSPF直連時,在路由策略中不要配置if-match route-type匹配條件,否則,allow-direct參數失效。
cost cost-value:路由開銷值,取值範圍為0~16777214。如果未指定本參數,則引入的外部路由的開銷值為1。
nssa-only:設置Type-7 LSA的P比特位不置位,即在對端路由器上不能轉為Type-5 LSA。如果未指定本參數,Type-7 LSA的P比特位被置位,即在對端路由器上可以轉為Type-5 LSA(如果本地路由器是ABR,則會檢查骨幹區域是否存在FULL狀態的鄰居,當FULL狀態的鄰居存在時,產生的Type-7 LSA中P比特位不置位)。
route-policy route-policy-name:配置隻能引入符合指定路由策略的路由。route-policy-name為路由策略名稱,為1~63個字符的字符串,區分大小寫。
tag tag:外部LSA中的標記,取值範圍為0~4294967295,缺省值為1。
type type:度量值類型,取值範圍為1~2,缺省值為2。
外部路由是指到達自治係統外部的路由,有兩類:
· 第一類外部路由(Type1 External):這類路由的可信程度較高,並且和OSPF自身路由的開銷具有可比性,所以到第一類外部路由的開銷等於本路由器到相應的ASBR的開銷與ASBR到該路由目的地址的開銷之和。
· 第二類外部路由(Type2 External):這類路由的可信度比較低,所以OSPF協議認為從ASBR到自治係統之外的開銷遠遠大於在自治係統之內到達ASBR的開銷。所以計算路由開銷時將主要考慮前者,即到第二類外部路由的開銷等於ASBR到該路由目的地址的開銷。如果計算出開銷值相等的兩條路由,再考慮本路由器到相應的ASBR的開銷。
該命令隻能引入路由表中狀態為active的路由,是否為active狀態可以通過display ip routing-table protocol命令來查看。不能引入缺省路由。
import-route nssa-only命令配置後,引入的路由隻在NSSA區域產生Type-7 LSA,不會在非NSSA區域產生Type-5 LSA。
undo import-route { ospf | rip } all-processes命令隻能取消import-route { ospf | rip } all-processes命令的配置,不能取消import-route { ospf | rip } process-id命令的配置。
【舉例】
# 指定引入的進程號為40的RIP路由為Type-2外部路由,路由標記為33,度量值為50。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ospf 100
[Sysname-ospf-100] import-route rip 40 type 2 tag 33 cost 50
【相關命令】
· default-route-advertise (OSPF view)
ispf enable命令用來使能增量SPF計算功能。
undo ispf enable命令用來關閉增量SPF計算功能。
【命令】
ispf enable
undo ispf enable
【缺省情況】
增量SPF計算功能處於使能狀態。
【視圖】
OSPF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使用指導】
使能增量SPF計算功能後,當網絡的拓撲結構發生變化影響到最短路徑樹的結構時,隻將受影響的部分節點進行修正,而不重建整棵最短路徑樹。
【舉例】
# 關閉OSPF進程100的增量SPF計算功能。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ospf 100
[Sysname-ospf-100] undo ispf enable
log-peer-change命令用來打開鄰居狀態變化的輸出開關。
undo log-peer-change命令用來關閉鄰居狀態變化的輸出開關。
【命令】
log-peer-change
undo log-peer-change
【缺省情況】
鄰居狀態變化的輸出開關處於打開狀態。
【視圖】
OSPF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使用指導】
打開鄰接狀態輸出開關後,OSPF鄰居狀態變化時會生成日誌信息發送到設備的信息中心,通過設置信息中心的參數,最終決定日誌信息的輸出規則(即是否允許輸出以及輸出方向)。(有關信息中心參數的配置請參見“網絡管理和監控配置指導”中的“信息中心”。)
【舉例】
# 關閉OSPF進程100的鄰居狀態變化的輸出開關。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ospf 100
[Sysname-ospf-100] undo log-peer-change
lsa-arrival-interval命令用來配置OSPF LSA重複到達的最小時間間隔。
undo lsa-arrival-interval命令用來恢複缺省情況。
【命令】
lsa-arrival-interval interval
undo lsa-arrival-interval
【缺省情況】
OSPF LSA重複到達的最小時間間隔為1000毫秒。
【視圖】
OSPF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參數】
interval:OSPF LSA重複到達的最小時間間隔,取值範圍為0~60000,單位為毫秒。
【使用指導】
如果在interval的時間間隔內又收到一條LSA類型、LS ID、生成路由器ID均相同的LSA則直接丟棄,這樣就可以抑製網絡頻繁變化可能導致的帶寬資源和路由器資源被過多占用的問題。
建議interval小於或等於lsa-generation-interval命令所配置的minimum-interval。
【舉例】
# 設置OSPF LSA重複到達的最小時間間隔為200毫秒。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ospf 100
[Sysname-ospf-100] lsa-arrival-interval 200
【相關命令】
· lsa-generation-interval
lsa-generation-interval命令用來配置OSPF LSA重新生成的時間間隔。
undo lsa-generation-interval命令用來恢複缺省情況。
【命令】
lsa-generation-interval maximum-interval [ minimum-interval [ incremental-interval ] ]
undo lsa-generation-interval
【缺省情況】
OSPF LSA重新生成的最大時間間隔為5秒,最小時間間隔為50毫秒,時間間隔懲罰增量為200毫秒。
【視圖】
OSPF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參數】
maximum-interval:OSPF LSA重新生成的最大時間間隔,取值範圍為1~60,單位為秒。
minimum-interval:OSPF LSA重新生成的最小時間間隔,取值範圍為10~60000,單位為毫秒。
incremental-interval:OSPF LSA重新生成的時間間隔懲罰增量,取值範圍為10~60000,單位為毫秒。
【使用指導】
通過調節LSA重新生成的時間間隔,可以抑製網絡頻繁變化可能導致的帶寬資源和路由器資源被過多占用的問題。在網絡變化不頻繁的情況下,將LSA重新生成時間間隔縮小到minimum-interval,而在網絡變化頻繁的情況下可以進行相應懲罰,將等待時間按照配置的懲罰增量延長,最大不超過maximum-interval。
minimum-interval和incremental-interval配置值不允許大於maximum-interval配置值。
【舉例】
# 設置LSA重新生成的最大時間間隔為2秒,最小時間間隔為100毫秒,懲罰增量為100毫秒。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ospf 100
[Sysname-ospf-100] lsa-generation-interval 2 100 100
【相關命令】
· lsa-arrival-interval
lsdb-overflow-interval命令用來配置OSPF嚐試退出overflow狀態的定時器時間間隔。
undo lsdb-overflow-interval命令用來恢複缺省情況。
【命令】
lsdb-overflow-interval interval
undo lsdb-overflow-interval
【缺省情況】
OSPF嚐試退出overflow狀態的定時器時間間隔是300秒。
【視圖】
OSPF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參數】
interval:OSPF嚐試退出overflow狀態的定時器時間間隔,取值範圍為0~2147483647,單位為秒。
【使用指導】
網絡中出現過多LSA,會占用大量係統資源。當設置的LSDB中External LSA的最大數量達到上限時,LSDB會進入overflow狀態,在overflow狀態中,不再接收External LSA,同時刪除自己生成的External LSA,對於已經收到的External LSA則不會刪除。這樣就可以減少LSA從而節省係統資源。
通過調整定時器間隔,可以調整OSPF退出overflow狀態的時間。
配置為0秒表示不啟動定時器,不退出overflow狀態。
【舉例】
# 配置OSPF嚐試退出overflow的定時器間隔為10秒。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ospf 100
[Sysname-ospf-100] lsdb-overflow-interval 10
lsdb-overflow-limit命令用來配置OSPF的LSDB中External LSA的最大條目數。
undo lsdb-overflow-limit命令用來恢複缺省情況。
【命令】
lsdb-overflow-limit number
undo lsdb-overflow-limit
【缺省情況】
不對LSDB中External LSA的最大條目數進行限製。
【視圖】
OSPF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參數】
number:LSDB中External LSA的最大條目數,取值範圍為1~1000000。
【舉例】
# 設置LSDB中External LSA的最大條目數為400000。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ospf 100
[Sysname-ospf-100] lsdb-overflow-limit 400000
network命令用來配置OSPF區域所包含的網段並在指定網段的接口上使能OSPF。
undo network命令用來刪除區域所包含的網段並關閉指定網段接口上的OSPF功能。
【命令】
network ip-address wildcard-mask
undo network ip-address wildcard-mask
【缺省情況】
接口不屬於任何區域且OSPF功能處於關閉狀態。
【視圖】
OSPF區域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參數】
ip-address:接口所在的網段地址。
wildcard-mask:IP地址掩碼的反碼,相當於將IP地址的掩碼取反(0變1,1變0)。其中,“1”表示忽略IP地址中對應的位,“0”表示必須保留此位。(例如:子網掩碼255.0.0.0,該掩碼的通配符掩碼為0.255.255.255)。
【使用指導】
該命令可以在一個區域內配置一個或多個接口。在接口上運行OSPF協議,此接口的主IP地址必須在network命令指定的網段範圍之內。如果此接口隻有從IP地址在network命令指定的網段範圍之內,接口不運行OSPF協議。
