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品與解決方案
  • 行業解決方案
  • 服務
  • 支持
  • 合作夥伴
  • 關於我們

H3C SecPath ACG1000係列應用控製網關 Web配置指導(R6612 E6453)-6W106

09-OSPF

本章節下載 09-OSPF  (347.60 KB)

09-OSPF


1 OSPF

1.1  OSPF簡介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開放最短路徑優先)是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互聯網工程任務組)組織開發的一個基於鏈路狀態的內部網關協議。目前針對IPv4協議使用的是OSPF Version 2。

本節介紹配置OSPF所需要理解的知識,具體包括:

·     OSPF的特點

·     OSPF的報文類型

·     OSPF的區域劃分

·     OSPF的路由器類型

·     OSPF的路由類型

·     OSPF的網絡類型

·     OSPF的協議規範

說明

本章所介紹的配置都是指OSPF version 2。

 

1.2  OSPF的特點

OSPF具有如下特點:

·     可適應大規模網絡:支持各種規模的網絡,最多可支持幾百台路由器。

·     路由變化收斂快:在網絡的拓撲結構發生變化後立即發送更新報文,使這一變化在自治係統中同步。

·     無路由自環:由於OSPF根據收集到的鏈路狀態用最短路徑樹算法計算路由,從算法本身保證了不會生成自環路由。

·     支持區域劃分:允許自治係統的網絡被劃分成區域來管理。路由器鏈路狀態數據庫的減小降低了內存的消耗和CPU的負擔;區域間傳送路由信息的減少降低了網絡帶寬的占用。

·     支持等價路由:支持到同一目的地址的多條等價路由。

·     支持路由分級管理:使用4類不同的路由,按優先順序來說分別是:區域內路由、區域間路由、第一類外部路由、第二類外部路由。

·     支持驗證:支持基於區域和接口的報文驗證,以保證報文交互和路由計算的安全性。

·     組播發送:在某些類型的鏈路上以組播地址發送協議報文,減少對其它設備的幹擾。

1.2.1  OSPF的router-id

路由器標識是一個32位數字,使其用來獨一無二的識別AS中的路由器。

OSPF協議需要路由器的Router-ID,作為本路由器在自治係統中的唯一標識。一般在協議任務啟動後,會自動選出一個Router-ID。通常路由器先挑選IP地址最大的環回地址。若無環回地址,則在接口狀態為up的物理接口中,選取最大的IP地址作為Router-ID。也可以指定一個Router-ID,並且指定的Router-ID優先級最高。

1.2.2  OSPF的區域劃分

隨著鏈路狀態數據庫的增大,計算SPF所需的時間也增加了,將網絡分成較小的區域,並要求路由器與同一區域的路由器交換鏈路狀態。這樣傳播的信息減少了。

1. 優點:

·     降低CPU的負擔;

·     減小LSDB的內存開銷;

·     LSA相關計算和Flooding負擔均降低。

2. 劃分要求

·     為了控製開銷和便於管理OSPF,支持將整個自治係統劃分成域來管理,並且劃分為骨幹域和邊緣域。

·     原則上要求每個非骨幹區域要和骨幹域直接相連,骨幹域要求連通性強、帶寬高。

·     當一台路由器配置兩個以上的域時,必須有一個是骨幹域。

3. 區域類型

骨幹區域:所有的域間通信流量都必須通過骨幹區域,非骨幹區域之間不能直接交換數據包,區域0(或0.0.0.0)是骨幹區域保留的區域ID號。

(1)     標準區域:一個標準區域可以接收鏈路更新信息和彙總路由。

(2)     末梢區域(stub area):隻與一個區域相連的非骨幹區域,不接受外部自治係統的LSA(類型5),區域內路由器會把去往外部網絡的路由基於缺省路由(目的地址是0.0.0.0)發送出去。

(3)     完全末梢區域(totally stub area):不接受類型3、類型4 和類型5的LSA ,區域內路由器會把去往其它區域的路由基於缺省路由(目的地址是0.0.0.0)發送出去。

(4)     非完全末梢區域(Not-so-stubby-area,NSSA):該區域是Stub區域的變形,與Stub區域的區別在於NSSA區域允許引入自治係統外部路由,由ASBR發布Type7 LSA通告給本區域。當Type7 LSA到達NSSA的ABR時,由ABR將Type7 LSA轉換成Type5 LSA,傳播到其它區域。

1.2.3  OSPF 的路由器類型

OSPF路由器根據在AS中的不同位置,可以分為以下四類:

·     區域內路由器(Internal Router)

