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冊下載
UniSystem部署操作係統最佳實踐-6W104-整本手冊.pdf (2.38 MB)
部署操作係統最佳實踐
Copyright © 2024 bobty下载软件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非經本公司書麵許可,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摘抄、複製本文檔內容的部分或全部,並不得以任何形式傳播。
除bobty下载软件 的商標外,本手冊中出現的其它公司的商標、產品標識及商品名稱,由各自權利人擁有。
本文檔中的信息可能變動,恕不另行通知。
從2.59版本開始,UniSystem軟件更名為UniSystem。
本文主要介紹通過UniSystem完成服務器操作係統全新部署的最佳實踐全流程,包括安裝虛擬機版本的UniSystem,添加服務器到UniSystem管理,創建及應用服務器配置模板,以最佳的操作流程規避操作中可能遇到的問題,使操作更加流暢,提升操作係統部署效率。
UniSystem部署操作係統最佳實踐方案適用於大批量為服務器安裝操作係統和驅動的初始部署服務器的場景。提前收集服務器硬件配置情況及相關信息,創建適用於多台服務器的配置模板並應用,簡化了操作係統部署流程。
UniSystem部署操作係統主要是基於服務器配置模板來實現的。
如圖1所示,服務器配置模板將服務器的硬件和配置分離,是對物理服務器的邏輯虛擬。服務器配置模板包括HDM配置模板、BIOS配置模板、連接配置、RAID配置模板以及係統配置模板。要實現操作係統部署,主要使用其中的RAID配置及係統配置模板兩個模塊。
· RAID配置:支持創建邏輯盤、刪除邏輯盤以及一鍵創建RAID 0。一鍵創建RAID 0指將每個剩餘的未組RAID的物理盤分別創建為RAID 0或Simple Volume。
· 係統配置:支持Windows Server、RedHat Linux Enterprise、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CentOS、VMware ESXi、Ubuntu、H3C CAS等主流操作係統的全新安裝;支持RedHat Linux Enterprise、CentOS、VMware ESXi操作係統的克隆安裝。
服務器配置模板支持批量應用到服務器。在新服務器上線前,快速完成操作係統部署,提升運維效率。
通過UniSystem批量為服務器全新安裝操作係統,並同時安裝存儲控製卡驅動。本文以在兩台H3C UniServer R4900 G5服務器上安裝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8.2(64 bit)操作係統為例進行介紹,兩台服務器均在Slot3槽位安裝了RAID-LSI-9361-8i(2G)-1-X存儲控製卡。現組網如圖2所示。
對於實際係統的部署流程考慮如下五個階段的內容,使部署項目可以順利完成。
階段名稱 |
工作描述 |
詳細信息收集 |
根據信息收集模板收集當前服務器環境信息 |
評估和分析 |
根據信息收集的結果,對操作係統部署進行規劃 |
模板準備 |
根據評估和規劃結果,準備係統鏡像,明確RAID配置及係統信息,創建服務器配置模板 |
部署執行 |
應用服務器配置模板,執行RAID配置及操作係統部署 |
驗證和測試 |
完成係統部署後,登錄操作係統並查看信息,以確認操作係統部署正常 |
為了使部署工作可以順利完成,首先需要對整體業務進行規劃,包括對要安裝的操作係統的類型、網絡等進行規劃,保障後續部署的順利實施。