【舉例】
# 指定運行OSPF協議的接口的主IP地址位於網段131.108.20.0/24,接口所在的OSPF區域ID為2。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ospf 100
[Sysname-ospf-100] area 2
[Sysname-ospf-100-area-0.0.0.2] network 131.108.20.0 0.0.0.255
【相關命令】
· ospf
non-stop-routing命令用來使能OSPF協議的NSR功能。
undo non-stop-routing命令用來關閉OSPF協議的NSR功能。
【命令】
non-stop-routing
undo non-stop-routing
【缺省情況】
OSPF協議的NSR功能處於關閉狀態。
【視圖】
OSPF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使用指導】
各個進程的NSR功能是相互獨立的,隻對本進程生效。如果存在多個OSPF進程,建議在各個進程下使能OSPF NSR功能。
OSPF NSR特性與OSPF GR特性互斥,即non-stop-routing和graceful-restart命令互斥,不能同時配置。
【舉例】
# 在OSPF進程100中使能NSR功能。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ospf 100
[Sysname-ospf-100] non-stop-routing
nssa命令用來配置一個區域為NSSA區域。
undo nssa命令用來恢複缺省情況。
【命令】
nssa [ default-route-advertise [ cost cost-value | nssa-only | route-policy route-policy-name | type type ] * | no-import-route | no-summary | suppress-fa | [ [ [ translate-always ] [ translate-ignore-checking-backbone ] ] | translate-never ] | translator-stability-interval value ] *
undo nssa [ default-route-advertise [ cost | nssa-only | route-policy | type ] * | no-import-route | no-summary | suppress-fa | [ translate-always | translate-never ] | translator-stability-interval ] *
【缺省情況】
沒有區域被配置為NSSA區域。
【視圖】
OSPF區域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參數】
default-route-advertise:該參數隻用於NSSA區域的ABR或ASBR,配置後,對於ABR,不論本地是否存在缺省路由,都將生成一條Type-7 LSA向區域內發布缺省路由;對於ASBR,隻有當本地存在缺省路由時,才產生Type-7 LSA向區域內發布缺省路由。
cost cost-value:該缺省路由的度量值,取值範圍為0~16777214。如果未指定本參數,缺省路由的度量值將取default cost命令配置的值。
nssa-only:設置Type-7 LSA的P比特位不置位,即在對端路由器上不能轉為Type-5 LSA。缺省時,Type-7 LSA的P比特位被置位,即在對端路由器上可以轉為Type-5 LSA(如果本地路由器是ABR,則會檢查骨幹區域是否存在FULL狀態的鄰居,當FULL狀態的鄰居存在時,產生的Type-7 LSA中P比特位不置位)。
route-policy route-policy-name:路由策略名,為1~63個字符的字符串,區分大小寫。隻有當前路由器的路由表中存在缺省路由,並且有路由匹配route-policy-name指定的路由策略,才可以產生一個描述缺省路由的Type-7 LSA發布出去,指定的路由策略會影響Type-7 LSA中的值。
type type:該Type-7 LSA的類型,取值範圍為1~2,如果未指定本參數,Type-7 LSA的缺省類型將取default type命令配置的值。
no-import-route:該參數用於禁止將AS外部路由以Type-7 LSA的形式引入到NSSA區域中,這個參數通常隻用在既是NSSA區域的ABR,也是OSPF自治係統的ASBR的路由器上,以保證所有外部路由信息能正確地進入OSPF路由域。
no-summary:該參數隻用於NSSA區域的ABR,配置後,ABR隻通過Type-3 LSA向區域內發布一條缺省路由,不再向區域內發布任何其它Type-3 LSA(這種區域又稱為Totally NSSA區域)。
suppress-fa:指定當Type-7 LSA轉換為Type-5 LSA時,生成的Type-5 LSA中的Forwarding Address不生效。
translate-always:指定ABR為NSSA區域的Type-7 LSA轉換為Type-5 LSA的轉換路由器。
translate-ignore-checking-backbone:選舉NSSA區域的轉換路由器時,不檢查骨幹區域是否存在FULL狀態的鄰居。
translate-never:指定ABR不能將NSSA區域的Type-7 LSA轉換為Type-5 LSA。
translator-stability-interval value:當有新的設備成為NSSA區域的Type-7 LSA轉換為Type-5 LSA的轉換路由器後,原Type-7 LSA轉換為Type-5 LSA的轉換路由器保持轉換能力的時間。value為保持時間,取值範圍為0~900,單位為秒,缺省值為0,即不保持。
【使用指導】
如果要將一個區域配置成NSSA區域,則該區域中的所有路由器都必須配置該命令。
當NSSA區域存在多個ABR時,如果在某個ABR上指定了translate-ignore-checking-backbone參數,則需要在NSSA區域的其他ABR上做相同的配置,否則可能會出現沒有ABR被選舉為NSSA區域的轉換路由器,或者多個ABR被選舉為NSSA區域的轉換路由器的情況。
【舉例】
# 將區域1配置成NSSA區域。
[Sysname] ospf 100
[Sysname-ospf-100] area 1
[Sysname-ospf-100-area-0.0.0.1] nssa
【相關命令】
· default-cost (OSPF area view)
opaque-capability enable命令用來使能OSPF的Opaque LSA發布接收能力。
undo opaque-capability命令用來關閉OSPF的Opaque LSA發布接收能力。
【命令】
opaque-capability enable
undo opaque-capability
【缺省情況】
OSPF的Opaque LSA發布接收能力處於開啟狀態。
【視圖】
OSPF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使用指導】
使能OSPF的Opaque LSA發布接收能力後,OSPF可以發布接收Type9的Opaque LSA,接收Type10和Type11的Opaque LSA。
【舉例】
# 關閉OSPF的Opaque LSA發布接收能力。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ospf 100
[Sysname-ospf-100] undo opaque-capability
ospf命令用來啟動OSPF,並進入OSPF視圖。
undo ospf命令用來關閉OSPF。
【命令】
ospf [ process-id | router-id router-id | vpn-instance vpn-instance-name ] *
undo ospf [ process-id ]
【缺省情況】
係統沒有運行OSPF。
【視圖】
係統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參數】
process-id:OSPF進程號,取值範圍為1~65535,缺省值為1。
router-id router-id:OSPF進程使用的Router ID,點分十進製形式。
vpn-instance vpn-instance-name:指定OSPF進程所屬的VPN實例。vpn-instance-name表示MPLS L3VPN的VPN實例名稱,為1~31個字符的字符串,區分大小寫。如果未指定本參數,則表示OSPF位於公網中。
【使用指導】
通過指定不同的進程號,可以在一台路由器上運行多個OSPF進程。這種情況下,建議使用命令中的router-id為不同進程指定不同的Router ID。
必須先啟動OSPF進程才能配置相關參數。
【舉例】
# 啟動OSPF進程100並配置Router ID為10.10.10.1。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ospf 100 router-id 10.10.10.1
[Sysname-ospf-100]
ospf area命令用來在接口上使能OSPF。
undo ospf area命令用來在接口上關閉OSPF。
【命令】
ospf process-id area area-id [ exclude-subip ]
undo ospf process-id area [ exclude-subip ]
【缺省情況】
接口上未使能OSPF。
【視圖】
接口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參數】
process-id:OSPF進程號,取值範圍為1~65535。
area-id:區域的標識,可以是十進製整數(取值範圍為0~4294967295,係統會將其轉換成IP地址格式)或者是IP地址格式。
exclude-subip:不包含從IP地址。如果未指定本參數,則會包含從IP地址。
【使用指導】
接口配置優先,接口使能OSPF優於命令network的配置。
在接口上使能OSPF時,如果不存在進程和區域,則創建對應的進程和區域;在接口上關閉OSPF時,不刪除已經創建的進程和區域。
【舉例】
# 配置接口Vlan-interface10使能OSPF進程1,接口所在的OSPF區域ID為2,不包含從IP地址。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interface vlan-interface 10
[Sysname-Vlan-interface10] ospf 1 area 2 exclude-subip
【相關命令】
· network
ospf authentication-mode命令用來設置接口對OSPF報文進行驗證的驗證模式及驗證字。
undo ospf authentication-mode命令用來刪除接口下指定的驗證模式。
【命令】
MD5/HMAC-MD5驗證模式:
ospf authentication-mode { hmac-md5 | md5 } key-id { cipher | plain } string
undo ospf authentication-mode { hmac-md5 | md5 } key-id
簡單驗證模式:
ospf authentication-mode simple { cipher | plain } string
undo ospf authentication-mode simple
【缺省情況】
接口不對OSPF報文進行驗證。
【視圖】
接口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參數】
hmac-md5:HMAC-MD5驗證模式。
md5:MD5驗證模式。
simple:簡單驗證模式。
key-id:驗證字標識符,取值範圍為1~255。
