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iNOF配置
本章節下載: 02-iNOF配置 (618.18 KB)
目 錄
在以太網和存儲融合網絡中,存儲通信的雙方,通常一端為網絡服務器,另一端為磁盤設備,通過以太網連接在一起。為滿足存儲流量的無丟包、高吞吐傳輸要求,通常網絡服務器會通過手工配置來發現磁盤設備,並和磁盤設備建立長連接。如果網絡服務器長時間未收到磁盤設備發送的報文,則認為磁盤設備故障,將存儲流量切換到備用路徑。這種方式存在以下問題:
· 需要人工幹預,不利於管理和維護。
· 不能及時發現新磁盤設備的加入,無法實現磁盤設備的即插即用。
· 發現磁盤設備的離開耗時較長,無法及時感知磁盤設備的故障,從而不能快速切換到備用路徑,容易導致存儲流量丟包。
iNOF(Intelligent Lossless NVMe Over Fabric,智能無損存儲網絡)是一種以太網和存儲網絡融合的技術,它通過和LLDP(Link Layer Discovery Protocol,鏈路層發現協議)配合使得iNOF內的所有設備可以第一時間自動感知網絡服務器和磁盤設備的加入和離開,以便對應設備可以智能調整相關配置,最終協助實現存儲流量在以太網的無丟包、高吞吐傳輸。
iNOF網絡中,包括以下三個重要元素:
· iNOF主機:支持iNOF協議的網絡服務器和磁盤設備,以下簡稱主機。
· iNOF交換機:用於接入主機且支持iNOF功能的交換機。
· iNOF域(Zone):iNOF使用域來管理主機。當域內有主機加入或者離開,iNOF會將這個主機的加入和離開信息通知給同一域內的其它主機,以便其它主機能夠感知同一域內任一主機的加入或者離開。
為方便管理,iNOF域分為兩類:
¡ 自定義iNOF域:用戶根據組網需求手工創建的iNOF域,需要手工向其中添加主機。
¡ 缺省iNOF域:設備出廠即存在的iNOF域,無需用戶創建,不能刪除。對於未加入自定義iNOF域的主機,用戶可以選擇是否自動讓它加入缺省iNOF域。
iNOF有兩種典型組網:iNOF直連組網和iNOF跨交換機組網,這兩種組網的適用場景不同,原理機製也不同。
iNOF直連組網如圖1-1所示,它要求同一域內的所有主機和同一iNOF交換機直連。主機和iNOF交換機之間通過交互二層報文,來通知主機狀態變化(即主機加入或離開iNOF網絡,也稱為主機上線/離線),iNOF交換機之間不交互iNOF相關信息。iNOF直連組網適用於小規模網絡。
圖1-1 iNOF直連組網示意圖
iNOF跨交換機組網如圖1-2所示,它支持同一域內的主機可以連接在不同的iNOF交換機上,iNOF交換機之間互相傳遞域內所有主機的加入或離開信息。iNOF跨交換機組網適用於規模較大的數據中心,這樣的數據中心擁有多台主機,主機屬於不同的組織或部門(對應不同的iNOF域),同一組織或部門的主機通過多台iNOF交換機相連。
在iNOF跨交換機組網中,各設備的連接關係如下:
· iNOF交換機和主機直連,iNOF交換機和主機之間交互的報文和報文交互流程同iNOF直連組網。
· iNOF交換機之間使用IBGP協議進行連接,並且複用路由反射技術來簡化網絡,這樣可以將一台iNOF交換機感知到的主機狀態變化通知給域內的所有iNOF交換機。BGP為iNOF新增了BGP iNOF地址族,在BGP iNOF地址族下,iNOF交換機之間可以交互iNOF路由信息,iNOF路由信息中包含了iNOF網絡中的主機加入或離開信息,以及iNOF的配置信息。
· 在iNOF跨交換機組網中,為簡化組網,必須至少部署一台iNOF反射器,其它iNOF交換機均為客戶機。所有客戶機和反射器連接,客戶機和客戶機之間不建議連接,主機和iNOF反射器、iNOF交換機直連。因為客戶機和客戶機之間連接容易導致組網的複雜性,在路由快速變化時可能會出現路由表項短暫波動等非預期或不可控的現象。
· 為避免單點故障、提高網絡的可靠性,一個iNOF域中也可以部署多個iNOF反射器。當一個反射器故障時,其它反射器能繼續工作。這些路由反射器及其客戶機之間形成一個集群,反射器上需要配置相同的集群ID,以便集群具有統一的標識,避免路由環路的產生。
圖1-2 iNOF跨交換機組網示意圖
在部署iNOF反射器的組網中,iNOF基於BGP,支持和BFD聯動。
BFD(Bidirectional Forwarding Detection,雙向轉發檢測)用於快速檢測設備之間的通信故障,並在出現故障時通知上層應用。BGP感知通信故障所需時間為秒級,而BFD可以提供毫秒級檢測。iNOF和BFD聯動就是將BFD——BGP——iNOF協議關聯起來,從而實現對iNOF交換機之間的鏈路故障進行快速檢測。
iNOF和BFD聯動的原理為:
(1) BGP和BFD聯動。
a. iBGP建立連接後,本機將鄰居信息(包括目的地址和源地址等)通告給本設備的BFD模塊。
b. BFD模塊根據收到的鄰居信息和對端自動建立BFD會話。
c. 當BFD檢測到鏈路故障,通知BGP斷開鄰居關係。
(2) BGP和iNOF聯動。