由於UniSystem的服務器配置模板的成功應用需要服務器型號、存儲控製卡型號、存儲控製卡槽位、硬盤位置均跟模板中的配置完全一致,在進行部署前就需要對服務器的硬件情況有詳細的了解及規劃。
需要收集的信息樣例如表2所示。
在收集服務器信息時應注意:
· 要注意批量添加的設備是否均為全新部署,如果已經有運行的操作係統及業務,執行操作係統部署可能導致設備原始數據丟失。
· 每張信息收集表後續要對應創建一個服務器配置模板,所以存在差異項時需要另起一個表格。
收集項 |
信息示例 |
說明 |
HDM IP地址 |
192.168.50.137/16 |
需要正確配置IP地址以確保服務器的HDM和UniSystem可以正常通信 |
192.168.0.27/16 |
||
HDM用戶名 |
admin |
- |
HDM密碼 |
Password@_ |
- |
服務器型號 |
H3C UniServer R4900 G5 |
一款服務器至少對應一個服務器配置模板 |
存儲控製卡型號 |
RAID-LSI-9361-8i(2G)-1-X |
存儲相關信息的獲取請參見圖48 |
存儲控製卡槽位(可選) |
Slot3 |
對於可安裝多張存儲控製卡的機型需要收集該信息 |
硬盤槽位號 |
Front 0,Front 1 |
後續應用需要實際物理服務器中硬盤的位置與模板中完全一致,請檢查並評估是否需要創建多個模板 |
操作係統 |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8.2(64 bit) |
安裝前請確認操作係統與服務器產品的兼容性 |
用戶名 |
user |
- |
密碼 |
Password@_ |
- |
操作係統IP地址 |
IP地址範圍:192.168.3.10~192.168.3.20 子網掩碼:255.255.0.0 |
如需設置靜態係統IP地址需要提前創建地址池,或者使用DHCP方式 |
UniSystem虛擬機版本可以安裝到任意操作係統下的虛擬機軟件(如VirtualBox軟件)中,或者直接安裝到VMware ESXi 6.5/6.7操作係統中。
對硬件配置要求如下:
CPU內核 |
內存 |
所需磁盤空間 |
網卡 |
8核及以上 |
32GB及以上 |
500GB及以上 |
一張及以上 |
登錄H3C官網,選擇[支持/文檔與軟件/軟件下載/服務器/服務器管理工具/UniSystem]路徑,下載UniSystem安裝包。UniSystem提供了三種形式的UniSystem服務端安裝包,推薦下載.ova格式的安裝包,適用於安裝至VMware ESXi操作係統或虛擬機軟件。通過該虛擬機安裝包創建虛擬機後,UniSystem將自動運行。
安裝虛擬機版本的UniSystem可以避免由於環境因素可能出現的安裝失敗、啟動失敗等問題,UniSystem已經將相關環境配置集成在虛擬機安裝包內,不需要用戶配置除了IP地址之外的內容。
(1) 進入VMware ESXi操作係統界麵,右鍵單擊左邊導航器的“虛擬機”,然後選擇“創建/注冊虛擬機”。
(2) 如圖3所示,在“選擇創建類型”對話框中選擇“從OVF或OVA文件部署虛擬機”,單擊<下一頁>按鈕。
(3) 在“選擇OVF和VMDK文件”對話框中輸入新創建的虛擬機名稱,如圖4所示,在“單擊以選擇文件或拖放”區域上傳本地保存UniSystem的.ova安裝文件,單擊<下一頁>按鈕。
圖4 選擇OVF和VMDK文件
(4) 如圖5所示,在“選擇存儲”對話框選擇目標數據存儲,單擊<下一頁>按鈕。
(5) 如圖6所示,在“部署選項”對話框依次選擇“網絡映射”和“磁盤置備”的配置選項,單擊<下一頁>按鈕。
(6) 如圖7所示,在“即將完成”界麵確認信息是否正確,單擊<完成>按鈕。