cipher:以密文方式設置密鑰。
plain:以明文方式設置密鑰,該密鑰將以密文形式存儲。
string:密鑰字符串,區分大小寫。簡單驗證模式下,明文密鑰為1~8個字符的字符串;密文密鑰為33~41個字符的字符串。MD5/HMAC-MD5驗證模式下,明文密鑰為1~16個字符的字符串;密文密鑰為33~53個字符的字符串。
【使用指導】
同一網段的接口的驗證字口令必須相同,可指定使用MD5/HMAC-MD5驗證或簡單驗證兩種方式,但不能同時指定;使用MD5/HMAC-MD5驗證方式時,可配置多條MD5/HMAC-MD5驗證命令,但key-id是唯一的,同一key-id隻能配置一個驗證字。
修改接口的OSPF MD5/HMAC-MD5驗證字的步驟如下:
· 首先在該接口配置新的MD5/HMAC-MD5驗證字;此時若鄰居設備尚未配置新的MD5/HMAC-MD5驗證字,便會觸發MD5/HMAC-MD5驗證平滑遷移過程。在這個過程中,OSPF會發送分別攜帶各個MD5/HMAC-MD5驗證字的多份報文,使得已配置新驗證字的鄰居設備和尚未配置新驗證字的鄰居設備都能通過驗證,保持鄰居關係。
· 然後在各個鄰居設備上也都配置相同的新MD5/HMAC-MD5驗證字;當設備上收到所有鄰居的攜帶新驗證字的報文後,便會退出MD5/HMAC-MD5驗證平滑遷移過程。
· 最後在本設備和所有鄰居上都刪除舊的MD5/HMAC-MD5驗證字;建議接口下不要保留多個MD5/HMAC-MD5驗證字,每次MD5/HMAC-MD5驗證字修改完畢後,應當及時刪除舊的驗證字,這樣可以防止與持有舊驗證字的係統繼續通信、減少被攻擊的可能,還可以減少驗證遷移過程對係統、帶寬的消耗。
【舉例】
# 配置接口Vlan-interface10采用MD5明文驗證模式,驗證字標識符為15,驗證密鑰為123456。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interface vlan-interface 10
[Sysname-Vlan-interface10] ospf authentication-mode md5 15 plain 123456
# 配置接口Vlan-interface10采用簡單明文驗證模式,驗證密鑰為123456。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interface vlan-interface 10
[Sysname-Vlan-interface10] ospf authentication-mode simple plain 123456
【相關命令】
· authentication-mode
ospf bfd enable命令用來使能OSPF的BFD功能。
undo ospf bfd enable命令用來關閉OSPF的BFD功能。
【命令】
ospf bfd enable [ echo ]
undo ospf bfd enable
【缺省情況】
OSPF的BFD功能處於關閉狀態。
【視圖】
接口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參數】
echo:通過BFD echo報文方式實現BFD功能。如果不指定本參數,表示通過BFD控製報文方式實現BFD功能。
【舉例】
# 使能接口Vlan-interface11的OSPF BFD功能。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ospf
[Sysname-ospf-1] area 0
[Sysname-ospf-1-area-0.0.0.0] network 192.168.0.0 0.0.255.255
[Sysname] interface vlan-interface 11
[Sysname-Vlan-interface11] ospf bfd enable
ospf cost命令用來配置接口運行OSPF協議所需的開銷。
undo ospf cost命令用來恢複缺省情況。
【命令】
ospf cost cost-value
undo ospf cost
【缺省情況】
接口按照當前的帶寬自動計算接口運行OSPF協議所需的開銷。對於Loopback接口,缺省值為0。
【視圖】
接口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參數】
cost-value:接口運行OSPF協議所需的開銷,Loopback接口的取值範圍為0~65535,其他接口的取值範圍為1~65535。
【使用指導】
本命令可用來手動設置接口的開銷值,否則OSPF會按照當前的帶寬自動計算接口運行OSPF協議所需的開銷。
【舉例】
# 指定接口Vlan-interface10運行OSPF協議的開銷為65。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interface vlan-interface 10
[Sysname-Vlan-interface10] ospf cost 65
【相關命令】
· bandwidth-reference
ospf database-filter命令用來對接口出方向的LSA進行過濾。
undo ospf database-filter命令用來恢複缺省情況。
【命令】
ospf database-filter { all | { ase [ acl ipv4-acl-number ] | nssa [ acl ipv4-acl-number ] | summary [ acl ipv4-acl-number ] } * }
undo ospf database-filter
【缺省情況】
不對接口出方向的LSA進行過濾。
【視圖】
接口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參數】
all:對接口出方向的所有LSA(除了Grace LSA)進行過濾。
ase:對接口出方向的Type-5 LSA進行過濾。
nssa:對接口出方向的Type-7 LSA進行過濾。
summary:對接口出方向的Type-3 LSA進行過濾。
acl ipv4-acl-number:指定基本或高級IPv4 ACL編號用於過濾,ipv4-acl-number的取值範圍為2000~3999。
【使用指導】
當配置的是高級ACL(3000~3999)時,其使用規則如下:
· 使用命令rule [ rule-id ] { deny | permit } ip source sour-addr sour-wildcard來過濾攜帶指定鏈路狀態ID的LSA。
· 使用命令rule [ rule-id ] { deny | permit } ip source sour-addr sour-wildcard destination dest-addr dest-wildcard來過濾攜帶指定鏈路狀態ID和掩碼的LSA。
其中,source用來過濾LSA的鏈路狀態ID,destination用來過濾LSA的掩碼,配置的掩碼應該是連續的(當配置的掩碼不連續時該過濾掩碼的規則不生效)。
如果在配置該命令前鄰居路由器就已經收到了將要進行過濾的LSA,那麼配置該命令後,這些LSA仍存在於鄰居路由器的LSDB中。
【舉例】
# 配置在接口Vlan-interface10上對出方向的所有LSA進行過濾。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interface vlan-interface 10
[Sysname-Vlan-interface10] ospf database-filter all
# 根據編號為2000、2100和2200的ACL分別對接口Vlan-interface20出方向的Type-5、Type-7和Type-3 LSA進行過濾。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interface vlan-interface 20
[Sysname- Vlan-interface20] ospf database-filter ase acl 2000 nssa acl 2100 summary acl 2200
【相關命令】
· database-filter peer (OSPF view)
ospf dr-priority命令用來設置接口的DR優先級。
undo ospf dr-priority命令用來恢複缺省情況。
【命令】
ospf dr-priority priority
undo ospf dr-priority
【缺省情況】
接口的DR優先級為1。
【視圖】
接口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參數】
priority:接口的DR優先級,取值範圍為0~255。
【使用指導】
接口的DR優先級決定了該接口在選舉DR/BDR時所具有的資格,數值越大,優先級越高。優先級高的在選舉權發生衝突時被首先考慮。如果一台設備的優先級為0,則它不會被選舉為DR或BDR。
【舉例】
# 設置接口Vlan-interface10在選舉DR時的優先級為8。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interface vlan-interface 10
[Sysname-Vlan-interface10] ospf dr-priority 8
ospf fast-reroute lfa-backup命令用來使能接口參與LFA(Loop Free Alternate)計算。
undo ospf fast-reroute lfa-backup命令用來禁止接口參與LFA計算。
【命令】
ospf fast-reroute lfa-backup
undo ospf fast-reroute lfa-backup
【缺省情況】
接口參與LFA計算,能夠被選為備份接口。
【視圖】
接口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使用指導】
接口使能LFA計算,使其有資格成為備份接口。去使能此配置後,則接口不會被選為備份接口。
【舉例】
# 禁止接口Vlan-interface11參與LFA計算。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interface vlan-interface 11
[Sysname-Vlan-interface11] undo ospf fast-reroute lfa-backup
ospf lsu-flood-control命令用來開啟OSPF限製LSU發送速率功能。
undo ospf lsu-flood-control命令用來關閉OSPF限製LSU發送速率功能。
【命令】
ospf lsu-flood-control [ interval count ]
undo ospf lsu-flood-control
【缺省情況】
OSPF不對LSU的發送速率進行限製。
【視圖】
係統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參數】
interval:OSPF發送LSU的時間間隔,取值範圍為10~1000,單位為毫秒,缺省值為30。
count:OSPF一次發送LSU的最大個數,取值範圍為1~1000,缺省值為50。
【使用指導】
在與鄰居進行LSDB同步的過程中,當OSPF需要發送的LSU較多時(比如本地設備與數量較多的設備建立OSPF鄰居關係),鄰居設備會在短時間內收到大量的LSU。鄰居設備忙於處理這些突發的大量報文時,有可能將維持鄰居關係的Hello報文丟棄,從而導致鄰居關係斷開。鄰居關係斷開後,重新建立鄰居關係的過程中,需要交互的LSU數量將會更大,上述情況會進一步惡化。
配置本命令後,在指定的時間間隔內,所有運行OSPF的接口發送LSU的最大個數不能超過限定值,即對整機發送LSU的速率進行限製,從而避免上述情況的發生。
調整OSPF對LSU的發送速率時,如果配置不當可能會造成路由異常等情況,請謹慎配置。通常情況下,建議使用缺省值。
【舉例】