a. BGP通知iNOF模塊刪除該鄰居的iNOF信息,並向發送過該鄰居iNOF信息的其它鄰居發送BPG撤銷消息。
b. iNOF連接斷開,iNOF進程認為遠端主機離線,於是向本機直連的、處於同一域的、訂閱了網絡信息變化消息的主機發送通告報文,通知遠端主機離線。
關於BFD的詳細介紹請參見“可靠性配置指導”中的“BFD”。
iNOF具有以下優勢:
· 即插即用
當主機接入iNOF網絡時,iNOF交換機能夠自動發現該設備,並將新主機加入消息同步給網絡中的其他iNOF交換機以及通知同一iNOF域中的其它主機,以便其它主機能迅速發現新加入的主機,並自動和新主機建立連接,迅速實現存儲業務的部署。
· 故障快速感知
當網絡故障時,iNOF交換機能夠快速檢測到故障,並將故障狀態信息同步給網絡中的其它iNOF交換機以及通知同一iNOF域中的其它主機。如果該網絡故障影響了存儲設備,則主機會快速斷開與該存儲設備的連接,將業務切換到冗餘路徑。
Comware通過對成熟的BGP技術進行擴展,來實現iNOF跨交換機組網,使得iNOF技術還具有以下特點:
· iNOF交換機之間基於BGP連接建立iNOF連接,傳輸層使用TCP協議,可以為iNOF信息的傳輸提供穩定的連接。
· 借助BGP協議選路的優勢,iNOF交換機能夠對iNOF路由實現靈活的過濾和選擇。
· BGP路由反射功能可以在大規模的iNOF網絡中有效減少iNOF連接的數量,簡化網絡拓撲,降低網絡維護成本。同時,管理員在反射器上完成iNOF域和成員主機的配置後,iNOF可自動將這些配置同步給客戶機,從而,可以簡化iNOF的部署和配置。
· iNOF複用BGP的GR(Graceful Restart,平滑重啟)和NSR(Nonstop Routing,不間斷路由)功能,在iNOF交換機進行主備倒換或BGP協議重啟時,保障iNOF信息的傳遞不中斷。
· iNOF可以通過BGP和BFD的聯動,快速檢測鏈路故障。
· 借助BGP會話的各種加密手段,例如MD5認證、GTSM(Generalized TTL Security Mechanism,通用TTL安全保護機製)、keychain認證,可以提高iNOF交換機間連接的安全性。
與iNOF相關的協議規範如下,iNOF交換機通過和主機協商,來決定使用這兩種協議中的一種進行報文交互。
· ODCC-2020-05016:NVMe over RoCEv2 網絡控製優化技術要求與測試規範
· 中移動RoCE-SAN解決方案v03 20210817
對於S12500G-AF係列交換機,僅SF係列接口板支持iNOF功能。
iNOF功能需要安裝License後才能配置和使用。有關License的詳細介紹,請參見“基礎配置指導”中的“License管理”。
主機和存儲陣列需要開啟SNSD(Storage Network Smart Discovery,存儲網絡智能發現)功能,才能與使能了iNOF功能的網絡設備對接。
iNOF功能不支持VPN場景。
iNOF功能支持接入IPv4主機和IPv6主機,iNOF交換機之間支持基於IPv4地址和IPv6地址建立BGP會話,兩種會話下均可以傳遞IPv4和IPv6 iNOF主機信息。
對於iNOF跨交換機組網,若在一個iNOF網絡中部署兩個iNOF反射器,則要求:
反射器需要互相指定對方為客戶端。除此之外,反射器上其他peer reflect-client配置和集群配置都需要保持一致。
在任一反射器上的iNOF配置可同步到所有客戶端和另一反射器,會同步的配置包括:iNOF自定義域配置、iNOF缺省域自動加入功能、iNOF域隔離功能,都能在整個iNOF網絡中生效。但為了確保兩個反射器互為備份,請分別在兩個反射器上配置iNOF功能,並且確保iNOF的配置完全一致。
· 開啟iNOF功能
· (可選)配置iNOF缺省域自動加入功能
主機必須屬於一個iNOF域,如果未配置自定義域,則必須配置該步驟。且所有iNOF交換機上的域配置必須相同。
· (可選)配置iNOF自定義域
· 開啟iNOF功能
· 開啟iNOF功能
· (可選)配置iNOF缺省域自動加入功能
主機必須屬於一個iNOF域,如果未配置自定義域,則必須配置該步驟。
· (可選)配置iNOF自定義域
在配置iNOF功能之前,需完成LLDP功能的配置,否則iNOF將無法感知直連主機的接入和離開。
· 全局開啟LLDP功能。
· 在主機接入接口上開啟LLDP功能。
· 配置LLDP的工作模式為rx或txrx,本設備必須能夠接受LLDP報文。
關於LLDP的詳細配置請參見“二層技術-以太網交換配置指導”中的“LLDP”。
客戶機與客戶機之間請不要建立BGP iNOF地址族下的BGP會話,以保證客戶機之間的iNOF路由信息僅通過反射器轉發得到。
除了address-family inof和role命令,iNOF客戶機其它配置命令的詳細介紹,請參見“三層技術-IP路由命令參考”中的“BGP”。
(1) 進入係統視圖。
system-view
(2) 配置BGP的全局Router ID。
router id router-id