(7) 如圖8所示,安裝完成,虛擬機會自動啟動並完成UniSystem的安裝和運行。
(8) (可選)虛擬機啟動後,如圖9所示,單擊右上角的圖標,在彈出的對話框中可以修改UniSystem的登錄IP地址。設置IP地址為可以與被管理設備正常通信的IP地址,本次修改為192.168.1.72,子網掩碼設置為255.255.0.0。
圖9 UniSystem服務端網絡設置
在UniSystem客戶端對應的PC上使用瀏覽器訪問UniSystem服務端,UniSystem提供了友好的GUI(Graphical User Interface,圖形用戶界麵),您可以通過以下步驟登錄UniSystem。
(1) 如圖10所示,打開UniSystem客戶端瀏覽器,在地址欄輸入http://192.168.1.72,按下回車鍵進入UniSystem登錄界麵。
(2) 在登錄框中輸入用戶名和對應的密碼,UniSystem的缺省登錄用戶名為admin,密碼為Password@_。
(3) 單擊<登錄>按鈕完成操作,進入UniSystem Web界麵首頁。
圖11 UniSystem首頁
缺省情況下,係統超時時間為30分鍾,即在30分鍾內,如果您未在管理頁麵執行任何功能性操作,係統將自動退出登錄,此時需重新輸入用戶名和密碼登錄管理頁麵。
UniSystem支持三種方式添加服務器為被管理服務器:單台添加、批量添加、設備發現。
如設備較多,推薦使用批量添加方式。批量添加時需要提前收集服務器的HDM IP地址及用戶名密碼,按照模板整理設備列表文件,批量導入服務器到UniSystem。建議在添加時根據規劃,為服務器添加標簽,便於後續分批操作。
(1) 單擊[菜單/設備管理/服務器列表]菜單項,進入服務器列表頁麵,如圖12所示。
(2) 單擊<添加服務器>按鈕,選擇“批量添加”,如圖13所示,進入添加服務器的批量添加設備頁麵。
(3) 單擊<下載模板>按鈕,下載模板壓縮包。設備列表文件支持.txt、.xlsx、.xls這三種文件格式,具體格式內容說明如表4所示。
模板 |
說明 |
template-1.txt |
此文件為txt格式模板,每行表示一台設備,格式為“IP地址,用戶名,密碼 ,端口號(可不填)”。HDM設備需要填寫IP地址、用戶名,密碼和端口號(可不填),FIST SMS設備隻需填寫IP地址 |
template-2.xlsx |
此文件為xlsx格式模板,每行表示一台設備,格式為“第一列填設備類型,第二列填IP地址,第三列填用戶名,第四列填密碼,第五列端口號(可不填)”。HDM設備需要填寫設備類型、IP地址、用戶名和密碼,端口號(可不填),FIST SMS設備隻需填寫設備類型、IP地址 |
template-3.xls |
此文件為xls格式模板,每行表示一台設備,格式為“第一列填設備類型,第二列填IP地址,第三列填用戶名,第四列填密碼,第五列端口號(可不填)”。HDM設備需要填寫設備類型、IP地址、用戶名和密碼,端口號(可不填),FIST SMS設備隻需填寫設備類型、IP地址 |
(4) 在模板表格中填寫設備信息,如圖14所示。請確保IP地址的正確性及有效性,否則會影響批量添加效率。
(5) 單擊<…>按鈕,選擇設備列表文件,單擊<打開>按鈕,如圖15所示。
(6) 單擊<上傳>按鈕,如圖16所示,上傳完成後可以在設備列表中查看到待添加設備。
(7) 勾選待添加的設備,單擊<確定>按鈕,係統開始批量添加設備。
(8) 添加完成後,如圖17所示,單擊左上角的<返回>按鈕,返回服務器列表頁麵。
· 當可用容量剩餘小於10GB時,無法上傳鏡像,此時建議用戶刪除不需要的鏡像。
· UniSystem運行在Windows環境時,需要以管理員權限運行UniSystem,否則會導致鏡像文件上傳後無法正常使用。
· 待上傳鏡像文件的文件名長度不能超過64位(包含後綴名)。
