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MOD配置
本章節下載: 05-MOD配置 (206.35 KB)
MOD(Mirror On Drop,丟包鏡像)功能可以檢測報文在設備內部轉發過程中發生的丟包。當發生丟包時,設備會將丟包原因及丟棄報文的特征發送給采集器。
MOD基於Flow Group建立的流表進行丟包檢測。有關Flow Group的詳細介紹,請參見“Telemetry配置指導”中的“Flow Group”。
具體工作機製如下:
(1) 基於Flow Group生成流表。
(2) 基於MOD的丟包原因列表,設備對命中流表項的流量進行丟包監控。
(3) 如果發生丟包,且丟包原因屬於丟包原因列表,則設備將丟包原因和丟棄報文的特征(即被丟棄報文所匹配的流表表項)上送給采集器。
MOD功能僅對Flow Group流表中的流量生效。
MOD功能僅監控丟包原因列表中的丟包原因,由其他原因引起的丟包,不在MOD功能的監控範圍內。
(1) 進入係統視圖。
system-view
(2) 進入MOD視圖。
telemetry mod
(3) 配置MOD功能的設備標識ID。
device-id address
缺省情況下,未配置MOD功能的設備標識ID。
(4) 配置MOD功能上送采集器的報文的封裝信息。
collector source-ip source-address destination-ip destination-address source-port source-port destination-port destination-port [ vlan vlan-id ]
缺省情況下,未配置MOD功能上送采集器的報文的封裝信息。
(5) 配置MOD功能監控的丟包原因列表。
reason-list { reason-list | all }
缺省情況下,未配置MOD功能監控的丟包原因列表,即設備不對丟包進行監控。
具體丟包原因的介紹,請參見“MOD命令”中的reason-list命令。
可在任意視圖下執行以下命令,顯示MOD配置。
display telemetry mod [ slot slot-number ]
在某網絡中,Host A與Host B均通過Device A、Device B訪問外部網絡。現Host A發現收到的外部流量存在丟包,需要在接入設備和彙聚設備上配置MOD功能,以監控丟包情況是否發生在兩台設備的流量轉發過程中。
圖1-1 MOD配置舉例組網圖
缺省情況下,本設備的接口處於ADM(Administratively Down)狀態,請根據實際需要在對應接口視圖下使用undo shutdown命令開啟接口。
配置各設備的IP地址,並確保它們之間路由可達。
(1) 配置Device A
a. 配置Flow Group
# 配置流表的老化時間為10分鍾。
<DeviceA> system-view
[DeviceA] telemetry flow-group aging-time 10
# 應用係統預定義的IP類型Flow Group。
[DeviceA] telemetry apply flow-group system-defined ip
b. 配置MOD
# 配置MOD功能的設備標識ID為192.168.10.1。
[DeviceA] telemetry mod
[DeviceA-telemetry-mod] device-id 192.168.10.1
[DeviceA-telemetry-mod] quit
# 配置MOD功能上送采集器的報文的封裝信息為:源IP地址為192.168.10.1,目的IP地址為192.168.3.1,源端口號為1000,目的端口號為2333。
[DeviceA-telemetry-mod] collector source-ip 192.168.10.1 destination-ip 192.168.3.1 source-port 1000 destination-port 2333
# 配置MOD功能監控的丟包原因列表為所有原因。
[DeviceA-telemetry-mod] reason-list all
[DeviceA-telemetry-mod] quit
(2) 配置Device B
Device B上除MOD功能的設備標識ID、上送采集器的報文的封裝信息中的源IP地址需要與Device A不同外,其他配置與Device A相同,配置步驟略。
· Device A
# 查看Flow Group配置。
<DeviceA> display telemetry flow-group system-defined ip
Flow group named system-defined-ip (Successful)
Template :
destination-ip
destination-port
protocol
source-ip
source-port
Aging time: 10 minutes
# 查看MOD配置。
<DeviceA> display telemetry mod
Drop reason list:
ipv4-dip-miss
smac-equal-dmac
denied-vlan
Device ID : 192.168.10.1
Transport protocol : udp
Collector
Source IP : 192.168.10.1
Destination IP : 192.168.3.1
Source port : 1000
Destination port : 2333
· Device B
Device B上除MOD功能的設備標識ID、上送采集器的報文的封裝信息中的源IP地址與Device A不同外,其他配置與Device A相同,略。
· Collector
當目的IP地址為10.0.0.10的報文在Device A和Device B上的轉發過程中發生丟包時,Collector將會收到設備上送的丟包原因和丟棄報文特征。
不同款型規格的資料略有差異, 詳細信息請向具體銷售和400谘詢。H3C保留在沒有任何通知或提示的情況下對資料內容進行修改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