缺省情況下,未配置全局Router ID。
如果未配置全局Router ID,則按照下麵的規則進行選擇:
¡ 如果存在配置IP地址的Loopback接口,則選擇Loopback接口地址中最大的作為Router ID。
¡ 如果所有Loopback接口都未配置IP地址,則從其他接口的IP地址中選擇最大的作為Router ID(不考慮接口的up/down狀態)。
(3) 進入BGP實例視圖。
bgp as-number [ instance instance-name ]
(4) (可選)為指定的BGP實例配置路由器的Router ID。
router-id router-id
缺省情況下,未配置BGP路由器在BGP實例內的Router ID,為係統視圖下通過router id命令配置的全局Router ID。
(5) 將iNOF反射器配置為BGP對等體。
peer { ipv4-address [ mask-length ] | ipv6-address [ prefix-length ] } as-number as-number
(6) 配置通過BFD檢測本機和指定IPv4 BGP對等體之間的鏈路。
peer { ipv4-address [ mask-length ] | ipv6-address [ prefix-length ] } bfd [ echo | multi-hop | single-hop ]
缺省情況下,不使用BFD檢測本機和BGP對等體之間的鏈路。
(7) 進入BGP iNOF地址族視圖。
address-family inof
(8) 指定設備在iNOF組網中的角色為客戶機。
role reflect-client
缺省情況下,未配置設備在iNOF組網中的角色。
(9) 使能與iNOF反射器交換BGP iNOF路由信息的能力。
peer { ipv4-address [ mask-length ] | ipv6-address [ prefix-length ] } enable
缺省情況下,未使能與iNOF反射器交換BGP iNOF路由信息的能力。
除了address-family inof和role命令,iNOF反射器其它配置命令的詳細介紹,請參見“三層技術-IP路由命令參考”中的“BGP”。
(1) 進入係統視圖。
system-view
(2) 配置BGP的全局Router ID。
router id router-id
缺省情況下,未配置全局Router ID。
如果未配置全局Router ID,則按照下麵的規則進行選擇:
¡ 如果存在配置IP地址的Loopback接口,則選擇Loopback接口地址中最大的作為Router ID。
¡ 如果所有Loopback接口都未配置IP地址,則從其他接口的IP地址中選擇最大的作為Router ID(不考慮接口的up/down狀態)。
(3) 進入BGP實例視圖。
bgp as-number [ instance instance-name ]
(4) (可選)為指定的BGP實例配置路由器的Router ID。
router-id router-id
缺省情況下,未配置BGP路由器在BGP實例內的Router ID,為係統視圖下通過router id命令配置的全局Router ID。
(5) 將其他iNOF交換機配置為BGP對等體。
peer { ipv4-address [ mask-length ] | ipv6-address [ prefix-length ] } as-number as-number
(6) (可選)配置通過BFD檢測本機和指定IPv4 BGP對等體之間的鏈路。
peer { ipv4-address [ mask-length ] | ipv6-address [ prefix-length ] } bfd [ echo | multi-hop | single-hop ]
缺省情況下,不使用BFD檢測本機和BGP對等體之間的鏈路。
(7) 進入BGP iNOF地址族視圖。
address-family inof
(8) 使能與對等體交換BGP iNOF路由信息的能力。
peer { ipv4-address [ mask-length ] | ipv6-address [ prefix-length ] } enable
缺省情況下,未使能與對等體交換BGP iNOF路由信息的能力。
(9) 指定設備在iNOF組網中的角色為反射器。
role reflector
缺省情況下,未配置設備在iNOF組網中的角色。
(10) 配置本機作為iNOF反射器,其它直連的iNOF交換機作為iNOF反射器的客戶機。
peer { ipv4-address [ mask-length ] | ipv6-address [ prefix-length ] } reflect-client
(11) (可選)配置路由反射器的集群ID。
reflector cluster-id { cluster-id | ipv4-address }