· 待上傳鏡像的文件名不能與鏡像列表中已存在鏡像的文件名相同,否則會導致上傳失敗。
· 鏡像文件上傳過程中,請勿刷新頁麵,否則會導致上傳失敗。
· 請確保待上傳的鏡像文件是從操作係統官網獲取且未經過修改的,否則會導致操作係統安裝過程中出現異常。
(1) 單擊[菜單/模板管理/鏡像管理]菜單項,進入鏡像管理界麵,如圖18所示。
(2) 單擊鏡像列表右側的<上傳>按鈕,彈出上傳操作係統鏡像對話框,如圖19所示。
(3) 單擊<瀏覽>按鈕,選擇鏡像文件。
(4) 單擊<上傳>按鈕,將OS鏡像文件上傳至UniSystem服務器。
(5) 上傳完成後,可以在鏡像管理界麵查看到已上傳的OS鏡像,如圖20所示。
上傳REPO到UniSystem鏡像管理,REPO中應包含對應操作係統及外設的驅動,用於在係統安裝過程中同步完成驅動安裝。即使未選擇驅動,模板應用過程中也會默認安裝iFIST集成的內置驅動中適用的驅動。iFIST內置的驅動列表,請參見《iFIST用戶指南》。如果需要安裝的驅動包含在iFIST內置驅動裏,則可跳過本小節。
服務器REPO定製化工具的網址為http://supportrepo.h3c.com/repo.htm。
(1) 進入定製REPO的Web頁麵,REPO定製支持如圖21所示的四種場景。基於安裝操作係統的同時安裝驅動的目的,選擇“驅動定製”場景。
圖21 REPO定製
(2) 如圖22所示,進入驅動定製頁麵,單擊<高級篩選>按鈕,設置驅動相關信息,單擊<查詢>按鈕。
¡ 產品類型選擇機架服務器。
¡ 產品型號選擇R4900 G5。
¡ 組件描述選擇Storage Controller:RAID-LSI-9361-8i(2G)-1。
¡ OS類型選擇Linux。
¡ OS版本選擇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release 8.2(Ootpa)。
(3) 在組件列表中,勾選需要的組件,單擊<加入資源庫>按鈕,加入到資源庫的組件個數會顯示在右下角的盒子中,如圖23所示。
(4) 單擊資源庫盒子圖標,在彈出的對話框中,確認資源列表,如圖24所示。
(5) 輸入“基準庫名稱”和“基準庫版本”,勾選需要導出為REPO的組件。
(6) 單擊<下載>按鈕,導出定製化REPO。
(1) 單擊[菜單/模板管理/REPO基準]菜單項,進入基準管理頁麵。
(2) 單擊<添加基準>按鈕,如圖25所示,在彈出的對話框中,選擇基準獲取路徑類型。從UniSystem客戶端的存儲路徑上傳REPO鏡像時,選擇“本地路徑”。
(3) 單擊<上傳>按鈕,在彈出的如圖26所示的對話框中,單擊<瀏覽>按鈕,選擇要上傳的REPO基準,單擊<上傳>按鈕,開始上傳REPO。
(4) 如圖27所示,添加基準後自動開始清點基準。
(5) 清點完成後,單擊“基準名稱”鏈接,進入REPO信息詳情頁麵。在組件列表中可以看到REPO中包含的組件,如圖28所示。
圖28 查看REPO信息詳情
(1) 單擊[菜單/模板管理/地址池],進入地址池操作頁麵。
(2) 選擇“主機名池”頁簽,單擊<創建>按鈕,進入主機名池頁麵,如圖29所示。
(3) 輸入主機名池名稱、前綴及後綴。
(4) 單擊<添加>按鈕,輸入主機名範圍名稱、索引開始編號及索引結束編號。
(5) 若需要創建多個主機名範圍,請單擊<添加>按鈕,繼續添加。
(6) 單擊<確定>按鈕,完成創建操作,如圖30所示。
如使用DHCP方式獲取操作係統IP地址,可跳過本小節。IPv4地址池用於在安裝操作係統時分配靜態IPv4地址。
(1) 單擊[菜單/模板管理/地址池],進入地址池操作頁麵。
(2) 選擇“IPv4地址池”頁簽,單擊<創建>按鈕,進入創建IPv4地址池頁麵,如圖31所示。