# 開啟OSPF限製LSU發送速率功能,配置OSPF發送LSU的時間間隔為40毫秒,一次最多發送60個LSU報文。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ospf lsu-flood-control 40 60
ospf mib-binding命令用來配置OSPF進程綁定公有MIB。
undo ospf mib-binding命令用來恢複缺省情況。
【命令】
ospf mib-binding process-id
undo ospf mib-binding
【缺省情況】
MIB綁定在進程號最小的OSPF進程上。
【視圖】
係統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參數】
process-id:OSPF進程號,取值範圍為1~65535。
【使用指導】
該命令用來配置OSPF進程綁定MIB,用戶可通過RFC4750-OSPF.MIB文件來讀取被綁定的OSPF進程的相關信息。對於Comware的私有MIB,不管是否配置此命令,均可讀取所有OSPF進程的相關信息。
如果指定的process-id不存在,配置OSPF進程綁定命令時將會提示OSPF進程不存在,無法完成配置。
如果配置了OSPF進程綁定MIB,若刪除process-id對應的OSPF進程,則同時刪除OSPF進程綁定MIB配置,MIB綁定到進程號最小的OSPF進程上。
【舉例】
# 配置OSPF進程100綁定MIB。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ospf mib-binding 100
ospf mtu-enable命令用來配置DD報文中MTU域的值為發送該報文接口的MTU值。
undo ospf mtu-enable命令用來恢複缺省情況。
【命令】
ospf mtu-enable
undo ospf mtu-enable
【缺省情況】
接口發送的DD報文中MTU域的值為0。
【視圖】
接口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使用指導】
當配置了該命令後,接收到DD報文時會檢查報文中的MTU值是否大於接收接口的MTU值,如果大於則將報文丟棄。
【舉例】
# 指定接口Vlan-interface10在發送DD報文時,填寫MTU值域。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interface vlan-interface 10
[Sysname-Vlan-interface10] ospf mtu-enable
ospf network-type命令用來配置OSPF接口的網絡類型。
undo ospf network-type命令用來恢複為缺省情況。
【命令】
ospf network-type { broadcast | nbma | p2mp [ unicast ] | p2p [ peer-address-check ] }
undo ospf network-type
【缺省情況】
OSPF接口網絡類型的缺省值為廣播類型。
【視圖】
接口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參數】
broadcast:配置接口的網絡類型為廣播類型。
nbma:配置接口的網絡類型為NBMA類型。
p2mp:配置接口的網絡類型為點到多點類型。
unicast:P2MP類型支持單播發送報文,缺省情況下是組播方式發送報文。
p2p:配置接口的網絡類型為點到點類型。
peer-address-check:配置建立鄰接關係必須在同一網段的檢查功能,即在接收Hello報文時,對端的IP地址與當前接口必須在同一網段。
【使用指導】
如果在廣播網絡上有不支持組播地址的路由器,可以將接口的網絡類型改為NBMA。
接口的網絡類型為NBMA或P2MP(unicast)時,必須使用peer命令來配置鄰接點。
如果一網段內隻有兩台路由器運行OSPF協議,也可以將接口的網絡類型改為點到點。
接口的網絡類型為P2MP(unicast)時,OSPF協議在該接口上發送的報文均為單播報文。
【舉例】
# 將接口Vlan-interface10設置為NBMA類型。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interface vlan-interface 10
[Sysname-Vlan-interface10] ospf network-type nbma
【相關命令】
· ospf dr-priority
ospf packet-size命令用來配置接口發送OSPF報文的最大長度。
undo ospf packet-size命令用來恢複缺省情況。
【命令】
ospf packet-size value
undo ospf packet-size
【缺省情況】
接口發送OSPF報文的最大長度為本接口的IP MTU值。
【視圖】
接口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參數】
value:配置接口發送OSPF報文的最大長度,取值範圍為500~10000,單位為字節。
【使用指導】
接口取ospf packet-size配置值和本接口IP MTU中的較小值作為發送OSPF報文的最大長度。
本命令用於需要對接口發送OSPF報文的大小進行限製的場景。
【舉例】
# 配置接口Vlan-interface10發送OSPF報文的最大長度為1000字節。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interface vlan 10
[Sysname-Vlan-interface10] ospf packet-size 1000
ospf prefix-suppression命令用來抑製接口進行前綴發布。
undo ospf prefix-suppression命令用來恢複缺省情況。
【命令】
ospf prefix-suppression [ disable ]
undo ospf prefix-suppression
【缺省情況】
不抑製接口進行前綴發布。
【視圖】
接口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參數】
disable:不抑製接口進行前綴發布。
【使用指導】
如果OSPF進程配置了抑製前綴發布,但某個接口不想進行抑製,此時可以配置本命令並指定disable參數。
接口配置不能抑製從地址對應的前綴。
具體內容請參見命令prefix-suppression中的使用指導。
【舉例】
# 抑製接口Vlan-interface10進行前綴發布。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interface vlan-interface 10
[Sysname-Vlan-interface10] ospf prefix-suppression
【相關命令】
· prefix-suppression
ospf primary-path-detect bfd命令用來使能OSPF協議中主用鏈路的BFD檢測功能。
undo ospf primary-path-detect bfd命令用來關閉OSPF協議中主用鏈路的BFD檢測功能。
【命令】
ospf primary-path-detect bfd { ctrl | echo }
undo ospf primary-path-detect bfd
【缺省情況】
OSPF協議中主用鏈路的BFD檢測功能處於關閉狀態。
【視圖】
接口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參數】
ctrl:配置通過工作於控製報文方式的BFD會話對主用鏈路進行檢測。
echo:配置通過工作於echo報文方式的BFD會話對主用鏈路進行檢測。
【使用指導】
配置本功能後,OSPF協議的快速重路由特性和PIC特性中的主用鏈路將使用BFD進行檢測。
【舉例】
# 在接口Vlan-interface10上配置OSPF協議快速重路由特性中主用鏈路使能BFD(Ctrl方式)檢測功能。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ospf 1
[Sysname-ospf-1] fast-reroute lfa
[Sysname-ospf-1] quit
[Sysname] interface vlan-interface 10
[Sysname-Vlan-interface10] ospf primary-path-detect bfd ctrl
# 在接口Vlan-interface11上配置OSPF協議PIC特性中主用鏈路使能BFD(Echo方式)檢測功能。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ospf 1
[Sysname-ospf-1] pic additional-path-always
[Sysname-ospf-1] quit
[Sysname] bfd echo-source-ip 1.1.1.1
[Sysname] interface vlan-interface 11
[Sysname-Vlan-interface11] ospf primary-path-detect bfd echo
ospf timer dead命令用來設置OSPF的鄰居失效時間。
undo ospf timer dead命令用來恢複缺省情況。
【命令】
ospf timer dead seconds
undo ospf timer dead
【缺省情況】
P2P、Broadcast類型接口的OSPF鄰居失效的時間為40秒;P2MP、NBMA類型接口的OSPF鄰居失效的時間為120秒。
【視圖】
接口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參數】
seconds:OSPF鄰居失效的時間,取值範圍為1~2147483647,單位為秒。
【使用指導】
OSPF鄰居的失效時間是指:在該時間間隔內,若未收到鄰居的Hello報文,就認為該鄰居已失效。dead seconds值至少應為hello seconds值的4倍,同一網段上的接口的dead seconds也必須相同。
【舉例】
# 配置接口Vlan-interface10上的鄰居失效時間為60秒。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interface vlan-interface 10
[Sysname-Vlan-interface10] ospf timer dead 60
【相關命令】
· ospf timer hello
ospf timer hello命令用來配置接口發送Hello報文的時間間隔。
undo ospf timer hello命令用來恢複缺省情況。
【命令】
ospf timer hello seconds
undo ospf timer hello
【缺省情況】
P2P、Broadcast類型接口發送Hello報文的時間間隔為10秒;P2MP、NBMA類型接口發送Hello報文的時間間隔為30秒。
【視圖】
接口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參數】
seconds:接口發送Hello報文的時間間隔,取值範圍為1~65535,單位為秒。
【使用指導】
seconds的值越小,發現網絡拓撲改變的速度越快,對係統資源的開銷也就越大。同一網段上的接口的seconds必須相同。
【舉例】
# 配置接口Vlan-interface10發送Hello報文的時間間隔為20秒。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interface vlan-interface 10
[Sysname-Vlan-interface10] ospf timer hello 20
【相關命令】
· ospf timer dead
ospf timer poll命令用來配置在NBMA接口上向狀態為down的鄰居路由器發送輪詢Hello報文的時間間隔。
undo ospf timer poll命令用來恢複缺省情況。