缺省情況下,每個路由反射器都使用自己的Router ID作為集群ID。
如果iNOF網絡中部署了兩個及以上iNOF反射器,則要求所有iNOF反射器上的集群ID配置為相同值。請使用本命令配置集群ID,不支持使用peer cluster-id命令配置集群ID。
(1) 進入係統視圖。
system-view
(2) 開啟iNOF功能。
inof enable
缺省情況下,iNOF功能處於關閉狀態。
iNOF缺省域中不支持通過命令行手動添加主機。配置本功能後,設備監控到主機上線,且該主機未加入任何自定義域,會自動將該主機將作為域成員加入缺省域。
當iNOF網絡中部署了反射器時,請在iNOF反射器上配置本功能,iNOF客戶端以iNOF反射器上的配置為準。
(1) 進入係統視圖。
system-view
(2) 進入iNOF視圖。
inof enable
(3) 開啟iNOF缺省域自動加入功能。
default-zone enable
缺省情況下,iNOF缺省域自動加入功能處於開啟狀態。
(1) 進入係統視圖。
system-view
(2) 進入iNOF視圖。
inof enable
(3) 創建iNOF自定義域。
zone zone-name
(1) 進入係統視圖。
system-view
(2) 進入iNOF視圖。
inof enable
(3) 進入iNOF自定義域視圖。
zone zone-name
(4) 給iNOF自定義域添加域成員(即主機)。
host [ ipv6 ] { ip-address | ip-address1 to ip-address2 }
缺省情況下,iNOF自定義域中無域成員。
單個域成員也可以加入多個iNOF自定義域。
開啟iNOF域隔離功能後,iNOF會對iNOF域主機之間的互訪進行限製:
· 同一iNOF域內的主機之間可以互相訪問。
· 不同iNOF域的主機之間不可以互相訪問。
當iNOF網絡中部署了反射器時,請在iNOF反射器上配置本功能,iNOF客戶端以iNOF反射器上的配置為準。
(1) 進入係統視圖。
system-view
(2) 進入iNOF視圖。
inof enable
(3) 開啟iNOF域隔離功能。
hard-zoning enable
缺省情況下,iNOF域隔離功能處於關閉狀態。
在完成上述配置後,在任意視圖下執行display命令可以顯示配置後iNOF的運行情況,通過查看顯示信息驗證配置的效果。
在用戶視圖下執行reset命令可以複位BGP iNOF地址族下的會話。
除了display bgp inof命令,BGP iNOF相關其它命令的詳細介紹,請參見“三層技術-IP路由命令參考”中的“BGP”。
表1-1 iNOF顯示和維護
操作 |
命令 |
顯示iNOF配置信息 |
display inof configuration |
顯示iNOF域配置信息 |
display inof [ ipv6 ] configuration zone [ zone-name ] [ inconsistent ] |
顯示當前iNOF係統中接入的主機的信息 |
display inof [ ipv6 ] information host [ local | remote | ip-address ] |
顯示iNOF反射器的相關信息 |
display inof reflector |
顯示BGP iNOF路由信息 |
display bgp [ instance instance-name ] inof [ inof-prefix | peer { ipv4-address | ipv6-address } { advertised | received } [ statistics ] | statistics ] |
顯示BGP iNOF對等體的信息 |
display bgp [ instance instance-name ] peer inof [ ipv4-address mask-length | ipv6-address prefix-length | { ipv4-address | ipv6-address } log-info | [ ipv4-address | ipv6-address ] verbose ] |
顯示BGP iNOF地址族的打包組信息 |
display bgp [ instance instance-name ] update-group inof [ ipv4-address | ipv6-address ] |
複位BGP iNOF地址族下的會話 |
reset bgp [ instance instance-name ] { as-number | ipv4-address [ mask-length ] | ipv6-address [ prefix-length ] | all | external | internal } inof |
如圖1-3所示,服務器和磁盤設備通過iNOF交換機Device A和Device B相連,要求實現,如果磁盤設備故障,服務器能第一時間感知。
