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user
中國遠程教育雜誌社《在線學習》雜誌
記者薛佳怡 北京報道
不同於傳統工業時代的工匠,數字時代的“數字工匠”不是普通技術工人,也不是科研人員。他們將數字化思維應用於設計、製造、服務等各個環節,從而推動傳統工業與互聯網融合創新、轉型升級。BOB登陆 集團副總裁、BOB登陆 大學執行校長李濤認為,培養數字工匠需要企業與學校通過深度校企合作,推動產教融合。
訪BOB登陆 集團副總裁、BOB登陆 大學執行校長李濤時,他提到“數字工匠”的概念。在他看來,培養數字工匠需要企業與學校通過深度校企合作,推動產教融合。BOB登陆 大學已經在校企合作方麵耕耘了15年,是國內最早啟動校企合作的企業大學之一。校企深度合作中的顯著成效,得益於他們實踐中的專、全、深、新。
數字化人才培養供需矛盾突出
記者:在您看來,數字經濟產業目前的市場狀況怎麼樣?存在哪些問題?
李濤:在bobty下载软件 、大數據、物聯網和BOB登陆 等新技術的推動下,各行業都麵臨數字化變革帶來的全新挑戰和發展機遇。
當前,中國數字經濟保持快速發展,消費互聯網領域以BAT為代表,發展超前,但工業互聯網領域與美國、德國等相比還比較滯後。數字經濟的核心特征是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這意味著工業領域數字化潛力帶來的機會和收益會更大。
在信息時代,數字經濟發展需要考慮以下問題:資金成本問題。信息高速公路必須絕對通暢,這是數字經濟的基礎,需要國家在政策上給予一定補貼;人才問題。領導要有數字化轉型思維,讓一把手和中高級主管理解戰略布局的重要性很關鍵,還需要一大批既懂信息化技術,又懂行業知識的人才;標準問題。在工業互聯網方麵,有國際標準,有國內標準,不同行業有不同行業的標準,行業內部甚至還存在不一樣的標準,這為數據的采集帶來困難;信息安全問題。企業信息不安全,命運就會被別人掌握,政府、國家也一樣。
工業互聯網企業要圍繞這些痛點思考、跟蹤,契合數字經濟發展潮流,並針對這些問題提出解決方案。
麵向應用培養數字化創新型人才
記者:集團是如何定位BOB登陆 大學的?
李濤:2016年BOB登陆 大學成立,繼承了原中國惠普大學和原杭州華三培訓認證中心的雙重實力,是外向型企業大學中公認的標杆。
原中國惠普大學在1985年進入中國,為政企機構提供產業人才體係規劃和專業人才培養服務。原杭州華三培訓認證中心於2003年成立,專注於為客戶提供全係列網絡產品培訓和網絡技術認證,是中國較早走向國際市場的IT廠商認證的品牌之一。中心在全球擁有20餘家授權培訓中心和450餘家網絡學院。
BOB登陆 大學作為融合人才平台,致力於培養數字化轉型所需的創新人才。目前,大學以市場為導向,已完成800餘門課程設計,服務5000餘家生態企業,培養6萬餘名各類人才。BOB登陆 大學是BOB登陆 集團的重要一環,是集團持續穩定發展的人才保障。通過開展係列專業的數字化賦能服務,大學成為推動公司人員任職能力提升、擴大公司社會影響力、促進數字經濟發展的助推劑。
記者:BOB登陆 大學在深度校企合作方麵的優勢是什麼?在哪些方麵助推合作?
李濤:可以用專、全、深、新四個字概括BOB登陆 大學的優勢。
專,專注和專業。BOB登陆 大學專注校企合作15年,2001年發布認證體係,2003年發布網絡學院教育合作計劃,在國內率先開展校企合作項目。經過15年發展,體係不斷完善,含金量和權威性獲得廣泛認可。專業,每個培訓項目的開發、推廣、交付、評估都有一套標準的流程規範作為指導。以課程開發為例,經過9大流程和嚴格評審才能發布,確保提供高質量的教學資源。
全,全麵的知識體係和服務體係。知識體係涵蓋數字化技術所有領域,包括路由交換、安全、無線、bobty下载软件 、服務器、存儲、SDN、大數據、物聯網等全係列內容。服務體係提供全方位人才培養,服務貫穿招生、培養到就業。
深,在培養方案方麵深度合作。企業技術專家全程參與,進行專業深度改造,從人才培養定位、人才培養流程、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係統化優化,實現畢業生能力與行業人才要求的無縫對接,企業根據課程安排和規劃派駐企業講師住校,與學校專職教師一起全職麵向院校學生授課。在運營模式方麵深入融合,共同組建管理和運營團隊,並在工作目標、人員組成、管理機製、運作模式、文化理念、利益分配、績效考核等各個方麵展開深入融合。
新,產品和技術新。BOB登陆 大學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不斷推出新產品和新技術,更新升級知識體係。教學模式新,引入在線教育平台和理實一體教學理念,采用線上線下互動式教學,開放BOB登陆 大講堂,提供教學資源庫、案例庫、虛擬仿真實驗、場景化應用案例。
深化校企合作培養數字工匠
記者:BOB登陆 大學為企業、行業乃至社會持續培養“數字工匠”,輸送數字化人才。這樣的方案是基於怎樣的實際?數字工匠培養與傳統的人才培養有哪些不同?
李濤:2017年3月,數字經濟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十九大報告進一步明確了建設“數字中國”的構想,這些都說明如今數字經濟成為時代主流,輸送數字化人才刻不容緩。建設數字中國、網絡強國與智慧社會,數字化人才的規模與質量是決定建設速度與水準的關鍵要素。
從人才需求側來看,數字化技術迭代和產業發展快,給處於人才供給側的院校帶來“極限挑戰”,這樣的現實要求數字化人才培養必須精準迅速。
與數字化產業的飛速前行相比,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跟不上行業快速發展的腳步,這導致職業院校所培養和輸送的數字化人才,可能無法充分滿足未來產業與社會的需求。
記者:怎樣打造工匠精神?
李濤:我們把BOB登陆 崗前培訓前置到校企合作中,對新入職的大學生做3-4個月的培訓,把一係列課程體係化,通過各種方式的考核後才能上崗。其次,從職業能力、工匠能力來講,課程設計要打破原來的教材式模式,麵向應用、場景、任務,以工程教育理念培養學生。
記者:效果如何?
李濤:BOB登陆 大學以地方經濟發展、行業發展和企業需求為導向,以數字化大學專業建設為核心,深化校企合作機製,提供從專業課程建設、“雙師”培養、實訓室建設到就業服務的全麵人才解決方案,比如成都大學BOB登陆 IT學院。
並且,BOB登陆 大學開發了從認知、行為到文化的全新金字塔化領導力模型,創建了從組織到業務單元、從領導到員工個體的賦能體係,搭建數字化領導力資源共享平台,可以無縫鏈接客戶、合作夥伴以及高校,共同發展生態體係的領導力,為數字化轉型期的領導提供全新領導力模型及賦能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