圖31 創建IPv4地址池
(3) 輸入IPv4子網ID、子網掩碼及網關(可選)。
(4) 單擊<添加>按鈕,輸入地址範圍的名稱、起始地址及結束地址。
(5) 若需要創建多個地址範圍,請單擊<添加>按鈕,繼續添加。
(6) 單擊<確定>按鈕,完成創建操作,如圖32所示。
圖32 完成創建IPv4地址池
(1) 創建服務器配置模板。單擊[菜單/模板管理/服務器配置模板]菜單項,進入服務器配置模板頁麵,如圖33所示。
(2) 單擊<添加配置模板>按鈕,進入添加服務器配置模板頁麵。
(3) 在“基本信息”欄中,輸入服務器配置模板名稱,並在下拉框選擇適配機型,如圖34所示。
· 模板中選擇的存儲控製卡型號需要跟實際環境中一致;如果是多存儲控製卡的機型,需要對應的槽位號及卡型號均與實際環境一致。
· 組成RAID的成員盤均在位且狀態正常。
(1) 在“RAID配置”欄中,設置“保留模式”。若不啟用保留模式,會刪除已有的邏輯盤數據。如需保留已有的邏輯盤信息,請啟用該選項。若啟用保留模式,後續的RAID設置中需要包含待保留的邏輯盤的信息,且設置的“成員盤”及“RAID級別”需要與待保留的邏輯盤完全一致。本次為全新部署,不啟用保留模式。
· 如啟用了保留模式,當配置中“成員盤”及“RAID級別”與已有邏輯盤相同時,會保留該邏輯盤信息。UniSystem不會對保留的邏輯盤進行修改,此時如配置文件中的RAID名稱與實際不一致,也不會修改。
· 如需通過“係統配置”安裝操作係統到配置保留的邏輯盤,RAID名稱也需要與原邏輯盤名稱保持一致,否則會導致安裝操作係統失敗。
(2) 單擊<添加存儲卡>按鈕,如圖35所示,根據提前收集到的存儲控製卡信息,配置存儲控製卡的相關信息,包括“槽位號”(僅當“適配機型”支持多張存儲控製卡時顯示)、“廠商類型”和“卡型號”。
圖35 RAID配置
(3) 單擊<配置>按鈕,彈出如圖36所示的對話框,單擊<添加邏輯盤>按鈕。
(4) UniSystem會自動生成“RAID名稱”,如需修改請手動輸入。本次使用默認的RAID名稱logicVolume0。
(5) 設置“RAID級別”為RAID 0,根據提前收集的硬盤位置信息,勾選“物理盤”Front 0和Front 1,單擊<確定>按鈕。
表5 RAID配置參數說明
參數 |
說明 |
一鍵創建RAID 0 |
將剩餘的未組RAID的物理盤全部分別創建為RAID 0或Simple Volume,部分存儲控製卡不支持“一鍵創建RAID 0”方式 |
RAID名稱 |
同一張存儲控製卡下,RAID名稱不允許重複 |
RAID級別 |
該選項可以選擇的RAID級別是由“基本配置”中選擇的“存儲卡型號”對應存儲卡所支持的RAID級別決定的,最多包含RAID 0、RAID 1、RAID 5、RAID 6、RAID 10、RAID 50和Simple Volume |
物理盤 |
選擇組成邏輯盤的物理盤 |
PDPerArray |
當存儲控製卡為LSI卡且設置“RAID級別”為RAID50時,需要設置每個子陣列的物理盤個數 |
(6) 單擊<確定>按鈕,完成RAID配置。
(1) 單擊“係統配置”欄的<配置>按鈕,在彈出的對話框中,配置係統配置模板。
(2) 本次安裝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8.2(64 bit)係統,係統類型選擇Linux,並選擇對應的操作係統及鏡像文件。
圖37 選擇係統鏡像
(3) 選擇“基礎設置”方式配置係統參數。
(4) 選擇主機名池,設置root用戶密碼,並設置一個普通用戶的用戶名及密碼。
(5) 選擇操作係統的安裝語言,支持簡體中文和English,本次選擇“簡體中文”。