該類路由器的所有接口都屬於同一個OSPF區域。

·     區域邊界路由器ABR

該類路由器可以同時屬於兩個以上的區域,但其中一個必須是骨幹區域。ABR用來連接骨幹區域和非骨幹區域,它與骨幹區域之間既可以是物理連接,也可以是邏輯上的連接。

·     骨幹路由器(Backbone Router)

該類路由器至少有一個接口屬於骨幹區域。因此,所有的ABR和位於Area0的內部路由器都是骨幹路由器。

·     自治係統邊界路由器ASBR

與其它AS交換路由信息的路由器稱為ASBR。ASBR並不一定位於AS的邊界,它有可能是區域內路由器,也有可能是ABR。隻要一台OSPF路由器引入了外部路由的信息,它就成為ASBR。

1.2.4  OSPF的路由類型

OSPF使用4類不同的路由,按優先級由高到低排列如下:

·     區域內路由

·     區域間路由

·     第一類外部路由

·     第二類外部路由

區域內和區域間路由描述自治係統內部的網絡結構;外部路由則描述了如何選擇到自治係統以外的路由。第一類外部路由是指接收的是IGP路由(例如RIP、STATIC),由於這類路由的可信程度較高,所以,計算出的外部路由的花費與自治係統內部的路由花費的數量級相同,並且與OSPF自身路由的花費具有可比性,即到第一類外部路由的花費值=本路由器到相應的ASBR的花費值加ASBR到該路由目的地址的花費值。第二類外部路由器是指接收的是EGP路由,由於這類路由的可信度比較低,所以OSPF協議認為,從ASBR到自治係統之外的花費遠遠大於在自治係統之內到達ASBR的花費,計算路由花費時主要考慮前者。即第二類外部路由的花費值等於ASBR到該路由目的地址的花費值。如果該值相等,再考慮本路由器到相應的ASBR的花費值。

1.2.5  OSPF的網絡類型

缺省情況下,按不同介質可劃分成下列三種網絡:廣播網絡(以太網,令牌環網、FDDI),非廣播多路訪問網絡(幀中繼、X.25),點到點網絡(HDLC、PPP)。對以上任一類網絡都可以進行OSPF配置。可以不考慮缺省的介質類型,選擇配置OSPF網絡類型。利用這一點,可將非廣播多路訪問網絡配置為廣播網絡,如X.25和幀中繼允許OSPF在其上以廣播型網絡運行,這就不用再去配置鄰居。可將廣播網絡配置為非廣播多路訪問網絡,例如當網絡中有不支持組播傳送地址的路由器時。對於不具有廣播和組播能力的網絡,必須配置對端鄰居來指定發送hello報文,並可以指定鄰居的優先級和輪詢時間間隔。

點到多點時具有一個或者多個鄰居的編號的點到點接口,它建立多主機路由。與非廣播多路訪問和點到點網絡相比,點到多點網絡具有以下優點:一到多接口更易於配置,因為它不需要配置鄰居命令,隻需要一個IP子網,所以不必分配路由選擇。不需要全網絡拓撲結構,開銷較小。

說明

設備隻支持廣播型網絡和點對點型網絡。

 

1.2.6  OSPF的報文類型

OSPF協議報文直接封裝為IP報文,協議號為89。

OSPF有五種類型的協議報文:

·     Hello報文:發現及維持鄰居關係,選舉DR,BDR;

·     DD(Database Description,數據庫描述)報文:相鄰路由器之間發DD報文,報告對方自己所擁有的路由信息內容,包括LSDB中每一條LSA摘要(摘要是指LSA的HEAD,通過該HEAD可以唯一標識一條LSA),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減少路由器之間傳遞信息的量,因為LSA的HEAD隻占一條LSA的整個數據量的一小部分。根據HEAD,對端路由器就可以判斷出是否已經有了這條LSA。

·     LSR(Link State Request,鏈路狀態請求)報文:向對方請求所需的LSA。兩台路由器互相交換DD報文之後,得知對端的路由器有哪些LSA是本地的LSDB所缺少的,這時需要發送LSR報文向對方請求所需的LSA。

·     LSU(Link State Update,鏈路狀態更新)報文:向對方發送其所需要的LSA。

·     LSAck(Link State Acknowledgment,鏈路狀態確認)報文:用來對收到的LSA進行確認。

1.2.7  協議規範

與OSPF相關的協議規範有:

