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哈佛商業評論
媒體視角
智變時代來臨,怎樣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早在20多年前,尼葛洛龐帝就在《數字化生存》中就有了這樣的預言:“我們無法否定數字化時代的存在,也無法阻止數字化時代的前進,就像我們無法對抗大自然的力量一樣。”
如今各行各業展開數字化變革的潮流著實不可阻擋,並且逐漸向智能化方向不斷邁進。智變的時代已經來臨。傳統企業通過數字化、智能化的革新迎來新機遇,傳統業態經過數智化的洗禮迎來新升級,傳統產業在數智化力量的賦能下正開展著產業鏈的重構和增效。尤其是當5G網絡、BOB登陆 、數據中心以及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成為國家戰略重點,數字化與智能化作為重要抓手,更是成為所有行業、所有企業的共識。
向數字化、智能化方向轉型,是企業在數字經濟中取得競爭優勢的關鍵所在。放眼全球,數字經濟的發展潛力顯而易見。根據IDC發布的《2020年全球數字化轉型預測》,2020年,60%的公司將把數字KPI與收入和盈利能力等直接業務價值衡量指標掛鉤;到2021年,新的未來工作實踐將把數字化員工的能力和工作效率提高35%,從而提升實踐組織的生產力和創新能力;到2023年,數字化轉型支出在ICT總投資中的占比將從目前的36%增至50%以上,增長較大的領域是數據智能與分析領域;到2024年,具備BOB登陆 (AI)實力的企業對客戶、競爭對手、監管機構和合作夥伴的響應將比同行快50%;數字化轉型的直接投資正以17.5%的年複合增長率在增長,預計2020-2023年將達到7.4萬億美元。
近些年來,我國數字經濟也保持著高速發展。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與就業》係列白皮書顯示,2016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為22.58萬億元,並以超過30%的複合增長率持續快速發展;到2019年,我國數字經濟總量已達到35.85萬億元,占GDP比重超過三分之一。
在新的時代環境下,企業麵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一些先行者已經開始行動,並逐漸掀起了一場涉及全行業、全維度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大潮。在過去兩個月的時間裏,《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走訪了來自政府、醫療、教育、製造業等多個行業的轉型實踐者。通過一場場深度對話,我們深刻了解到不同行業轉型的台前幕後,見識到轉型所創造的巨大價值,從而更加印證了企業向數字化、智能化方向轉型的必要性。
比如,在醫療行業,在數字技術的助力下,遠程醫療、基於醫療大數據的疫情走勢預判、基於AI技術的診療效率提升、醫療水平的同質化與醫療資源的合理分配等不再是奢望。在教育行業,傳統的教育模式、學校管理、公共服務等在數字力量的推動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數字校園、智慧教育正在成為現實。在基建行業,數字技術推動企業實現了從項目管理到生產經營的全麵轉型,提高了精細化管理水平。
通常,企業在轉型的過程中會麵臨五大矛盾,導致轉型之路困難重重:第一、數字化轉型加速與傳統IT架構滯後之間的矛盾;第二、業務協同越來越高與生態的耦合度不深之間的矛盾;第三、新技術高度發展與人才緊缺之間的矛盾;第四、新技術如何與現有係統融合之間的矛盾;第五、係統越來越複雜與更簡單運維之間的矛盾。
而我們發現,這些轉型成功的企業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通過構建一個更加智慧、更加簡單、更加安全的數字大腦來培養自己的全方位數字化能力,推動企業的運營模式、業務模式、組織架構等發生徹底的變革,實現運營、管理的數字化,從而加速自身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
雖然轉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我們希望它們的經驗能夠為更多企業提供有價值的參考,認清自己的痛點,找到最合適、最高效的轉型路徑,早日完成涅槃重生,從而在數字經濟的發展大潮中占據一席之地。