【命令】
ospf timer poll seconds
undo ospf timer poll
【缺省情況】
在NBMA接口上向狀態為down的鄰居路由器發送輪詢Hello報文的時間間隔為120秒。
【視圖】
接口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參數】
seconds:向狀態為down的鄰居路由器發送輪詢Hello報文的時間間隔,取值範圍為1~2147483647,單位為秒。
【使用指導】
在NBMA的網絡上,當鄰居失效後,將按輪詢時間間隔定期地發送Hello報文。用戶可配置輪詢時間間隔以指定該接口在與相鄰路由器構成鄰居關係之前發送Hello報文的時間間隔。
發送輪詢Hello報文的時間間隔至少應為發送Hello報文時間間隔的4倍。
【舉例】
# 配置接口上Vlan-interface10發送輪詢Hello報文的時間間隔為130秒。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interface vlan-interface 10
[Sysname-Vlan-interface10] ospf timer poll 130
【相關命令】
· ospf timer hello
ospf timer retransmit命令用來配置接口重傳LSA的時間間隔。
undo ospf timer retransmit命令用來恢複缺省情況。
【命令】
ospf timer retransmit seconds
undo ospf timer retransmit
【缺省情況】
接口重傳LSA的時間間隔為5秒。
【視圖】
接口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參數】
seconds:接口重傳LSA的時間間隔,取值範圍為1~3600,單位為秒。
【使用指導】
當一台路由器向它的鄰居發送一條LSA後,需要等到對方的確認報文。若在該重傳LSA的時間間隔內未收到對方的確認報文,就會重傳這條LSA。
請合理配置接口重傳LSA的時間間隔,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重傳。比如,對於低速鏈路,可以適當把這個時間間隔值設置大一點。
【舉例】
# 指定接口Vlan-interface10與鄰接路由器之間傳送LSA的重傳間隔為8秒。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interface vlan-interface 10
[Sysname-Vlan-interface10] ospf timer retransmit 8
ospf trans-delay命令用來配置接口對LSA的傳輸延遲時間。
undo ospf trans-delay命令用來恢複缺省情況。
【命令】
ospf trans-delay seconds
undo ospf trans-delay
【缺省情況】
接口對LSA的傳輸延遲時間為1秒。
【視圖】
接口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參數】
seconds:接口對LSA的傳輸延遲時間,取值範圍為1~3600,單位為秒。
【使用指導】
LSA在本路由器的LSDB中會隨時間老化(LSA的老化時間每秒鍾加1),但在網絡的傳輸過程中卻不會,所以有必要在發送之前在LSA的老化時間上增加一定的延遲時間。此配置對低速率的網絡尤其重要。
【舉例】
# 指定接口Vlan-interface10上傳送LSA的時延值為3秒。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interface vlan-interface 10
[Sysname-Vlan-interface10] ospf trans-delay 3
ospf troubleshooting max-number命令用來配置OSPF記錄鄰居關係斷開的故障檢測信息的最大個數。
undo ospf troubleshooting max-number命令用來恢複缺省情況。
僅Release 6342及以上版本支持本命令。
【命令】
ospf troubleshooting max-number number
undo ospf troubleshooting max-number
【缺省情況】
OSPF記錄鄰居關係斷開的故障檢測信息的最大個數為100。
【視圖】
係統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參數】
number:OSPF記錄鄰居關係斷開的故障檢測信息的最大個數,取值範圍為0~65535。取值為0表示OSPF不記錄鄰居關係斷開的故障檢測信息。
【舉例】
# 配置OSPF記錄鄰居關係斷開的故障檢測信息的最大個數為50。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ospf troubleshooting max-number 50
ospf ttl-security命令用來開啟接口的OSPF GTSM功能。
ospf ttl-security disable命令用來關閉接口的OSPF GTSM功能。
undo ospf ttl-security命令用來恢複缺省情況。
【命令】
ospf ttl-security [ hops hop-count | disable ]
undo ospf ttl-security
【缺省情況】
接口的OSPF GTSM功能與其所在區域OSPF GTSM功能的狀態保持一致。
【視圖】
接口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參數】
hops hop-count:指定接口收到OSPF報文並進行安全檢測時,允許接收到的報文所經過的最大跳數。hop-count表示最大跳數,取值範圍為1~254。對於OSPF普通鄰居,缺省值為1;對於OSPF虛連接鄰居,缺省值為255。
disable:關閉接口的GTSM功能。
【使用指導】
開啟OSPF報文的GTSM功能後,會對來自OSPF普通鄰居和虛連接鄰居的報文進行安全檢測。當設備在接口上收到OSPF報文時,會判斷報文的TTL是否在255-“hop-count”+1到255之間。如果在,就上送報文;否則直接丟棄報文。從而使設備能夠避免受到CPU利用(CPU-utilization)類型的攻擊(如CPU過載),增強係統的安全性。
執行本命令後,設備會將發送報文的初始TTL設置為255,這就要求本地設備和鄰居設備上同時配置本特性,指定的hop-count值可以不同,隻要能夠通過安全檢測即可。
如果接口上配置了OSPF GTSM功能,接口OSPF GTSM功能的狀態以接口的配置為準,不受接口所在區域OSPF GTSM功能的影響。如果接口上未配置OSPF GTSM功能,接口OSPF GTSM功能的狀態以區域的配置為準。
如果區域中配置了虛連接,建議用戶隻在區域視圖下開啟GTSM功能,當且僅當用戶已經明確知道哪些接口是用來發送和接收虛連接的OSPF報文時,可以在所有這些接口下開啟OSPF的GTSM功能,否則可能會導致虛連接兩端的路由器丟棄接收到的OSPF報文。
【舉例】
# 開啟接口Vlan-interface10的GTSM功能,並指定最大跳數為254。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interface vlan-interface 10
[Sysname-Vlan-interface10] ospf ttl-security hops 254
# 在區域視圖下開啟OSPF報文的GTSM功能,再在接口Vlan-interface10下關閉OSPF報文的GTSM功能。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ospf 100
[Sysname-ospf-100] area 1
[Sysname-ospf-100-area-0.0.0.1] ttl-security
[Sysname-ospf-100-area-0.0.0.1] quit
[Sysname-ospf-100] quit
[Sysname] interface vlan-interface 10
[Sysname-Vlan-interface10] ospf ttl-security disable
【相關命令】
· ttl-security (OSPF area view)
peer命令用來配置NBMA網絡或P2MP單播網絡的鄰居。
undo peer命令用來刪除指定的NBMA網絡或P2MP單播網絡的鄰居。
【命令】
peer ip-address [ cost cost-value | dr-priority priority ]
undo peer ip-address
【缺省情況】
未配置鄰居。
【視圖】
OSPF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參數】
ip-address:鄰居的IP地址。
cost cost-value:鄰居的開銷值,取值範圍為1~65535。
dr-priority priority:鄰居的優先級,取值範圍為0~255,缺省值為1。
【使用指導】
NBMA網絡或P2MP單播網絡采用單播形式發送協議報文,必須手工指定鄰居。
本命令設置的開銷值僅用於P2MP鏈路上建立的鄰居,如果沒有配置開銷值,去往該鄰居的花費等於接口的開銷值。
本命令設置的優先級僅用於表示路由器是否主動向該鄰居發送Hello報文,並不用於實際的DR選舉,ospf dr-priority命令設置的優先級用於實際的DR選舉。
【舉例】
# 指定鄰居的IP地址為1.1.1.1。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ospf 100
[Sysname-ospf-100] peer 1.1.1.1
【相關命令】
· ospf dr-priority
pic命令用來使能前綴無關收斂功能。
undo pic命令用來關閉前綴無關收斂功能。
【命令】
pic [ additional-path-always ]
undo pic
【缺省情況】
前綴無關收斂功能處於使能狀態。
【視圖】
OSPF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參數】
additional-path-always:支持非直連的次優路由作為備份。
【使用指導】
PIC(Prefix Independent Convergence,前綴無關收斂),即收斂時間與前綴數量無關,加快收斂速度。傳統的路由計算快速收斂都與前綴數量相關,收斂時間與前綴數量成正比。OSPF隻實現區域間路由以及外部路由的前綴無關收斂。
OSPF快速重路由功能和PIC同時配置時,OSPF快速重路由功能生效。
【舉例】
# 使能OSPF協議的PIC支持非直連次優路由做備份功能。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ospf 1
[Sysname-ospf-1] pic additional-path-always
preference命令用來配置OSPF協議的路由優先級。
undo preference命令用來取消OSPF協議的路由優先級的配置。
【命令】
preference [ ase ] { preference | route-policy route-policy-name } *
undo preference [ ase ]
【缺省情況】
對於自治係統內部路由,OSPF協議的路由優先級為10;對於自治係統外部路由,OSPF協議的路由優先級為150。
【視圖】
OSPF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參數】
ase:配置OSPF協議對自治係統外部路由的優先級。如果未指定該參數,則配置的是OSPF協議對自治係統內部路由的優先級。
preference:OSPF協議的路由優先級,取值範圍為1~255。優先級的值越小,其實際的優先程度越高。
