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登陆 公司新聞

  • 產品與解決方案
  • 行業解決方案
  • 服務
  • 支持
  • 合作夥伴
  • 關於我們

【專訪建設銀行運營數據中心主任王立新】構築智能運維引擎 共建產業發展生態

【發布時間:2022-07-15】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jpg/AdrPzSLibEPmOmOqvPiaXIKEMqjB0Zia1bwekf1jW1zf2Gc5LY1VTpYYQqsWOA7bZWMElrXSaN4cPibFLZuF3QcRLQ/640?wx_fmt=jpeg

作者

本刊特約撰稿人 李衛忠

近年來,建設銀行全麵踐行金融科技戰略,統籌規劃和持續投入智能運維體係建設,打造了以感知力、控製力、決策力為基礎,具備安全管控、高效交付、快速響應、標準運營四大能力的企業級數字化運維應用,引起業界廣泛關注。基於國家關於“急用先行、成熟先上”以及“產學研用聯合”的標準製定機製,全國信息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信息技術服務分技術委員會邀請建設銀行牽頭開展智能運維標準建設,隨即成立了由社會各界50餘家單位的100多名專家組成的智能運維標準工作組。經過不到一年時間,《信息技術服務智能運維 通用要求》(T/CESA1172-2021)團體標準就研製完成並在2021年9月正式發布。與此同時,國家標準《信息技術服務 智能運維 第1部分:通用要求》也比預期提前半年獲得了國家標準計劃號:20214124-T-469。更令人鼓舞的是,智能運維領域國家標準的製定被寫入2021年底國家十部委聯合發布的《“十四五”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國家標準體係建設規劃》。

近日,本刊特約撰稿人對建設銀行運營數據中心主任王立新進行了專訪,請他詳細介紹了建設銀行在智能運維領域的探索與實踐。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proiaVFrxfiaHhd3tSt4rodt2D5Os8SkRgwrI9aRqQm0KmTzJBrqVAZMicvGibqIGO9FQ7TCqnYpI8OMCmTGFuuaMA/640?wx_fmt=jpeg

中國建設銀行運營數據中心主任 王立新

精準發力,打造智能運維體係

Q

《中國金融電腦》:您能否簡要闡述建設銀行運營數據中心數字化轉型的曆程?

王立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刻改變著人類生產生活方式,影響著經濟社會格局。主動擁抱科技革命、適應產業變革是商業銀行適應社會發展的必然,也是鍛造核心競爭力的不二選擇。建設銀行早在2010年就拉開了數字化經營實踐的序幕,即啟動了新一代核心係統的建設,對業務流程進行了企業級再造,為後續數字化經營探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18年,建設銀行正式發布金融科技戰略規劃,明確了金融科技戰略實施方向——建立技術與數據雙輪驅動的金融科技基礎能力,對內構建協同進化型智慧金融,對外拓展開放共享型智慧生態。

金融科技創新和數字化能力建設必須以強大的現代化數據中心為基石。在這一大背景下,建設銀行運營數據中心於2018年8月重新組建成立,新時期的數據中心不但要繼續為銀行業務營運和發展保駕護航,更要參與銀行數字化經營“建生態、搭場景、擴用戶”的價值創造過程,助力社會數字化轉型,推動數字經濟建設。為此,建設銀行運營數據中心主動作為、精準發力,通過打造智能運維體係等一係列舉措,努力實現數據中心的轉型與發展。

Q

《中國金融電腦》:您認為新時代的數據中心麵臨哪些困難?為何一定要實施智能運維?

王立新:隨著BOB登陆 、大數據、bobty下载软件 等技術的飛速發展,運行維護服務正從製度與流程驅動向數據與算法驅動的智能運維演進,特別是隨著“新基建”的發力和萬物互聯時代的到來,金融行業IT運維部門麵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

一是規模大且複雜。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由千餘台單一小型機發展為十萬量級的各類設備,數量急劇增長,大規模、分布式架構演進也提高了運維複雜度。

二是交付時效性強。數字化經營要求進行超高頻次的投產,對投產變更的時效性要求更高。數據中心要在確保安全穩定運行的基礎上完成快速可靠的交付,這對現有的運維能力提出了極大的挑戰。