# 在Device A上創建iNOF域1,將磁盤設備和服務器加入該域。
<DeviceA> system-view
[DeviceA] inof enable
[DeviceA-inof] zone 1
[DeviceA-inof-zone-1] host 10.1.1.10
[DeviceA-inof-zone-1] host 10.1.1.20
[DeviceA-inof-zone-1] quit
[DeviceA-inof] quit
# 全局開啟LLDP功能。
[DeviceA] lldp global enable
# 在接口Ten-GigabitEthernet3/0/1和Ten-GigabitEthernet3/0/2上分別開啟LLDP功能(此步驟可省略,LLDP功能在接口上缺省開啟),並配置LLDP工作模式為Rx。
[DeviceA] interface ten-gigabitethernet 3/0/1
[DeviceA-Ten-GigabitEthernet3/0/1] lldp enable
[DeviceA-Ten-GigabitEthernet3/0/1] lldp admin-status rx
[DeviceA-Ten-GigabitEthernet3/0/1] quit
[DeviceA] interface ten-gigabitethernet 3/0/2
[DeviceA-Ten-GigabitEthernet3/0/2] lldp enable
[DeviceA-Ten-GigabitEthernet3/0/2] lldp admin-status rx
[DeviceA-Ten-GigabitEthernet3/0/2] quit
配置步驟同Device A,不再贅述。
# 顯示iNOF域信息。
[DeviceA] display inof configuration zone
Total Zone number: 2
iNOF Default-Zone: Enable
ZoneName Host Learned-From
Default -- Local
1 10.1.1.10 Local
1 10.1.1.20 Local
如圖1-4所示,服務器100、磁盤設備101到磁盤設備105均屬於iNOF域1,服務器200和磁盤設備201屬於缺省iNOF域。不同iNOF域內的主機可以三層互訪。要求實現域內磁盤設備加入或者故障,服務器均能第一時間感知。
圖1-4 iNOF跨交換機組網配置組網圖
# 配置用於BGP連接的接口。
<DeviceA> system-view
[DeviceA] vlan 10 30
[DeviceA] interface vlan 10
[DeviceA-Vlan-interface10] ip address 10.1.1.2 24
[DeviceA-Vlan-interface10] quit
[DeviceA] interface vlan 30
[DeviceA-Vlan-interface30] ip address 30.1.1.2 24
[DeviceA-Vlan-interface30] quit
# 配置BGP對等體Device B和Device C。
[DeviceA] bgp 100
[DeviceA-bgp-default] peer 10.1.1.1 as-number 100
[DeviceA-bgp-default] peer 10.1.1.1 bfd
[DeviceA-bgp-default] peer 30.1.1.1 as-number 100
[DeviceA-bgp-default] peer 30.1.1.1 bfd
[DeviceA-bgp-default] address-family inof
[DeviceA-bgp-default-inof] role reflect-client
[DeviceA-bgp-default-inof] peer 10.1.1.1 enable
[DeviceA-bgp-default-inof] peer 30.1.1.1 enable
[DeviceA-bgp-default-inof] quit
[DeviceA-bgp-default] quit
# 使能全局LLDP。
[DeviceA] lldp global enable
# 使能iNOF。
[DeviceA] inof enable
[DeviceA-inof] quit
# 配置用於BGP連接的接口。
<DeviceB> system-view
[DeviceB] vlan 10 20 100
[DeviceB] interface vlan 10
[DeviceB-Vlan-interface10] ip address 10.1.1.1 24
[DeviceB-Vlan-interface10] quit
[DeviceB] interface vlan 20
[DeviceB-Vlan-interface20] ip address 20.1.1.1 24