route-policy route-policy-name:應用路由策略,對特定的路由設置優先級。route-policy-name是路由策略名稱,為1~63個字符的字符串,區分大小寫。
【使用指導】
由於路由器上可能同時運行多個動態路由協議,就存在各個路由協議之間路由信息共享和選擇的問題,所以為每一種路由協議指定了一個缺省的優先級。在不同的路由協議發現去往同一目的地的多條路由時,優先級高的協議發現的路由將被選中以轉發IP報文。
配置了route-policy參數後,如果route-policy中對某些匹配的路由優先級進行了修改,則這些匹配的路由取route-policy修改的優先級,其它路由的優先級均取preference命令所設的值。
【舉例】
# 配置OSPF協議對自治係統外部路由的優先級為200。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ospf 100
[Sysname-ospf-100] preference ase 200
# 配置OSPF協議對自治係統內部路由的優先級,匹配路由策略pre的路由優先級為100,未匹配的路由優先級為150。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ip prefix-list test index 10 permit 100.1.1.0 24
[Sysname] route-policy pre permit node 10
[Sysname-route-policy-pre-10] if-match ip address prefix-list test
[Sysname-route-policy-pre-10] apply preference 100
[Sysname-route-policy-pre-10] quit
[Sysname] ospf 100
[Sysname-ospf-100] preference route-policy pre 150
prefix-priority命令用來使能OSPF的前綴按優先權快速收斂功能。
undo prefix-priority命令用來關閉OSPF的前綴按優先權快速收斂功能。
【命令】
prefix-priority route-policy route-policy-name
undo prefix-priority
【缺省情況】
OSPF的前綴按優先權快速收斂功能處於關閉狀態。
【視圖】
OSPF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參數】
route-policy route-policy-name:應用路由策略,對特定的路由前綴設置優先權。route-policy-name是路由策略名稱,為1~63個字符的字符串,區分大小寫。
【使用指導】
通過策略指定優先權,不同前綴按優先權順序下發,由高到低分為4個優先權(Critical、High、Medium和Low),如果一條路由符合多個收斂優先權的匹配規則,則這些收斂優先權中最高者當選為路由的收斂優先權。
OSPF路由的32位主機路由為Medium優先權,其它為Low優先權。
【舉例】
# 配置通過路由策略pre修改特定路由前綴的優先權為Medium。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ip prefix-list test index 10 permit 100.1.1.0 24
[Sysname] route-policy pre permit node 10
[Sysname-route-policy-pre-10] if-match ip address prefix-list test
[Sysname-route-policy-pre-10] apply prefix-priority medium
[Sysname-route-policy-pre-10] quit
[Sysname] ospf 100
[Sysname-ospf-100] prefix-priority route-policy pre
prefix-suppression命令用來抑製OSPF進程進行前綴發布。
undo prefix-suppression命令用來恢複缺省情況。
【命令】
prefix-suppression
undo prefix-suppression
【缺省情況】
不抑製OSPF進程進行前綴發布。
【視圖】
OSPF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使用指導】
OSPF使能網段時會將接口上匹配該網段的所有網段路由與主機路由都通過LSA發布,但有時候主機路由或網段路由是不希望被發布的。通過前綴抑製配置,可以減少LSA中攜帶不需要的前綴,即不發布某些網段路由和主機路由,從而提高網絡安全性,加快路由收斂。
如果需要抑製前綴發布,建議整個OSPF網絡都配置本命令。
全局配置不能抑製從地址、LoopBack接口以及處於抑製狀態的接口對應的前綴。如果想對LoopBack接口或處於抑製狀態的接口進行抑製,可以通過配置接口前綴抑製(ospf prefix-suppression命令)來實現。
當使能前綴抑製時,具體情況如下:
· P2P或P2MP類型網絡:Type-1 LSA中不發布接口的主地址,即Type-1 LSA中鏈路類型為3的Stub鏈路被抑製,不生成接口路由,但其他路由信息可以正常計算,不會影響流量轉發。
· 廣播類型或者NBMA網絡:DR發布的Type-2 LSA的掩碼字段會填成32位,即不生成網段路由,但其他路由信息可以正常計算,不會影響流量轉發。另外,如果沒有鄰居,發布的Type-1 LSA中也不發布接口的主地址,即Type-1 LSA中鏈路類型為3的Stub鏈路被抑製。
【舉例】
# 抑製OSPF進程1的前綴發布。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ospf 1
[Sysname-ospf-1] prefix-suppression
【相關命令】
· ospf prefix-suppression
reset ospf event-log命令用於清除OSPF的日誌信息。
【命令】
reset ospf [ process-id ] event-log [ lsa-flush | peer | spf ]
【視圖】
用戶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參數】
process-id:OSPF進程號,取值範圍為1~65535。如果未指定本參數,則清除所有OSPF進程的日誌信息。
lsa-flush:LSA老化日誌信息個數。
peer:清除鄰居的日誌信息。
spf:清除路由計算的日誌信息。
【使用指導】
如果未指定日誌類型,則所有日誌信息都被清除。
【舉例】
# 清除所有OSPF進程路由計算的日誌信息。
<Sysname> reset ospf event-log spf
【相關命令】
· display ospf event-log
reset ospf event-log hello命令用於清除OSPF接收或發送Hello報文的日誌信息。
僅Release 6342及以上版本支持本命令。
【命令】
reset ospf [ process-id ] event-log hello { received [ abnormal | dropped ] | sent [ abnormal | failed ] }
【視圖】
用戶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參數】
process-id:清除指定OSPF進程接收或發送Hello報文的日誌信息,process-id表示OSPF進程號,取值範圍為1~65535。如果未指定本參數,則清除所有OSPF進程的日誌信息。
received:清除接收Hello報文的日誌信息。
sent:清除發送Hello報文的日誌信息。
abnormal:清除發送或者接收異常Hello報文的日誌信息。異常Hello報文指的是發送或接收到的Hello報文的時間間隔大於或等於1.5倍Hello定時器的報文。
dropped:清除丟棄接收到的Hello報文的日誌信息個數。
failed:清除發送失敗的Hello報文的日誌信息。
【舉例】
# 清除所有OSPF進程發送Hello報文的日誌信息。
<Sysname> reset ospf event-log hello sent
【相關命令】
· display ospf event-log hello
reset ospf process命令用來重啟OSPF進程。
【命令】
reset ospf [ process-id ] process [ graceful-restart ]
【視圖】
用戶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參數】
process-id:OSPF進程號,取值範圍為1~65535。如果不指定該參數,則重啟所有的OSPF進程。
graceful-restart:以GR方式重啟OSPF進程。
【使用指導】
使用reset ospf process命令重啟OSPF,可以獲得如下結果:
· 可以立即清除無效的LSA,而不必等到LSA超時。
· 如果改變了Router ID,該命令的執行會導致新的Router ID生效。
· 方便重新選舉DR、BDR。
· 重啟前的OSPF配置不會丟失。
執行該命令後,係統提示用戶確認是否重啟OSPF協議。
【舉例】
# 重啟所有OSPF進程。
<Sysname> reset ospf process
Reset OSPF process? [Y/N]:y
reset ospf redistribution命令用來重新向OSPF引入外部路由。
【命令】
reset ospf [ process-id ] redistribution
【視圖】
用戶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參數】
process-id:OSPF進程號,取值範圍為1~65535。如果不指定本參數,則所有OSPF進程都將重新引入外部路由。
【舉例】
# 重新向OSPF引入外部路由。
<Sysname> reset ospf redistribution
reset ospf statistics命令用來清除OSPF的統計信息。
【命令】
reset ospf [ process-id ] statistics
【視圖】
用戶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參數】
process-id:OSPF進程號,取值範圍為1~65535,清除指定OSPF進程的統計信息。
【舉例】
# 清除所有OSPF進程的統計信息。
<Sysname> reset ospf statistics
【相關命令】
· display ospf statistics
reset ospf troubleshooting命令用來清除OSPF鄰居關係斷開的故障檢測信息。
僅Release 6342及以上版本支持本命令。
【命令】
reset ospf troubleshooting
【視圖】
用戶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舉例】
# 清除OSPF鄰居關係斷開的故障檢測信息。
<Sysname> reset ospf troubleshooting
【相關命令】
· display ospf troubleshooting
rfc1583 compatible命令用來開啟兼容RFC 1583的路由選擇優先規則的功能。
undo rfc1583 compatible命令用來關閉兼容RFC 1583的路由選擇優先規則的功能。
【命令】
rfc1583 compatible
undo rfc1583 compatible
【缺省情況】
兼容RFC 1583的路由選擇優先規則的功能處於開啟狀態。
【視圖】
OSPF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使用指導】
當有多條路徑可以到達同一個外部路由時,在選擇最優路由的問題上,RFC 2328中定義的選路規則與RFC 1583的有所不同,進行此配置可以兼容RFC 1583中定義的規則。