三是監管要求趨嚴。與以往傳統運維大多關注底層運維對象、極少觸達並感知客戶不同,新時期運維愈加關注用戶體驗;同時,監管對安全防護、業務連續性的要求也日趨嚴格。

因此,在雲運維時代,運維管理需要從傳統的“麵向係統的技術運維”模式向“麵向業務的技術運營”模式轉變。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智能運維作為BOB登陆 在數據中心管理領域的重要應用,已經成為應對上述挑戰的“剛需”。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網課輔導、在線問診、線上會議等各種在線應用的使用量出現指數級增長。特別是疫情初期,建設銀行運營數據中心南湖生產園區正處於疫情最嚴重的武漢地區,現場人員驟減,但因防疫產生的各類業務與IT支持需求激增。麵對嚴峻的考驗,我們借助集團一體化的智能運維管理體係遠程接管了南湖生產園區的部分工作,實現了跨地域、一體化、資源複用,確保了全行業務安全穩定運行;依靠敏捷投產和自動部署能力,一天就搭建了滿足1萬多人同時在線辦公的環境,1個月內投產了1000多個業務功能;通過移動運維App隨時隨地查看係統狀況、處理運維事務,打破了運維的時空限製;利用智能化手段識別交易異常、局部監控缺失、架構離群等風險,防患於未然,為保障業務運營創造了安全可控的環境。

“新基建”的發展為數字經濟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抓住機會就能發展壯大,錯失機會就可能被淘汰出局。智能運維將成為數據中心未來的動力源,是數據中心贏得未來的關鍵。

持續探索,

構建全方位數字化運維應用

Q

《中國金融電腦》:建設銀行在智能運維領域已經開展了很多探索與實踐,積累了不少的經驗。您能否詳細介紹一下?

王立新:建設銀行的智能運維體係是在不斷的摸索中建立起來的。2012年之前,我們從無到有建立了基本的運維能力,以引進國外技術和產品為主;2013—2018年,為保障新一代核心係統的投產,自主研發建設了雲管理平台、應用監控係統、事件整合平台等運維工具,使運維體係漸趨完善;2019年至今,按照自主可控的要求,基於新一代工程設計理念,以運維數據為基礎,以自動化實施、智能數據分析為支撐,開始構建具備安全風險管控、快速業務響應、高效運維交付和標準運營支撐四大能力的全方位數字化運維應用,即“三大支撐、四大能力”。

“三大支撐”是指落實全景數據、智能分析與自動實施三大技術支撐。其中,全景數據技術彙聚了豐富而準確的運行數據,為各種智能運維應用提供信息支持,相當於運維的“眼睛”,可提供豐富的感知力,支撐可視運維;智能分析技術通過構建運維專屬知識圖譜和運維專屬BOB登陆 算法服務,對海量的運維數據進行整理和分析,識別可能存在的問題或風險,並輔助運維人員進行判斷和決策,相當於運維的“大腦”,可提供精準的決策力,支撐主動運維;利用自動實施技術可以執行自動化、流程化操作,解放運維人員,提升運維效率和準確率,相當於運維的“手腳”,可提供強大的控製力,支撐高效運維。

“四大能力”是指構建麵向應用的端到端交付池,變被動交付為主動交付,從根本上提升麵向未來的服務供給水平,實現高效的資源交付能力;打造精準的應用監控體係,提升業務洞察能力,建設一體化權限管控與操作審計體係,控製操作風險,提升安全風險管控能力;構建運行指揮、事件智能處置等應用,協同整合全行IT資源,及時應對生產事件,敏捷響應業務需求,保障業務連續性,打造快速的業務響應能力;通過打造運營指標體係、容量管控等應用,提升應用部署規範化程度,精準度量運維活動,合理配置資源,為數據中心的科學管理提供標準的運營支撐能力。

Q

《中國金融電腦》:目前,建設銀行智能運維體係建設的總體進展如何?

王立新:建設銀行運營數據中心按照“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三步走的策略,將分散的運維工具整合成“書同文、車同軌”的企業級智能運維應用。該應用於2021年全麵投產,範圍覆蓋總行、境內外分行和子公司,涉及38000多名用戶,破解了眾多技術難題,申請專利百餘項,自主創新產品二十餘項,助力建設銀行運維能力提升駛入快車道。從三大支撐來看,數據量有了快速且大幅度的增長,日均交易筆數超過200億筆;利用算法在海量數據中挖掘價值,對風險進行識別,在預測“雙十一”、春節等交易高峰的交易量等場景時發揮了重要作用;自動化水平明顯提升,無人值守的變更得到了廣泛的普及和應用。

在場景應用方麵,建設銀行運營數據中心通過高效的資源供給技術,在2021年交付了數萬台服務器,同比增長近2倍;對業務精準洞察,實現毫秒級采集、1秒級監控;基於知識圖譜關係分析故障影響,自動偵測設備的在線狀態,使各領域告警同頻共振,主要級別告警聚合率和事件標準處置策略覆蓋率接近100%;在版本年增長超過70%的情況下平均投產時間反而縮短了70%以上,快速響應數字化經營需求。智能運維讓建設銀行有了標準的運營支撐能力,全麵實現了IT架構的數字化管理,有力保障了信息係統的安全穩定運行和集團業務的穩健經營。

