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C S6520兩台交換機做了IRF堆疊,對接分布式存儲場景,分布式存儲端口為2個25G做mode4動態聚合,參數為
BONDING_OPTS="mode=4 miimon=100 lacp_rate=fast xmit_hash_policy=layer3+4 updelay=30000"
ethtools 顯示聚合後為50G,在用外部客戶端(單口25G)對存儲性能測試時,寫入存儲的流量隻會跑一個25G網卡,但讀取數據時,2個網卡又有流量。(交換機為默認的動態聚合,未修改負載分擔模式)
如果存儲節點(都是bond 4)互相iperf2 打流量,則能打滿兩條鏈路。
疑問:
1、為何寫隻能打一個網卡呢?
(0)
測試的流量太單一了,聚合的負載分擔是根據流進行哈希的,你如果測試的流一直保持不變,它就會一直走一個出口出去
(0)
有啥方法模擬實際業務?
流豐富一點
讀是服務器發給交換機,負載是服務器決定從哪個網卡發送;寫是交換機是發給服務器,是交換機決定從哪個端口發送
負載分擔是基於流的,不是逐包分擔的。如果隻有一條流,經過聚合組轉發時隻會選擇一個端口。如果是未知單播、組播和廣播報文,在選擇端口時也有可能會選擇一個端口。隻有在現實運行的網絡中,存在流較多的情況下,鏈路聚合的負載分擔才會均勻。
如果入報文是IP報文,根據源IP和目的IP進行負載分擔;如果入報文非IP報文,根據源MAC和目的MAC進行負載分擔。
(0)
親~登錄後才可以操作哦!
確定你的郵箱還未認證,請認證郵箱或綁定手機後進行當前操作
舉報
×
侵犯我的權益
×
侵犯了我企業的權益
×
抄襲了我的內容
×
原文鏈接或出處
誹謗我
×
對根叔社區有害的內容
×
不規範轉載
×
舉報說明
讀是服務器發給交換機,負載是服務器決定從哪個網卡發送;寫是交換機是發給服務器,是交換機決定從哪個端口發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