具體的選路規則如下:
(1) 當RFC 2328兼容RFC 1583時,所有到達ASBR的路由優先級相同。當RFC 2328不兼容RFC 1583時,非骨幹區的區域內路由優先級最高,區域間路由與骨幹區區域內路由優先級相同,優選非骨幹區的區域內路由,盡量減少骨幹區的負擔;
(2) 若存在多條優先級相同的路由時,按開銷值優選,優選開銷值小的路由;
(3) 若存在多條開銷值相同路由時,按路由來源區域的區域ID選擇,優選區域ID大的路由。
為了避免路由環路,同一路由域內的路由器建議統一配置相同規則。
【舉例】
# 關閉兼容RFC 1583的路由選擇規則的功能。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ospf 100
[Sysname-ospf-100] undo rfc1583 compatible
router id命令用來配置全局Router ID。
undo router id命令用來恢複缺省情況。
【命令】
router id router-id
undo router id
【缺省情況】
未配置全局Router ID。
【視圖】
係統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參數】
router-id:IPv4地址形式的Router ID。
【使用指導】
一些動態路由協議要求使用Router ID,如果在啟動這些路由協議時沒有指定Router ID,則缺省使用全局路由器ID。
如果配置了全局路由器ID,則使用配置的值作為Router ID。如果沒有配置全局路由器ID,則按照下麵的規則進行選擇:
(1) 如果存在配置IP地址的Loopback接口,則選擇Loopback接口地址中最大的作為Router ID。
(2) 如果沒有配置IP地址的Loopback接口,則從其他接口的IP地址中選擇最大的作為Router ID(不考慮接口的up/down狀態)。
存在主備的情況下,係統將備份命令行配置的Router ID或從接口地址中選擇出來的Router ID。主備倒換後,係統將檢查從地址中選出的Router ID的有效性,如果無效將重新進行選擇。
當且僅當被選為Router ID的接口IP地址被刪除或被修改時,才觸發重新選擇過程,其他情況不觸發重新選擇的過程。例如,以下情況不會觸發Router ID重新選擇的過程:
· 接口down。
· 已經選取了一個非Loopback接口地址後又配置了一個Loopback接口地址。
· 配置一個更大的接口地址。
Router ID改變之後,各協議需要通過手工執行reset命令才會獲取新的Router ID。
【舉例】
# 配置全局Router ID為1.1.1.1。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router id 1.1.1.1
silent-interface命令用來禁止接口收發OSPF報文。
undo silent-interface命令用來取消禁止接口收發OSPF報文的配置。
【命令】
silent-interface { interface-type interface-number | all }
undo silent-interface { interface-type interface-number | all }
【缺省情況】
允許接口收發OSPF報文。
【視圖】
OSPF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參數】
interface-type interface-number:接口類型和接口號,禁止指定OSPF接口收發OSPF報文。
all:禁止所有OSPF接口收發OSPF報文。
【使用指導】
如果要使OSPF路由信息不被某一網絡中的路由器獲得,可使用本命令禁止在此接口上收發OSPF報文。
【舉例】
# 禁止接口Vlan-interface10收發OSPF報文。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ospf 100
[Sysname-ospf-100] silent-interface vlan-interface 10
snmp trap rate-limit命令用來配置OSPF在指定時間間隔內允許輸出的告警信息條數。
undo snmp trap rate-limit命令用來恢複缺省情況。
【命令】
snmp trap rate-limit interval trap-interval count trap-number
undo snmp trap rate-limit
【缺省情況】
OSPF在10秒內允許輸出7條告警信息。
【視圖】
OSPF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參數】
interval trap-interval:指定允許輸出告警信息的時間間隔,取值範圍為2~60,單位為秒。
count trap-number:在指定時間間隔內允許輸出的告警信息條數,取值範圍為0~300,為0時表示不輸出告警信息。
【舉例】
# 配置OSPF在5秒內允許輸出10條告警信息。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ospf 100
[Sysname-ospf-100] snmp trap rate-limit interval 5 count 10
snmp-agent trap enable ospf命令用來開啟OSPF的告警功能。
undo snmp-agent trap enable ospf命令用來關閉OSPF的告警功能。
【命令】
snmp-agent trap enable ospf [ authentication-failure | bad-packet | config-error | grhelper-status-change | grrestarter-status-change | if-state-change | lsa-maxage | lsa-originate | lsdb-approaching-overflow | lsdb-overflow | neighbor-state-change | nssatranslator-status-change | retransmit | virt-authentication-failure | virt-bad-packet | virt-config-error | virt-retransmit | virtgrhelper-status-change | virtif-state-change | virtneighbor-state-change ] *
undo snmp-agent trap enable ospf [ authentication-failure | bad-packet | config-error | grhelper-status-change | grrestarter-status-change | if-state-change | lsa-maxage | lsa-originate | lsdb-approaching-overflow | lsdb-overflow | neighbor-state-change | nssatranslator-status-change | retransmit | virt-authentication-failure | virt-bad-packet | virt-config-error | virt-retransmit | virtgrhelper-status-change | virtif-state-change | virtneighbor-state-change ] *
【缺省情況】
OSPF的告警功能處於開啟狀態。
【視圖】
係統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參數】
authentication-failure:接口認證失敗。
bad-packet:接收了錯誤報文。
config-error:接口配置錯誤。
grhelper-status-change:鄰居GR Helper狀態變化。
grrestarter-status-change:GR Restarter狀態變化。
if-state-change:接口狀態變化。
lsa-maxage:LSA的max age。
lsa-originate:本地生成LSA。
lsdb-approaching-overflow:LSDB接近溢出。
lsdb-overflow:LSDB溢出。
neighbor-state-change:鄰居狀態變化。
nssatranslator-status-change:NSSA轉換路由器狀態變化。
retransmit:接口接收和轉發報文。
virt-authentication-failure:虛接口認證失敗。
virt-bad-packet:虛接口接收錯誤報文。
virt-config-error:虛接口配置錯誤。
virt-retransmit:虛接口接收和轉發報文。
virtgrhelper-status-change:虛接口鄰居GR Helper狀態變化。
virtif-state-change:虛接口狀態變化。
virtneighbor-state-change:虛接口鄰居狀態變化。
【舉例】
# 關閉OSPF的告警功能。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undo snmp-agent trap enable ospf
spf-schedule-interval命令用來配置OSPF路由計算的時間間隔。
undo spf-schedule-interval命令用來恢複缺省情況。
【命令】
spf-schedule-interval maximum-interval [ minimum-interval [ incremental-interval ] ]
undo spf-schedule-interval
【缺省情況】
OSPF路由計算的最大時間間隔為5秒,最小時間間隔為50毫秒,時間間隔懲罰增量為200毫秒。
【視圖】
OSPF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參數】
maximum-interval:OSPF路由計算的最大時間間隔,取值範圍為1~60,單位為秒。
minimum-interval:OSPF路由計算的最小時間間隔,取值範圍為10~60000,單位為毫秒。
incremental-interval:OSPF路由計算的時間間隔懲罰增量,取值範圍為10~60000,單位為毫秒。
【使用指導】
根據本地維護的LSDB,運行OSPF協議的路由器通過SPF算法計算出以自己為根的最短路徑樹,並根據這一最短路徑樹決定到目的網絡的下一跳。通過調節SPF的計算間隔,可以抑製網絡頻繁變化可能導致的帶寬資源和路由器資源被過多占用的問題。
本命令在網絡變化不頻繁的情況下將連續路由計算的時間間隔縮小到minimum-interval,而在網絡變化頻繁的情況下可以進行相應懲罰,將等待時間按照配置的懲罰增量延長,最大不超過maximum-interval。
minimum-interval和incremental-interval配置值不允許大於maximum-interval配置值。
【舉例】
# 設置OSPF路由計算最大時間間隔為10秒,最小時間間隔為500毫秒,懲罰增量為300毫秒。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ospf 100
[Sysname-ospf-100] spf-schedule-interval 10 500 300
stub命令用來配置一個區域為Stub區域。
undo stub命令用來恢複缺省情況。
【命令】
stub [ default-route-advertise-always | no-summary ] *
undo stub
【缺省情況】
沒有區域被設置為Stub區域。
【視圖】
OSPF區域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參數】