·     RFC 1765:OSPF Database Overflow

·     RFC 2328:OSPF Version 2

·     RFC 3101:OSPF Not-So-Stubby Area (NSSA) Option

·     RFC 3137:OSPF Stub Router Advertisement

·     RFC 3630:Traffic Engineering Extensions to OSPF Version 2

·     RFC 4811:OSPF Out-of-Band LSDB Resynchronization

·     RFC 4812:OSPF Restart Signaling

·     RFC 4813:OSPF Link-Local Signaling

1.3  OSPF配置

通過菜單“網絡配置 > 路由管理 > OSPF信息”,進入如圖1-1所示頁麵。在該頁麵上,可以配置OSPF路由器ID、是否發布缺省路由及路由重發布信息。這些信息的詳細說明如表1-1所示。

圖1-1 OSPF配置

 

表1-1 OSPF各配置項說明

標題項

說明

啟用

啟用或禁用OSPF策略,勾選為啟用,不勾選為禁用。禁用後會刪除OSPF網絡配置。

路由器ID

OSPF路由器ID

缺省路由

是否發布默認路由,可選發布、不發布及強製發布

直連路由

設置是否重發布直連路由,並設置直連路由的cost

靜態路由

設置是否重發布靜態路由,並設置靜態路由的cost

RIP路由

設置是否重發布RIP路由,並設置RIP路由的cost

 

說明

·     通常路由器先挑選IP地址最大的環回地址作為Router-ID。若無環回地址,則在接口狀態為up的物理接口中,選取最大的IP地址作為Router-ID。也可以指定一個Router-ID,並且指定的Router-ID優先級最高。

·     缺省路由:如果路由表中有默認路由,並且想要發布出去,選中“發布”即可;如果路由表中沒有默認路由,想要發布默認路由則需要選中“強製發布”。

 

1.4  OSPF網絡配置

(1)     通過點擊圖1-1中的“OSPF網絡”,進入如圖1-2所示頁麵。該頁顯示了已經配置的OSPF網絡,在該頁也可以刪除已經配置的OSPF網絡。

圖1-2 OSPF已配置網絡

  

 

(2)     點擊圖1-2中的<新建>按鈕,進入如圖1-3所示頁麵,在該頁填入要發布的OSPF網絡及區域。

圖1-3 OSPF網絡配置

 

 

1.5  OSPF接口配置

(1)     點擊圖1-4中的“OSPF接口”,進入所示圖1-4頁麵。該頁麵顯示了已經配置的接口信息,具體信息說明如表1-2所示。

圖1-4 已經配置的接口信息

 

 

表1-2 RIP擴展各項含義

標題項

說明

接口名稱

已經配置的接口名稱

認證算法

接口所使用的加密方式,有明文、密文及不認證

操作

點擊http://192.168.1.17/webui/images/basic/icons/icon_edit.gif可以對該配置進行修改,點擊http://192.168.1.17/webui/images/basic/icons/icon_del.gif可以刪除該配置

 

(2)     點擊圖1-4中的<新建>按鈕,進入如圖1-5所示頁麵。該頁麵可以配置接口相關的OSPF信息,具體信息說明如表1-3所示。

圖1-5 OSPF接口配置

 

 

表1-3 OSPF接口各項配置含義

標題項

說明

接口

選擇要配置接口

優先級

設置接口的優先級

發送開銷

設置接口發送數據包的開銷

網絡類型

設置網絡類型

認證

設置認證方式:不認證、明文認證、密文認證

hello間隔

設置hello報文的時間間隔

重傳間隔

設置重傳間隔

Dead間隔

設置鄰居失效間隔

發送延遲

設置報文的發送延遲時間

 

1.6  配置舉例

1.6.1  OSPF配置舉例

1. 組網需求

按照圖1-6所示,配置IP地址,要求設備 A和設備 B上啟用OSPF,設備 A設備能學到192.168.1.0/24網段的路由,設備 B能學到192.168.31.0/24網段的路由。

2. 組網圖

圖1-6 OSPF配置案例組網圖

 

3. 配置步驟

(1)     按照組網圖組網。

(2)     配置設備 A。

·     通過菜單“網絡配置 > 路由管理 > OSPF信息”,進入OSPF配置頁麵,如圖1-7所示,設置相關數據,點擊<提交>。

圖1-7 OSPF配置

 

·     點擊圖1-7中的OSPF網絡”,進入如圖1-2所示頁麵,點擊新建,進入如圖1-8所示頁麵,並點擊<提交>按鈕。

圖1-8 配置RIP網絡

 

(3)     配置設備 B

設備 B的配置方式與設備 A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4. 驗證配置

在Host A上使用ping命令驗證Host B可達。

不同款型規格的資料略有差異, 詳細信息請向具體銷售和400谘詢。H3C保留在沒有任何通知或提示的情況下對資料內容進行修改的權利!

BOB登陆
官網
聯係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