[DeviceB-Vlan-interface20] quit
[DeviceB] interface vlan 100
[DeviceB-Vlan-interface100] ip address 100.1.1.1 24
[DeviceB-Vlan-interface100] quit
# 配置BGP對等體Device A、Device D和Device C,並指定客戶端。
[DeviceB] bgp 100
[DeviceB-bgp-default] peer 10.1.1.2 as-number 100
[DeviceB-bgp-default] peer 10.1.1.2 bfd
[DeviceB-bgp-default] peer 20.1.1.2 as-number 100
[DeviceB-bgp-default] peer 20.1.1.2 bfd
[DeviceB-bgp-default] peer 100.1.1.2 as-number 100
[DeviceB-bgp-default] peer 100.1.1.2 bfd
[DeviceB-bgp-default] address-family inof
[DeviceB-bgp-default-inof] role reflector
[DeviceB-bgp-default-inof] peer 10.1.1.2 enable
[DeviceB-bgp-default-inof] reflector cluster-id 88.88.88.88
[DeviceB-bgp-default-inof] peer 10.1.1.2 reflect-client
[DeviceB-bgp-default-inof] peer 20.1.1.2 enable
[DeviceB-bgp-default-inof] peer 20.1.1.2 reflect-client
[DeviceB-bgp-default-inof] peer 100.1.1.2 enable
[DeviceB-bgp-default-inof] peer 100.1.1.2 reflect-client
[DeviceB-bgp-default-inof] quit
[DeviceB-bgp-default] quit
# 使能全局LLDP。
[DeviceB] lldp global enable
# 使能iNOF。
[DeviceB] inof enable
# 配置iNOF域。
[DeviceB-inof] zone 1
[DeviceB-inof-zone-1] host 10.10.1.100 to 10.10.1.105
[DeviceB-inof-zone-1] quit
[DeviceB-inof] quit
為了確保Reflector1和Reflector2互為備份,兩個反射器上的域配置需要保持一致。
# 配置用於BGP連接的接口。
<DeviceC> system-view
[DeviceC] vlan 30 40 100
[DeviceC] interface vlan 30
[DeviceC-Vlan-interface30] ip address 30.1.1.1 24
[DeviceC-Vlan-interface30] quit
[DeviceC] interface vlan 40
[DeviceC-Vlan-interface40] ip address 40.1.1.1 24
[DeviceC-Vlan-interface40] quit
[DeviceC] interface vlan 100
[DeviceC-Vlan-interface100] ip address 100.1.1.2 24
[DeviceC-Vlan-interface100] quit
# 配置BGP客戶端為Device A、Device D和Device B。
[DeviceC] bgp 100
[DeviceC-bgp-default] peer 30.1.1.2 as-number 100
[DeviceC-bgp-default] peer 30.1.1.2 bfd
[DeviceC-bgp-default] peer 40.1.1.2 as-number 100
[DeviceC-bgp-default] peer 40.1.1.2 bfd
[DeviceC-bgp-default] peer 100.1.1.1 as-number 100
[DeviceC-bgp-default] peer 100.1.1.1 bfd
[DeviceC-bgp-default] address-family inof
[DeviceC-bgp-default-inof] role reflector
[DeviceC-bgp-default-inof] reflector cluster-id 88.88.88.88