default-route-advertise-always:該參數隻用於Stub區域的ABR,配置後,ABR向Stub區域內發布缺省路由的Type-3 LSA時不檢查骨幹區域是否存在FULL狀態的鄰居。如果未指定本參數,ABR向Stub區域內發布缺省路由的Type-3 LSA時需要檢查骨幹區域是否存在FULL狀態的鄰居,如果不存在FULL狀態的鄰居,則ABR不會向Stub區域內發布缺省路由的Type-3 LSA。
no-summary:該參數隻用於Stub區域的ABR,配置後,ABR隻向Stub區域內發布一條缺省路由的Type-3 LSA,不生成任何其它Type-3 LSA(這種區域又稱為Totally Stub區域)。
【使用指導】
如果要將一個區域配置成Stub區域,則該區域中的所有路由器都必須配置此屬性。
多次執行本命令,最後一次執行的命令生效。
【舉例】
# 將OSPF區域1設置為Stub區域。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ospf 100
[Sysname-ospf-100] area 1
[Sysname-ospf-100-area-0.0.0.1] stub
【相關命令】
· default-cost (OSPF area view)
stub-router命令用來配置當前路由器為Stub路由器。
undo stub-router命令用來恢複缺省情況。
【命令】
stub-router [ external-lsa [ max-metric-value ] | include-stub | on-startup seconds | summary-lsa [ max-metric-value ] ] *
undo stub-router
【缺省情況】
當前路由器沒有被配置為Stub路由器。
【視圖】
OSPF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參數】
external-lsa max-metric-value:路由器發布的外部LSA鏈路度量值。max-metric-value表示鏈路度量值,取值範圍為1~16777215,缺省值為16711680。
include-stub:路由器發布的Router-LSA中,鏈路類型為3的Stub鏈路度量值將設置為最大值65535。
on-startup seconds:在路由器重啟期間,路由器作為Stub路由器。seconds表示超時時間,取值範圍為5~86400,單位為秒。
summary-lsa max-metric-value:路由器發布的3類LSA鏈路度量值。max-metric-value表示鏈路度量值,取值範圍為1~16777215,缺省值為16711680。
【使用指導】
通過將當前路由器配置為Stub路由器,在該路由器發布的Router-LSA中,當鏈路類型取值為3表示連接到Stub網絡時,鏈路度量值不變;當鏈路類型為1、2、4分別表示通過P2P鏈路與另一路由器相連、連接到傳送網絡、虛連接時,鏈路度量值將設置為最大值65535。這樣其鄰居計算出這條路由的開銷就會很大,如果鄰居上有到這個目的地址開銷更小的路由,則數據不會通過這個Stub路由器轉發。
【舉例】
# 配置當前路由器為Stub路由器。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ospf 100
[Sysname-ospf-100] stub-router
transmit-pacing命令用來配置接口發送LSU報文的時間間隔和一次發送LSU報文的最大個數。
undo transmit-pacing命令用來恢複缺省情況。
【命令】
transmit-pacing interval interval count count
undo transmit-pacing
【缺省情況】
接口發送LSU報文的時間間隔為20毫秒,一次最多發送3個LSU報文。
【視圖】
OSPF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參數】
interval interval:接口發送LSU報文的時間間隔,interval的取值範圍為10~1000,單位為毫秒。當路由器上使能OSPF功能的接口數比較多時,建議增大該值,以控製路由器每秒鍾發送LSU報文的總數。
count count:接口一次發送LSU報文的最大個數,count的取值範圍為1~200。當路由器上使能OSPF功能的接口數比較多時,建議減小該值,以控製路由器每秒鍾發送LSU報文的總數。
【舉例】
# 配置OSPF進程1的所有接口發送LSU報文的時間間隔為30毫秒,一次最多發送10個LSU報文。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ospf 1
[Sysname-ospf-1] transmit-pacing interval 30 count 10
ttl-security命令用來開啟區域的OSPF GTSM功能。
undo ttl-security命令用來關閉區域的OSPF GTSM功能。
【命令】
ttl-security [ hops hop-count ]
undo ttl-security
【缺省情況】
區域的OSPF GTSM功能處於關閉狀態。
【視圖】
OSPF區域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參數】
hops hop-count:指定接口收到OSPF報文並進行安全檢測時,允許接收的報文所經過的路由器的最大跳數。hop-count表示最大跳數,取值範圍為1~254,如果未指定本參數,對於OSPF普通鄰居,缺省值為1;對於OSPF虛連接鄰居,缺省值為255。
【使用指導】
在OSPF區域視圖下開啟GTSM功能後,會對來自OSPF普通鄰居和虛連接鄰居的報文進行安全檢測。當設備從某個接口上收到一個OSPF報文時,會判斷報文的TTL是否在255-“hop-count” +1到255之間。如果在,就上送報文;否則直接丟棄報文。從而使設備能夠避免受到CPU利用(CPU-utilization)類型的攻擊(如CPU過載),增強係統的安全性。
執行本命令後,設備會將發送報文的初始TTL設置為255,這就要求本地設備和鄰居設備上同時配置本特性,指定的hop-count值可以不同,隻要能夠通過安全檢測即可。
如果接口上配置了OSPF GTSM功能,接口OSPF GTSM功能的狀態以接口的配置為準,不受接口所在區域OSPF GTSM功能的影響。如果接口上未配置OSPF GTSM功能,接口OSPF GTSM功能的狀態以區域的配置為準。
如果區域中配置了虛連接,建議用戶指定hops參數,配置時需要考慮虛連接發送的OSPF報文所經過的路由器的最大跳數。同時建議用戶隻在區域視圖下開啟GTSM功能,當且僅當用戶已經明確知道了哪些接口是用來發送和接收虛連接的OSPF報文時,可以在所有這些接口下開啟OSPF的GTSM功能,否則可能會導致虛連接兩端的路由器丟棄接收到的OSPF報文。
【舉例】
# 配置在OSPF區域視圖下開啟GTSM功能。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ospf 100
[Sysname-ospf-100] area 1
[Sysname-ospf-100-area-0.0.0.1] ttl-security
【相關命令】
· ospf ttl-security
vlink-peer命令用來創建並配置一條虛連接。
undo vlink-peer命令用來刪除一條已有的虛連接。
【命令】
vlink-peer router-id [ dead seconds | hello seconds | { { hmac-md5 | md5 } key-id { cipher | plain } string | simple { cipher | plain } string } | retransmit seconds | trans-delay seconds ] *
undo vlink-peer router-id [ dead | hello | { hmac-md5 | md5 } key-id | retransmit | simple | trans-delay ] *
【缺省情況】
不存在虛鏈接。
【視圖】
OSPF區域視圖
【缺省用戶角色】
network-admin
【參數】
router-id:虛連接鄰居的路由器ID。
dead seconds:失效時間間隔,取值範圍為1~32768,單位為秒,缺省值為40。該值必須和與其建立虛連接路由器的dead seconds值相等,並至少為hello seconds值的4倍。
hello seconds:接口發送Hello報文的時間間隔,取值範圍為1~8192,單位為秒,缺省值為10。該值必須和與其建立虛連接路由器上的hello seconds值相等。
hmac-md5:HMAC-MD5驗證模式。
md5:MD5驗證模式。
simple:簡單驗證模式。
key-id:MD5/HMAC-MD5驗證字標識符,取值範圍為1~255。
cipher:以密文方式設置密鑰。
plain:以明文方式設置密鑰,該密鑰將以密文形式存儲。
string:密鑰字符串,區分大小寫。簡單驗證模式下,明文密鑰為1~8個字符的字符串;密文密鑰為33~41個字符的字符串。MD5/HMAC-MD5驗證模式下,明文密鑰為1~16個字符的字符串;密文密鑰為33~53個字符的字符串。
retransmit seconds:接口重傳LSA報文的時間間隔,取值範圍為1~3600,單位為秒,缺省值為5。
trans-delay seconds:接口延遲發送LSA報文的時間間隔,取值範圍為1~3600,單位為秒,缺省值為1。
【使用指導】
根據RFC 2328的規定,OSPF的所有非骨幹區域必須是和骨幹區域保持連通的,可以使用vlink-peer命令建立邏輯上的連通性。
各參數取值規則如下:
· hello值越小,發現網絡變化的速度越快,消耗的網絡資源也就越多。
· 不能將retransmit值設置的太小,否則將會引起不必要的重傳。網絡速度相對較慢的時候應把該值設的更大一些。
· 設置trans-delay值時必須考慮接口的發送延遲。
虛連接可指定使用MD5/HMAC-MD5驗證或簡單驗證兩種方式,但不能同時指定;使用MD5/HMAC-MD5驗證方式時,可配置多條MD5/HMAC-MD5驗證命令,但key-id是唯一的,同一key-id隻能配置一個驗證字。
修改虛連接的OSPF MD5/HMAC-MD5驗證字的步驟如下:
· 首先為該虛連接配置新的MD5/HMAC-MD5驗證字;此時若鄰居設備尚未配置新的MD5/HMAC-MD5驗證字,便會觸發MD5/HMAC-MD5驗證平滑遷移過程。在這個過程中,OSPF會發送分別攜帶各個MD5/HMAC-MD5驗證字的多份報文,使得無論鄰居設備上是否配置了新驗證字都能驗證通過,保持鄰居關係。
· 然後在鄰居設備上也都配置相同的新MD5/HMAC-MD5驗證字;當本設備上收到鄰居的攜帶新驗證字的報文後,便會退出MD5/HMAC-MD5驗證平滑遷移過程。
· 最後在本設備和鄰居上都刪除舊的MD5/HMAC-MD5驗證字;建議不要為虛連接保留多個MD5/HMAC-MD5驗證字,每次MD5/HMAC-MD5驗證字修改完畢後,應當及時刪除舊的驗證字,這樣可以防止與持有舊驗證字的係統繼續通信、減少被攻擊的可能,還可以減少驗證遷移過程對係統、帶寬的消耗。
【舉例】
# 配置虛連接,對端路由器Router ID為1.1.1.1。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ospf 100
[Sysname-ospf-100] area 2
[Sysname-ospf-100-area-0.0.0.2] vlink-peer 1.1.1.1
【相關命令】
· authentication-mode
· display ospf vlink
不同款型規格的資料略有差異, 詳細信息請向具體銷售和400谘詢。H3C保留在沒有任何通知或提示的情況下對資料內容進行修改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