(6) 配置IPv4和IPv6的網絡類型。本次IPv4網絡類型選擇“Static”,單擊<選擇池>按鈕,選擇在2.4.5 創建IPv4地址池(可選)中配置的IPv4地址池。
(7) 選擇安裝操作係統的目標盤。本次選擇在“RAID配置”中創建的邏輯盤。
(8) 如有需要,可以從基準庫中選擇要安裝的驅動,如圖39所示,選擇基準庫,勾選需要安裝的驅動,單擊<確定>按鈕,完成係統配置。
即使未選擇驅動,模板應用過程中也會默認安裝iFIST集成的內置驅動中適用的驅動。iFIST內置的驅動列表,請參見《iFIST用戶指南》。
(9) 如圖40所示,確認模板中的配置,單擊<確定>按鈕,完成服務器配置模板配置。
(1) 單擊[菜單/設備管理/服務器列表]菜單項,進入服務器列表頁麵。
(2) 應用服務器配置模板需要服務器處於關機狀態。如圖41所示,勾選待設置的服務器,單擊<更多>按鈕,在下拉列表中選擇“電源管理”,並選擇“正常關機”。
(3) 在彈出的如圖42所示的對話框中,勾選“我已閱讀上述信息,了解執行此操作帶來的後果。”,並單擊<確定>按鈕,執行關機操作。
圖42 執行關機操作
(1) 單擊[菜單/服務器部署/服務器配置模板應用]菜單項,進入服務器配置模板應用頁麵。
(2) 如圖43所示,勾選被管理服務器後,單擊<應用服務器配置模板>按鈕。
(3) 彈出如圖44所示的對話框,選擇服務器配置模板文件,選擇鏡像文件,勾選“我已閱讀服務器配置模板應用的相關操作提示。”,單擊<確定>按鈕。
(4) 如圖45所示,應用配置模板後頁麵自動跳轉到“應用狀態”頁簽,可查看服務器配置模板應用的進度。
(5) 如圖46所示,兩台服務器均應用服務器配置模板完成。
(1) 單擊[菜單/設備管理/服務器列表]菜單項,進入服務器列表頁麵。
(2) 單擊設備對應操作欄的“H5 KVM”,將彈出遠程控製台窗口。
(3) 如圖47所示,在操作係統登錄頁麵輸入服務器配置模板中設置的用戶名和密碼,進入操作係統,確認可正常登錄並使用,表示操作係統部署成功。
圖47 登錄操作係統
在實際操作係統部署過程中,比較典型的問題及注意事項如下。
· 請確保待上傳的鏡像文件是從操作係統官網獲取且未經過修改的,否則可能會導致操作係統安裝過程中出現異常。
· 請通過OS兼容性查詢工具查詢並確保服務器產品與待安裝的操作係統兼容。
在創建服務器配置模板的RAID配置部分,需要填寫與實際環境匹配的存儲控製卡型號、槽位號及硬盤槽位號等信息,可以在HDM存儲管理頁麵查詢,如圖48所示。
圖48 HDM存儲管理頁麵
(1) 問題現象1
提示“Fail.Server hardware not match template. Physical disk Front 11 not found under controller:3”
¡ 問題原因分析
該問題出現的主要原因是UniSystem服務器配置模板中RAID配置的信息填寫不正確。
¡ 處理方法
登錄HDM的存儲管理頁麵,確認存儲控製卡型號、槽位號及硬盤位置是否與服務器配置模板中填寫的內容完全一致。如信息不一致,請修改服務器配置模板;如信息完全一致仍出現該報錯,請確認物理盤是否正常顯示在邏輯視圖中對應存儲控製卡下,如圖49所示,雖然物理盤總數為2,但未顯示在存儲控製卡下。此時請檢查物理線纜連接是否正常、物理盤狀態是否正常。
(2) 問題現象2
提示“Server hardware not match template. Unable get all storage info”
¡ 問題原因分析
該問題出現的主要原因是UniSystem沒有正常獲取到存儲信息。
¡ 處理方法
登錄到HDM的存儲管理頁麵,確認存儲控製卡及物理盤信息是否可以正常顯示。如沒有,請檢查是否接入存儲控製卡和物理盤,並檢查線纜連接是否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