[DeviceC-bgp-default-inof] peer 30.1.1.2 enable
[DeviceC-bgp-default-inof] peer 30.1.1.2 reflect-client
[DeviceC-bgp-default-inof] peer 40.1.1.2 enable
[DeviceC-bgp-default-inof] peer 40.1.1.2 reflect-client
[DeviceC-bgp-default-inof] peer 100.1.1.1 enable
[DeviceC-bgp-default-inof] peer 100.1.1.1 reflect-client
[DeviceC-bgp-default-inof] quit
[DeviceC-bgp-default] quit
# 使能全局LLDP。
[DeviceC] lldp global enable
# 使能iNOF。
[DeviceC] inof enable
# 配置iNOF域。
[DeviceC-inof] zone 1
[DeviceB-inof-zone-1] host 10.10.1.100 to 10.10.1.105
[DeviceC-inof-zone-1] quit
[DeviceC-inof] quit
# 配置用於BGP連接的接口。
<DeviceD> system-view
[DeviceD] vlan 20 40
[DeviceD] interface vlan 20
[DeviceD-Vlan-interface20] ip address 20.1.1.2 24
[DeviceD-Vlan-interface20] quit
[DeviceD] interface vlan 40
[DeviceD-Vlan-interface40] ip address 40.1.1.2 24
[DeviceD-Vlan-interface40] quit
# 配置BGP對等體Device B和Device C。
[DeviceD] bgp 100
[DeviceD-bgp-default] peer 20.1.1.1 as-number 100
[DeviceD-bgp-default] peer 20.1.1.1 bfd
[DeviceD-bgp-default] peer 40.1.1.1 as-number 100
[DeviceD-bgp-default] peer 40.1.1.1 bfd
[DeviceD-bgp-default] address-family inof
[DeviceD-bgp-default-inof] role reflect-client
[DeviceD-bgp-default-inof] peer 20.1.1.1 enable
[DeviceD-bgp-default-inof] peer 40.1.1.1 enable
[DeviceD-bgp-default-inof] quit
[DeviceD-bgp-default] quit
# 使能全局LLDP。
[DeviceD] lldp global enable
# 使能iNOF。
[DeviceD] inof enable
[DeviceD-inof] quit
# 在DeviceA上顯示當前iNOF係統中反射器的信息。
<DeviceA> display inof reflector
Index ReflectorIP DefaultZone HardZoning
1 10.1.1.1 Enabled Disabled
2 10.1.1.2 Enabled Disabled
# 在DeviceB上顯示當前iNOF係統中反射器的信息。
<DeviceB> display inof reflector
Index ReflectorIP DefaultZone HardZoning
1 Local Enabled Disabled
2 10.1.1.2 Enabled Disabled
# 在DeviceB上顯示iNOF域成員的配置信息。
<DeviceB> display inof configuration zone
Total Zone number: 2
iNOF Default-Zone: Enable
ZoneName Host Learned-From
Default 10.10.1.200 100.1.1.2
Default 10.10.1.201 100.1.1.2
1 10.10.1.100 10.1.1.2
1 10.10.1.101 10.1.1.2
1 10.10.1.102 20.1.1.2
1 10.10.1.103 20.1.1.2
1 10.10.1.104 Local
1 10.10.1.105 Local
不同款型規格的資料略有差異, 詳細信息請向具體銷售和400谘詢。H3C保留在沒有任何通知或提示的情況下對資料內容進行修改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