與此同時,建設銀行將內生式發展與外向型合作相結合,向多家同業輸出了智能運維產品,促進我國大中小銀行機構優勢互補、錯位發展和多層次格局的構建。通過開展廣泛深入的智能運維實證調研、牽頭研製智能運維標準等舉措,建設銀行構建了開放共享的運維產業生態,彰顯了大行責任擔當,打造了金融科技運維領域的新名片。

科技創新,

為智能運維發展貢獻力量

Q

《中國金融電腦》:請您舉例說明建設銀行智能運維的應用效果。

王立新:好的,我舉幾個例子來進行說明。

一是擺脫“人肉運維”,實現價值轉型。建設銀行堅持以人為本、“數據多跑路,員工少跑腿”的破局思路,利用數據與技術雙輪驅動運維工作創新,讓“兩地三中心”的人員可以更加靈活地響應業務需求、便捷地處置問題。例如,通過一鍵式自動化版本部署,支持變更智能協同、一鍵式回退,在2021年實施的上萬次變更中,絕大部分的應用版本是自動化方式部署,來自全國各地開發中心的數百人湧到數據中心現場支持投產上線的“盛況”已經一去不複返了。智能運維替代“人肉運維”,切實減輕了運維人員的工作壓力,降低了運行成本,同時也有效避免了出現聚集性疫情的風險。

又如,在某個下午,監控顯示某種跨境業務處理失敗,於是我們立即啟動了應急排查及處置流程,10分鍾就恢複了應用,確保了數十億元交易的及時處理,未造成實際業務影響。實際上,該類業務日交易量隻有10筆左右,常規交易監控方法無法覆蓋此類低頻交易場景。那這個“雷”是怎麼排查到的呢?我們創造性地開發了“滑動窗口累計”機製來解決小樣本交易監控問題的算法,並在開放係統中全麵推廣,從而在異常處置過程中贏得了寶貴的時間,確保了業務的無損開展,化解了重大賬務風險。

上麵這些例子隻是建設銀行運用主動型、智能型運維能力來破解各種運維難題的一個縮影。在此過程中,運維人員的價值得到了更大的發揮,運維開發文化也在建設銀行運營數據中心蔚然成風。

二是提升運維效能,助力業務運營。以往,建設銀行麵對“雙十一”、紀念幣預約等業務促銷場景時總是提心吊膽,但現在就踏實多了。我們在新一代核心係統優勢的基礎上,通過不斷打磨全鏈路容量評估能力,采用秒級資源擴容、動態流控、故障自愈等技術,動態調配資源,可以實現分鍾級動態資源池擴縮容,增強了應用性能與應急處置能力,有效保障了大促期間係統的穩定運行。2021年11月11日,建設銀行快捷支付業務峰值超過1.6萬筆/秒,全天交易量超過3億筆,繼續優於同業,這其中智能運維能力的發揮功不可沒。

在數字化經營方麵,建設銀行通過科技創新確保任務有效落實。首先,通過優化整合資源供給服務流程,保障資源供給的完整性,提升供給效率,大幅減少人工環節,實現了超大批量基礎設施資源的按時供給,保障“戰機群”敏捷迭代;其次,通過將流程與工具全麵打通,實現端到端的自動化,使投產效率成倍提升,人為操作風險大幅降低,創造了全年數字化經營投產零失誤的紀錄;再次,在業內率先打造了毫秒級采集、秒級運算能力,保障了數字化經營源數據、指標時效性分析的數據采集及監控,使監控與預測更加精準。

建設銀行致力於打造“最懂金融的科技集團”和“最懂科技的金融集團”,讓“無科技不金融”內化於心、外化於行。作為智能運維國家標準工作組的牽頭單位,建設銀行將秉持“金融向善”的理念,積極構建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生態,在全國信息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信息技術服務分技術委員會的領導下,攜手“產學研用”各界單位,將智能運維國家標準打造成不僅適合於金融行業,而且適用於各行各業的統一標準,為智能運維產業發展作出貢獻。

當前,社會結構、價值體係、生產消費方式的不斷變遷推動著技術賽道的變更和發展範式的改變,百年變局百年難遇,機遇稍縱即逝,抓不住機遇就有被時代拋棄的危險!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快發展新一代BOB登陆 是事關我國能否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的戰略問題。而智能運維正是BOB登陆 與IT運維跨界融合的具體體現。因此,智能運維標準的編製是對國家戰略的積極踐行:一方麵,它明確了運維智能化建設和運營的要求,填補了這一領域的空白,可增強企業在智能運維方麵的規範性,起到支撐和引領作用;另一方麵,它也促進了運維高端領域的專業性交流,拓展了創新思路,對打造智能運維產業生態、帶動上下遊企業協同發展產生積極作用,也必將為信息化領域“雙循環”格局的構建和中國數字經濟的發展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本文刊於《中國金融電腦》2022年第07期

BOB登陆
官網
聯係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